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能力培養
心靈手巧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由衷心願望,可是動手能力絕不是一種天賦。父母的正確引導,良好的環境都能使孩子的潛質得到最好的發揮和展現。那麼,讓哈佛來告訴你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方法吧。□動手能力培養天才
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瓦特的功勞是相當大的。恩格斯曾經讚揚說:“蒸汽機是一個真正國際性的發明”,“是社會領域中實現了巨大的解放性的變革。”
可是,如果沒有小時候愛動手的好習慣,沒有少年時期艱苦的學藝生活,沒有在格拉斯哥大學所打下的堅實基礎,瓦特能發明和改進蒸汽機嗎?
事實上,不僅瓦特是這樣,每一個要成才的學生都需要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尤其是那些喜愛小發明的學生,更應具備這種能力。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天才,但是,成才的路各有不同,動手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別人不敢說你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天才,但可以敢說,如果缺少動手的能力,你一定不會成為天才。中國有句名言,叫做“坐著說,不如起來行”,還是早早行動吧,培養你良好的動手習慣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成功將會屬於你。
□哈佛教你如何培養學習中的動手能力
心靈手巧,是聰慧的象征;動腦又動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類用雙手創造的,因此,作為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一定要重視培養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中的動手操作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幾類。
●課堂實驗能力
如生物實驗中製作切片、標本,解剖動物等;物理實驗中焊接元件、裝配電器等;化學實驗中使用試管、調配試劑等。這些能力是在課堂學習中逐步培養起來的,與每個學生都有密切關係。
●技藝操作能力
如電腦操作、打字、攝影、電器維修、裁剪縫紉等。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勞技課、選修課等途徑得到培養。它們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是走上工作崗位前的“練兵”活動,同學們應掌握其中的一二種。
●手工製作能力
如製作科技作品、編結、剪貼、折紙、雕塑等。這些能力主要通過課外興趣小組來培養,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
●美工裝飾能力
如繪畫、書法、板報、室內裝飾、盆景栽培等。這些能力一般通過課外興趣小組或校外指導來加以培養,參加的是一部分有興趣愛好的學生。
●試驗創造能力
這是指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動手試驗來探索新現象、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如有的同學想試驗一種雙色粉筆,使老師板書省力些;有的同學想試驗一種新式掃帚,使掃地時教室裏不再塵土飛揚。這種試驗往往是別人沒有進行過或雖然進行過但沒有獲得成功的,因此不但要求動手能力強,還要具有創造思維能力。搞試驗時可以幾個同學一起進行,也可以借助輔導書籍單獨進行。對帶有危險性的試驗,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這裏要提到的是,實驗和試驗雖然都是獲取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但它們是有區別的。實驗是為了檢驗、證實某種理論而進行的活動;試驗是為了了解、察看某事的結果而進行的活動。如同樣是將塞了軟木塞子的玻璃瓶進行加熱這件事,如果是出於好奇,想了解這樣會出現什麼結果,這就是試驗;如果是為了證實“氣體受熱後會膨脹”的理論而這樣做,那就成了實驗。
①動手操作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為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通過實際操作,就能使它轉化為具體而形象的東西,既好理解,又易記牢。如“世界上不同地方為什麼一年四季的變化不同?”它牽涉到地球公轉、寒熱帶的位置、陽光照射的角度等知識,講解時比較枯燥。但隻要用一隻地球儀和一隻電筒做次實驗,馬上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不會再忘記。
②動手操作還能提高學習興趣。當在操作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難題,或悟出了一點道理,或有了新的創造時,一定會對有關的學科知識產生興趣。有一位同學參加校泥塑小組活動,一次在塑造一個托著盤子的人的形象時,泥人的雙腿總是支撐不起身子。老師說是重心沒把握好。什麼是重心?它有什麼作用?這不但促使他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還自己找書看。
③動手操作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獲取的知識中,有的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有的還未被證實;有的因有不同看法,尚待實踐來“裁決”。為此,不能忽視動手操作在獲取知識中的作用。亞裏士多德關於重物體比輕物體墜落要快的結論長期來一直被人們當作真理來接受,是伽裏略用“大小不同的兩隻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了這一結論。決定人的性別的因素是什麼?這是生物學家們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不少人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摩爾根認為用推理和思辨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隻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出可靠而嚴密的結論。他讓白眼睛的果蠅和紅眼睛的交配,結果繁殖下來的都是紅眼睛的;再讓這些紅眼睛的進行相互交配,下一代中又出現了白眼睛的,且它們之中絕大多數是雄性的。摩爾根據此作出結論:性別是由遺傳因子所決定的。
④創造力的培養更離不開動手操作。愛迪生幼年時就顯露了傑出的動手能力,這為他以後輝煌的發明創造生涯打下了基礎。牛頓從小就喜歡做各種手工,從製作小四輪車到水車,從製作風車到有實用價值的水鍾。這使他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從而為他27歲就成為教授、科學家創造了條件。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凝聚著雙手辛勤的勞動,每一個有誌於發明創造的學生,都應該讓自己擁有一雙靈巧的雙手。
□哈佛教你如何培養生活中的動手能力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特征之一
勞動創造和發展了人。如果人類停止了勞動,必將停止發展,甚至會發生退化以至滅亡,這個推理絕非危言聳聽。曾經有人根據動物器官“用進廢退”的原則設想:將來科學十分發達的時候,所有的勞動都可以由機械來完成,人的肢體將逐漸退化,最後人隻剩下一個肉球長著一個隻管接電鈕的手指頭。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景象。當然,這是非常非常遙遠的,並且未必就一定會是這個樣子。人類要不斷地開拓發展,不斷地進入前人從未進入過的領域,基礎勞動總是必須的。機械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肢體的勞動。然而必須引起警覺的是:如果我們家長們不重視對子女的勞動教育,子女將成為不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的人,隻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那時,可不單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問題,而是將失去做人的根本!您看:奸、懶、饞、滑,凡是人的惡習,那一條不是和不想勞動有關呢!
