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創新能力
培養的幾個有效途徑
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在我國,卻是一個近幾年才日益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的問題。整個人類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和平與發展仍為時代的主題,同時國際競爭日漸激烈,主要表現為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而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又集中在創造性人才的競爭上。可以這樣說,在知識經濟時代,誰擁有了大量創造性人才,誰就將成為未來世界的強國。江澤民同誌在接見部分兩院院士時曾深刻地指出:“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識不斷創新,高新技術迅速產業化。而要加快知識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關鍵在人才,必須有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大會的講話中,江澤民同誌更直截了當地指出:“必須培養和造就高質量的創造性人才。”可見,提高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加速培養創造性人才,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早在50年代,美國就開始致力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工作,著眼國民素質,進行教育改革,突出技術教育,提高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與之相比,我國在這方麵是遠遠地落伍了。我國學生在校的考試成績不比美國學生差,但畢業後多數人的創新能力明顯不如美國學生。產生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僅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曾經在小學生的試題出現過一道題:“雪化了以後變成什麼?”,標準答案應該是“化成水”及“滲入泥土”。有個學生回答“化出一個春天”,這本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意識的答案,但教師卻判他答錯了。長期形成的一些保守死板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使得青少年小小年紀就墨守成規,缺乏改革和創新的意識。在高考作文中,就曾出現過上千份作文內容雷同的事例,並且是屢見不鮮,就連最需要體現個人創造力的藝術類院校的專業考試中,也出現了考生因循守舊、缺乏新意的現象,許多美術專業的教授經常抱怨說:“現在的考生學得特別死板,比如有些學生頭像能畫得非常熟練,卻畫不好半身像,速寫更是無從下筆;還有專畫特定光照下一個角度的頭像的,變一個角度就無法對付了;色彩則是專畫蘋果、器皿,變個花樣就無所適從。”可見,青少年創新意識的培養,已經到了非下大力氣抓不可的時候了。要做好這項工作,關鍵在於整個教育係統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革。在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的過程中,綜合智力的開發、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將是行之有效的幾個途徑。
1.綜合智力的開發
創造力是智力的高級體現,是在其他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下開出的人類智慧最美麗的花朵。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在內的綜合智力,是青少年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培養和發展青少年綜合智力,是提高其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
(1)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科學發明和藝術創造的前提。人們要認識一個事物,總是從觀察開始,有了觀察,才開始有了注意、記憶、想象、思維,乃至創新。沒有良好的觀察,思維就會因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在教育工作中,我們應注意培養青少年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引導他們獨立觀察。原蘇聯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青少年麵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起他們在自然奧秘麵前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能抓住他們的心,促使他們進一步尋找、體會觀察的樂趣。同時,要引導他們養成有目的、有計劃觀察的習慣,教給他們良好的觀察方法,使他們學會完整的精確的感知事物的技巧。
(2)記憶力的培養
記憶力是保持和回憶過去經驗及概念的能力。如果沒有記憶,以前感知過的事物都會變成陌生的,人好象新生嬰兒一樣,一切事物都得從頭感知,由於頭腦中沒有感性材料的儲備,想象和思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無法進行,更談不上創新了。日本當代教育家高木重朗,在他的著作《記憶術》中,提到了幫助記憶的十一中方法,可以作為我們指導青少年訓練記憶力的參考:
①一次記憶的事項以七個以下為好。
②記憶的對象減少之後,記憶就更鮮明。
③記憶什麼,要具體而明白地確定下來。
④讀出聲來能幫助記憶。
⑤出聲有節奏地讀,能喚起記憶。
⑥一邊預料著問題所在,一邊記憶。
⑦仔細地觀察對象,抓住特點。
⑧分類、整理,使記憶變得輕鬆。
⑨對相反、相近的關係加以研究、比較。
⑩找出規律性和共同性,記起來就輕鬆。
考查有關事項,為記憶打下基礎。
(3)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在過去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重新創造出新事物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人類獨有的才能,是人類智慧的生命。在創造發明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它不僅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實,而且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使我們預言未來,看到可能產生的後果。青少年對周圍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特別富於幻想。魯迅說過:“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麵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到天空,他想潛入蟻穴。”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認真注意愛護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保護他們良好的想象習慣,其次要擴大他們的知識領域,豐富他們的表象儲備,提高他們運用表象進行想象的能力,除了在課堂上盡量擴大學生的知識範圍外,還要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並通過組織參觀、旅行、調查、訪問等活動,擴大他們的知識領域。
(4)思維力的培養
思維力是大腦的重要機能和屬性,是智力活動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也是衡量智力高低的重要標誌,被公認為是智力開發的核心。它不僅限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且能夠在對現實事物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蔓延式的無止境的擴展,並通過想象、幻想、理想和假設等思維的演進,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青少年的思維能力,隨著自身的發展和客觀的影響,會不斷地發展,但是發展的速度和程度如何,教育起主導作用。我國的中小學生長期處於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方法的教授之下,很容易形成思維情性或思維定式,思考問題呆板機械,為了克服這種消極影響,我們在教學中要盡量啟發青少年采用多種思路、多種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讓他們學會多比較、多觀察、多提問,克服習慣性思維的影響,發展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