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使學生懂得,祖國目前經濟上雖比較落後,但我們有光輝的曆史。勤勞勇敢的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有黨的正確路線指引,必定獲得美好未來,從而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信心;
3、在了解祖國悠久曆史和優良傳統同時,能繼承和發揚祖國民族的精神和優良傳統,為祖國民族爭光,為家鄉建設作貢獻。1、(1)係列講座《祖國和家鄉》;(2)災難深重的祖國和家鄉;(3)爭取解放的祖國和家鄉;(4)偉大的新生的祖國和家鄉;(5)充滿光明的祖國和家鄉;2、係列影視《甲午風雲》、《東方紅》、《血戰台兒莊》、《中國革命之聲》、《死亡集中營》、《祖國不會忘記你》等等。3、書評演講(如《可愛的中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上下五千年》等等);4、曆史故事;5、革命曆史歌曲大聯唱;6、社會調查“江城的昨天,今天,明天”;7、(4月5日—5月4日)緬懷中華英烈,繼承愛國傳統主題教育活動月;8、知識競賽(認識祖國、了解家鄉)第二部分“振興中華”主題教育活動期(9月10日—10月10日);9、鴉片戰爭史知識競賽演講;10、其他(參觀紀念館、工廠、為家鄉做實事等等)。2、祖國新貌,建設成就,國情形勢教育。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祖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新麵貌,新成就,感受到祖國在前進,從而增強愛國熱情民族自信心;
3、養成讀報紙,聽新聞,關心祖國建設,國內外大事的習慣。1、係列影視(如《祖國新貌》、《神州風采》等等);2、《前進中的祖國和家鄉》攝影、集郵、繪畫、板報、剪貼作品聯展;3、參觀調查(三中全會前後對比,父母單位,本人家庭);4、知識競賽《認識祖國,了解家鄉》第三部分;5、時政科技報告會(每月一次);6、班級讀報活動,自辦小報活動;7、時政知識競賽(新聞發布會學生主持);8、怎樣對待改革開放;9、其他。3、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1、了解國家在培養自己過程中所付的代價,激勵其愛國情感;
兩年來,我們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多種渠道,實現教育目標要求,培養初中生的國家意識,愛國情感。
(1)班級教育
班級教育是本實驗的最重要途徑。各班主任根據學校實驗方案,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製定了本班具體實施計劃,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各種教育活動,注重搞好觀察,記錄,分析,小結等實驗工作,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班主任還注意了協調本班各科教師的教育工作,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之間的聯係。為提高班主任素質,增強實驗意識,我們堅持每半月一次班主任會(內容:學習培訓,交流情況,觀摩評比,集中備課等)。
在班級開展的實驗活動中,我們注重針對特點、正麵疏導。
針對初中生“模仿性強”,樹立學習榜樣(樹立革命導師的崇高形象,樹立雷鋒、賴寧、中國女排,老山英雄等榜樣群體,樹立學生中先進典型,發揮教師、家長表率作用等)。
針對初中生“可塑性大”,狠抓後進轉化。學生思想狀況調查表明,各班學生的後進麵一般在8—10%,學校配合各班做好後進轉化工作。
校領導關心教育後進生,學校中層以上幹部每人和1—2名差生結成“對子”,包幹幫教。教師耐心幫助後進生,黨員教師帶頭做好每人幫教一名差生的教育工作。我們在學校大力樹立“轉化一名後進生與培養一名優等生同樣光榮”的觀念。將關心教育後進生的情況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力促家長、團員幹部與後進生交“朋友”。
針對初中生“積極好勝,集體榮譽感強,持久性差”的特點,開展各項競賽,進行目標激勵。各班堅持開展了文明規範班(含文明規範生)競賽,學習競賽(含學習標兵、學習攻關手評選)、體育達標競賽,我們還堅持開展“學年十項指標奪魁”活動和“創建優秀畢業班”等競賽活動,競賽活動為班級創設了一個團結進取的有利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積極向上,實現奮鬥目標。
(2)團隊、學生會活動
團隊、學生會根據實驗方案的總體要求,開展了大量健康有益、生動活動的教育活動。學校團總支開辦了“業餘團校”(兩年來,有兩百餘名學員畢業)配合實驗開展活動。我們注意培訓團隊學生會各班班委會幹部,指導小幹部組織開展全校性、年級性、班級教育活動。對學生幹部、優秀學生做到“響鼓重敲”,嚴格要求,加強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先進層次的政治思想素質。針對一部分學生幹部及其家長存在的“學習好是實的,其餘是虛的”觀念和對德育活動不感興趣的狀況,我們展開了“好學生標準”的討論,開展有關教育,並嚴格執行思想品德考核製度,引導學生全麵發展,積極開展實驗活動。
(3)教學滲透
