《中學德育大綱》全麵實施(3 / 3)

組織學生社會實踐。了解工廠、農村的變化,到東風造紙廠參觀後,學生在調查報告中寫到:“以前我們一點兒也不珍惜作業本,寫壞了一撕了之,這回親眼看到了一張紙要經過那麼多道工序製出來,我們真恨我們以前的行為。”參觀後由團支部發出“珍惜勞動成果倡儀書”,倡議全校學生從參加日常勞動做起,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一分錢、一滴水。如今全校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形成風氣。

(四)德育評價體係科學化

德育的評價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三年的《大綱》實驗,逐漸建立起了科學的全麵的評價體係,製定了“學生品德評定”、“班級活動評比”、“班主任工作考核”學校德育工作評估等方案。

1、學生品德評定。根據《大綱》德育內容,目標要求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條款,按照理想、道德、文化、紀律四個指標擬出“學生品德評定表”(20條),在評定過程中,堅持以肯定成績、鼓勵上進為主的原則,既注意現實表現又注意學生行為表現的發展變化,具體分三個程序進行。

1)開學初把學生品德評定表發到人手一份;

2)期中進行診斷性評價;

3)期末進行總結性評價。

評定分三步:

1)學生自我評定;

2)小組互評;

3)班主任為主的教師評定。

2、班級活動評比。主要是對班級的日常管理進行評比。每天由值周生檢查評定打分,每周一總結,對好的班級插紅花。主要有三點效應:

1)個人評定與班級評比相結合,使學生時刻想到個人的行為與集體的榮辱緊密相連,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2)班級活動的評比,關係到每個班的德、智、體、美、勞五育的發展。

3)班級評比與班主任考核掛鉤,是評價班主任工作的標準之一,既使班主任工作評估有了客觀考核依據,又調動了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3、班主任工作考核

根據“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暫行規定”和《大綱》對班主任工作的德育要求,擬定了“班主任工作考核表”,每月由政教處統一考核,其他部門,如後勤按時把物品損壞保管情況檢查評比結果報到政教處。政教處根據各部門上報的情況酌情打分。最後結果與班主任獎勵工資掛鉤。

通過學生品德評定、班級活動評比、班主任工作考核,使學校德育管理從軟指標變成了硬指標,使原來表述不清的一些問題,有了比較具體的客觀的依據,促進了學生全麵發展,有利於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了學生由他控變為自控,激勵個人和班級積極進取,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增強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質,從而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教育效果。

(五)德育的領導體製實體化

我們學校是中小學一條龍學校,學校工作麵廣而量大。我們感到,隻有充分認識實驗《大綱》的重要性,直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加強領導,強化德育意識,才能使《中學德育大綱》實驗工作順利完成。

在實驗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德育工作校長負責、黨總支發揮政治核心、保證監督作用的領導體製。成立了以校長為首、政教處主任專職負責實驗的,有學年組長、思想政治課教師、團、隊幹部、班主任代表參加的《中學德育大綱》實驗課題組。變教研組為學年組坐班,便於德育工作的開展。三年中先後召開了全校性德育大綱實驗研討會,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二次,參加省課題組組織的《大綱》實驗研討會,工作彙報會四次,參加全國《大綱》實驗工作會三次,通過召開和參加上述會議,對大綱的實驗起到了促進作用,明確了德育工作的點、線、麵、網。由校長統籌協調各部門的德育工作。

(六)德育的管理製度化

在三年的實驗過程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六項德育工作製度:製定了上至校長下至工人的德育工作七個崗位責任製,升降國旗製度和細則;日常管理值周製;班主任學習例會製;班主任工作考核製;德育工作獎勵製。這些製度的建立和完善,促進了德育工作的開展,為德育的管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初步形成了德育目標層次化;德育內容序列化;德育途徑網絡化;德育評價體係科學化;德育領導體製實體化;德育管理製度化的六化管理格局。

四、實驗的結果

我們認為《中學德育大綱》實驗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見成效,特別是對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可塑性大,思想活躍,容易出現反複,要評判它的成敗得失還為時過早。另外,實驗工作從準備到撰寫實驗報告時間才近三年,也就是說,學校用《中學德育大綱》的實驗來構建學校德育工作新格局的時間還不長,但我們在工作中切身感受到了實驗《大綱》促進了德育工作的開展。《大綱》指導我們把德育工作從傳統的經驗型轉到了科學型上來,確實成效很大。這從以下幾個方麵得到體現:

德育工作形成了“六化”格局。按照《中學德育大綱》提出的德育目標、內容、途徑、評價、領導、管理等。經過三年的實驗研究,學校初步形成了德育目標層次化,德育內容序列化、德育途徑網絡化,德育評價體係科學化、德育領導體製實體化、德育管理製度化等六化管理格局。這六化格局使學校德育工作從無形的、盲目的軟任務變成了有形的、看得見的、有章可循的硬任務。它使德育工作能有計劃、有目的、有係統地進行,提高了德育效果,並使德育工作從傳統的經驗型轉到科學型軌道。今年4月,市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學校的德育工作“六化”格局經驗受到與會同誌的好評。

德育工作者隊伍日益壯大。以往德育工作被視為團、隊、班主任、政教處的事,通過《大綱》實驗,調動了全校教職員工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每一位教職員工都能在本職工作中按照德育工作崗位責任製去教育和影響學生,使全校學生在隨時隨地都能見到好形象和受到好的教育。

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日益提高。《大綱》實驗為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內容。全校學生的精神麵貌渙然一新。通過德育的一係列活動,學生思想覺悟、辨別是非的能力、政治態度、道德品質、文明程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校學生思想要求進步、積極要求入團、關心政治、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團結友愛、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大綱》實驗三年無一人受過紀律處分。

《大綱》實驗促進了廣大教師的教學改革和調動了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勤奮、刻苦、文明、誠實的校風已經形成。三年來,中考的合格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學校被評為市級精神文明單位,田徑、歌詠比賽取得了全市初中組的第一名,各項活動也都取得了好成績。

《大綱》實驗為德育評估開辟了新的渠道,由過去單純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轉化,使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使德育評估實效性大大增強,

五、實驗《大綱》的結論

三年的《中學德育大綱》的實驗,初步驗證《中學德育大綱》理論上是科學的,實踐上是可行的。從《大綱》局部看,德育目標體現了方向的統一性,要求的層次性,並具有基礎性、超前性、多維性;德育內容上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序列性、循環性、層次性,德育途徑上具有全方位和立體網絡化。德育隊伍上具有完善性、全員性;德育的領導上具有協調性、實體性;德育評價上具有激勵性、競賽性;德育管理上具有嚴格性、科學性、民主性;德育工作上具有計劃性、導向性。總之《大綱》是科學的,可行的。然而由於全國各地情況、特點不同,不可能製定出統一的可操作性的實施大綱的細則,為此建議在全國正式實施《大綱》之前,各省根據本省情況,製定出本省實施大綱的細則,附在《大綱》後麵 。這樣,下邊學校拿到《大綱》後,立即就能操作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