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三段教學法”(1 / 2)

政治課“三段教學法”

一、實驗課題界定

這是由山東海陽實驗學校孫守先老師為改革傳統教學上課講條條,學生記條條,考試背條條的弊端而實驗並總結的一種程序式教學方法。

二、實驗指導思想

1)緊扣課本。三段教學法,緊緊扣住課文,把教學和教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既弄懂教材,又能根據教材的要求深化內容,擴充知識,克服過去那種脫離課本,搞條條、背條條的教學方法,從而體現“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教學原則。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與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調動教與學兩方麵的積極性。在三段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的閱讀、質疑、練習全部置於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直接影響下,這就使教師有可能深刻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和思想狀況,具體地進行指導,訂正錯誤,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益,學生逐漸學會發揮主體作用的方法,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唱獨角戲、搞滿堂灌的狀況。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教學法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學生隻能在探索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中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行三段教學法,學生能在自己思考問題、解答問題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三段教學法中,閱讀階段就是學生自學,帶著問題學;“解惑”階段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學;練習階段就是學生鞏固學。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始終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融合在一起。

5)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傳統教學由於老師滿堂灌,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時間練習,隻能加重學生課後負擔。三段教學法中,練習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這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教學操作程序

所謂“三段教學法”,是指每一堂課一般都按“閱讀——解惑——練習”循序漸進提高的三個階段進行。這三個階段之間既有內在聯係,又有區別。

第一階段:閱讀。

就是指導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讀書。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粗讀、細讀精讀。

粗讀,就是讓學生感知教材。導入新課後,先讓學生閱讀這一堂課所要講的新內容,對其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自學時間的長短由內容多少而定一般需要4至5分鍾左右。學生讀完教材後,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往往抓不住主要問題,這時,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自學引向深入。

細讀,就是要學生帶著問題讀。當學生粗讀完教材後,教師或用板書法或用印發法,或用聽記法,把事先準備好的閱讀提綱出示給學生。學生根據提綱從書上找答案、找觀點、找線索,邊自學邊思考,把讀書引向自學深鑽的階段。這段時間要根據內容的深淺、題目的難易而定,一般需要10分鍾左右。

閱讀提綱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注意教材內容的順序,便於學生自學;

二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概念原理到分析說明現實問題;

三是有啟發性、趣味性、現實性。

例如:《法律常識》第十一課中“實行正當防衛,同犯罪行為作鬥爭”的閱讀提綱設計:

①什麼是正當防衛?

②為什麼說正當防衛不是違法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③實行正當防衛有什麼重要意義?

④實行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哪些條件?

⑤同學們之間“你罵我打”的行為是不是正當防衛?為什麼?

精讀,就是讓學生吃透教材難點,深入全麵地理解概念、原理。

“三到四遍”的讀書方法可使學生閱讀少走彎路。

就閱讀的全過程來說,要眼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最重要。所謂眼到、心到,就是邊讀邊思考;所謂手到,就是運用各種自學符號,點、劃、摘記,以加深理解,加強記憶,促進思考。

就閱讀的順序來說,要由淺入深讀四遍。

第一遍,了解全貌,胸有全局。猶如登高遠望,縱觀全景,重在“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