課堂教學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驗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實驗內容中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觀點主要通過政治、曆史、地理、語文和其他有關學科來傳授。我們曾多次組織各科教師認真學習討論了德育大綱和中央文件,增強育人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各科教師努力挖掘現行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結合學科特點,自覺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中,教師自然恰到好處地講解,點撥,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功效。例如:政治教師,課前安排學生進行解放前後社會及個人家庭情況對比調查;三中全會前後祖國建設成就、個人家庭情況對比調查;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從而加深了對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和改革開放意義的認識,堅定了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語文課結合《嶽陽樓記》、《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故宮博物館》、《蘇州園林》、《巍巍中山陵》等課文的教學,借助有關電教片、錄音帶介紹祖國的壯麗山河、名勝古跡、曆史文物等,使學生從中真切體會到祖國的可愛。語文教師還引導學生開展收集、吟誦愛國詩詞活動。教學中,教師注意首先用自己那富有激情的語言朗誦這些詩句。學生在這些千古傳誦、膾炙人口詩句的藝術欣賞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情感油然而生;曆史教師講述過去世界列強侵華史,點燃學生胸中的愛國主義激情,通過講述古今愛國英雄英勇奮鬥的動人故事,樹立學生報效祖國,立誌獻身的雄心;講述祖國古代四大發明和其他重大科學文化成就和愛國科學家的巨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數學教師也不放過教育時機,用我國數學發展史上傑出成果激勵學生為祖國勤奮學習。音樂教師錄製了歌頌祖國的係列優秀民歌和《長征組歌》舉行音樂欣賞會,陶冶學生愛國情操,使之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校將教書育人、教學滲透德育列為聽課評課、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為促進教學滲透德育,學校每年都要召開“教學滲透德育研討會”。
(4)環境熏陶
環境對人有較大的教育影響作用。兩年來,我們努力創造一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校園文化環境和人際環境,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具體辦了以下幾件事:
第一,綠化、美化、淨化校園。開展“美的教室”、“美的組處”評比活動。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愛校愛班之情。
第二,精心布置環境,認真搞好宣傳。教室,圖書,閱鑒室,實驗室,教學走廊、牆壁張貼反映祖國建設成就的圖表,懸掛著名的愛國主義曆史人物,曆代傑出的科學家、文藝家的畫像以及祖國風貌山水畫、名人名言錄,在校園牆壁繪製十平方米巨幅“中國版圖”,充分利用宣傳櫥窗、牆報、黑板報、廣播宣傳等工具介紹“祖國新貌”、“祖國之最”、“祖國大事”等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使學生置身於耳濡目染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之中。
第三,通過開展“文明學生、“文明班級”、“文明組處”、“尊師愛生”等活動,創造一種寬鬆和諧、民主平等、團結互助新型的人際環境。努力使環境充滿愛,促使學生愛生活,愛他人愛班愛校愛祖國。
要求家長緊密配合,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5)課外的活動
這裏講的課外活動包括勞動、社會實踐(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服務、軍訓)豐富多彩的科技、音、體、美以及各學科課外活動。這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途徑。為此,我們堅持執行既定的課外活動製度。采取四項措施提供經費,保證時間(活動列入課表),豐富內容(除組織好上麵的課外活動以外,還抓好“小浪花文藝社”、“合唱隊”、“女排”、“男籃”、棋類、書法、繪畫以及各學科等12個課外興趣小組(隊)),搞好管理。課外活動領導小組切實分工負責。我們特別注意利用節日、紀念日、班會、校會、團隊會、春遊、夏令營、講座、報告會、征文、演講比賽、讀書活動、歌詠活動、社會實踐,參觀調查、好電影、電視及影評等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形成並堅持了有關愛國主義教育製度(詳見前麵的表),力求做到日常的學校、班級教育活動製度化,校會、班會內容係列化,集中性的分月教育活動主題化。
(6)家庭教育
堅持學校家庭聯係製(家訪、家長會,定期填寫聯係卡列為考核班級工作內容)。我們不少班級分別召開不同層次的學生家長會,舉辦家長培訓班,傳授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學校不僅製定了教職工行為規範,還製定了學生家長行為規範。每學年,校長都要進行宣講,促使家長提高素質水平。在本實驗中,家長配合學校班級開展了許多活動,給予了多方麵的支持。
(7)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