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大綱》實驗報告(1 / 3)

《中學德育大綱》實驗報告

一、實驗的基本情況

(一)接受實驗的經過

子課題:

1、高中德育內容序列化研究

2、班主任工作係列化研究

(二)實驗的指導思想

1、實驗的目的

通過中學德育整體改革實驗,驗證國家教委頒發的《中學德育大綱》;將《中學德育大綱》中的德育目標和基本內容具體化,層次化,確定不同的年級的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利用多種有效途徑形成強大的統一的教育合力,逐步實現德育工作科學化、序列化、整體化。

2、實驗的任務

(1)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基本路線為指導,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適應新時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適應中學生現階段思想實際、年齡特點、心理發展規律,培養“四有”新人。

(2)麵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現實,本著德育為經濟建設服務,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思想,研究德育工作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3、實驗的原則

(1)整體化原則。

a、有整體規劃,有統一指揮係統,做到有分工,有合作,統一協調校內外各方麵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達到整體優化。

b、樹立兩全觀念;全體教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把德育工作貫穿在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過程。

c、做到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使之對學生的要求要一致和連貫,防止出現前後脫節、要求不一致、配合不好、互不通情報的現象。

d、要求五育整體化;途徑、方法、手段整體化;學校、家庭、社會整體化。

(2)正麵理論灌輸、啟發、疏導和製度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a、對政治思想教育堅持正麵灌輸原則。

b、根據德育工作的反複性和不可急於求成的規律,要反複抓,抓反複,要擺事實,講道理。

c、把用製度去約束與采用啟發式進行引導結合起來,既不搞壓服,也不放任自流。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既有理論學習,又有社會實踐。

4、實驗的意義:

(1)社會的不斷發展需要對年輕一代進行德育,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也需要德育。要做好這一工作,就必須認真探討德育工作的本質規律,而德育整體改革實驗就是探討德育工作本質規律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2)在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形勢下,學校德育麵臨一係列新的變化、問題和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德育工作進行改革,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3)通過實驗可以發現《中學德育大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利於《德育大綱》的完善和全麵推廣。

(4)有利於探索教育實驗的一些理論問題,積累教育實驗的經驗。

5、實驗的性質:

這是一種驗證性的實驗,它主要的特點就是通過實驗來驗證預先提出的某種理論或假設的正確性。在我們的實驗中,《中學德育大綱》就是預先提出的理論,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驗證《中學德育大綱》的正確性。

(三)實驗的設計

1、合理選擇實驗對象:

我們的實驗采取設有實驗班,並且有前後測的實驗組織形式。實驗班分布在高一、高二、高三這三個年級;實驗班定為:高一(2)班(普通班),高一(5)班(重點班),高二(1)班(重點班),高三(2)班(理科班),高三(4)班(文科班)。實驗前對這些班級進行摸底調查。

2、認真選擇實驗教師:

要求熱心實驗,勇於鑽研,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3、實驗時間的安排:

準備階段:1988年10月—1988年12月。

實驗階段:1989年1月—1990年12月。

總結階段:1990年12月—1991年12月。

(四)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1、建立組織機構和製度:

(1)學校建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校黨支部書記,主管教育的副校長、政教處主任、校團委書記、政治組組長及實驗班班主任為成員的德育領導小組。

(2)建立各項製度:例會製度,工作計劃製度,德育工作日誌,填寫班主任工作手冊製度,班級活動檢查製度,學習製度和實驗評價表彰獎勵製度。

2、學習大綱及其有關文件:

(1)校教職員工人手一冊《中學德育大綱》,認真學習、討論,切實領會“大綱”精神。

(2)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通知》。

(3)學習黑龍江省教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細則》。

(4)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5)學習《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

(6)學習實施“大綱”中的各種學習材料。

3、準備好有關的實驗備品:

(1)給老師買實驗有關的學習材料,如:《教書育人》雜誌、《德育工作手冊》、《班主任工作》、《教育學》、《心理學》、《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談》、《中小學教育的測驗與評價》等。

(2)製定有關的表格:班級活動一覽表、教育工作日程表、問卷調查表、跟蹤調查表、學科德育內容方法序列表等等。

4、製定學校德育整體改革實驗方案:

要想搞實驗,必須有方案。學校所用的實驗方案三易其稿,方案遵循的原則為:一是忠實於《大綱》,二是忠實於學校學習實際,力爭在學生各種思想品德與個性心理品質形成的最佳時期進行最佳教育。為達此目的,我們一方麵分析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麵研究了《大綱》的具體要求,把《大綱》中規定的高中德育目標和內容進行具體化、層次化的落實。

5、實驗前的調查研究工作:

實驗前,首先由課題組進行一次品德狀況的問卷調查。問卷為六個方麵,共31個問題。調查對象是高一(2)班、高一(5)班、高二(1)班,初步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狀況。

二、實驗的具體做法(一)德育目標《德育大綱》規定:中學德育目標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品質和能力五個組成部分。通過中學階段教育,使學生達到下列目標:熱愛祖國,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的誌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具有誠實正直,自尊自強,勤勞勇敢,開拓進取等品質和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我們把這一目標進行了分解和具體化,細致地確定了各年級的德育目標。

高中一年級

1、思想政治方麵的基本要求: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改革和開放的形勢,具有與祖國休戚與共的思想感情。

2、道德行為方麵的基本要求:

(1)具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2)樹立勞動觀點,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3、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方麵的基本要求:

(1)初步形成堅毅勇敢、不怕困難和敢於創新的品格。

(2)對不良影響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和抵製能力。

(3)初步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二年級

1、思想政治方麵的基本要求:

(1)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社會現象。

(2)進一步樹立與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競爭觀念和改革開放意識。

2、道德行為方麵的基本要求:

進一步樹立勞動觀點,有良好的勞動習慣。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

3、個性心理品質和能力方麵的基本要求:

(1)進一步形成堅毅勇敢不怕困難、敢於創新的品格。

(2)對不良影響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和抵製能力。

(3)初步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三年級

1、思想政治方麵的基本要求:

(1)樹立勞動觀點,有良好的習慣、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

(2)遵守社會公德、懂得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2、道德行為方麵的基本要求:

(1)樹立勞動觀點,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較強的自我自理能力和艱苦奮鬥思想作風。

(2)遵守國民公德,懂得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禮儀。

3、個性心理品質和能力方麵的基本要求:

(1)具有拚搏精神。

(2)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3)對不良影響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和抵製能力。

分年級的德育目標更切合實際,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德育目標還不夠完整和完善。

(二)德育內容

1、調查了解,摸清各年級底數。

經過多種內容的問卷,並進行分析,掌握了高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整個高中生的情況。

高中階段學生的一般情況:

這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學生已進入青年時期,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日趨成熟,抽象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都有明顯提高,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考慮理想和人生的價值;關心個人成才與人生道路;注意觀察和思考社會問題和人際關係;對有成就的突出人物較感興趣。但未完全成熟,知識經驗不足,哲理認識膚淺,在思想方法上,容易產生主觀性、片麵性。

高中一年級:

高一學生升入高中後,多數學生精神振奮,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開始思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關心國家大事和國際時事,但思想不成熟,心理發展不夠穩定,帶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盲目性。

高中二年級:

高二學生是高中階段思想最活躍的時期。成人感比較明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希望自己的知識、興趣、能力、特長得到發展。珍惜友誼,願意交往。但思想方法乃帶有片麵性,易受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