就個體而言,勞動在人的全麵發展中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勞動能改善青少年的各種生理過程,幫助青少年的智慧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情感、意誌,形成高尚的品格。
●勞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是開發思維的重要途徑
人的智力的發展,是有其自身規律的。
①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
思維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實踐活動是思維發展的源泉。人的主觀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物質世界(或者說現實生活)在實踐中才能相交,構成矛盾,使主體產生解決矛盾的需要,這才產生解決矛盾的一係列心理活動,即思維活動。人們也隻有經過實踐才可能排除錯誤,找到真理,而實踐的深入又促使人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實踐是思維發展的直接基礎。關注智力的發展,必須重視實踐活動。
人類的實踐活動,一般說來有兩大類:學習活動和創造活動。我們知道,“引起自然界的變化”正是創造實踐,而“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則是學習實踐。在青少年的活動內容中,有一項重要內容恰恰兼有了學習活動和創造活動,是開拓思維的重要途徑,這就是勞動!
②勞動教育對青少年的思維發展起重要作用
勞動向孩子們提出了課堂上沒有的課題,引起他們思維的需要,他們就要對勞動的後果有所預想,就要設計達到目的的過程,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由於遇到問題還要修訂計劃,這不僅能發展孩子的“假設”思維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等,還鍛煉了孩子的握技能技巧等本事,促進了手。眼、腦的密切配合,發展了以動覺為主體的感知覺,豐富了思維的素材。解決勞動中的問題,克服勞動中的困難,對勞動成果的渴望,獲得成功的興奮、愉悅,能激發求知欲,增進學習興趣,促進智力的發展。
不論是自我服務性的勞動,還是生產性的勞動,不論是模仿勞動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的勞動,隻要是勞動,孩子們就要動手動腦進行學習和創造,而創造就要解決問題,改變事物,達到優化的目的。創造,是思維的最高表現,也是最偉大的人生內容。
●有動手操作的能力和習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
未來屬於你,但是你也屬於未來。如果隻以孩子今天能否讓家長滿意,能否給家長臉上爭光來評價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無疑是有些短視了。
未來社會是怎樣的呢?會給人們提出什麼要求呢?這是人們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課題。但是有幾點是明確的:首先,未來社會仍舊是市場經濟的社會,同時,隨著未來社會生產勞動的複雜化和技術手段的現代化,特別需要人們發展操作能力;再有,未來社會技術更新是快速的,要求人們必須有強的、多方麵的、多層次的勞動能力和勤奮的工作態度才能適應。從孩子幼小時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來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完成自己的任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是動手動腦的興趣、嗜好,那麼,在未來必能很好地適應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倘若其他方麵條件亦優,則在未來社會中就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哈佛動手方案:讓小鬼也當家
●也是家庭的一員,家庭需要他們的勞動
如果問小朋友在家裏都幹些什麼活的話,不知會得到答怎樣的答案。也許有許多小朋友會列出一大堆來,像掃地、擦桌子、抹玻璃、洗碗、做飯,買菜……可也許有的小朋友卻從來沒有幹過什麼家務事。
孩子們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有著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可是,爸爸媽媽每天下班回來又是做飯,又是收拾房間,還要洗衣服,忙裏忙外,多辛苦啊!作為家裏的小主人,也是家庭的一員,孩子們有沒有想過為家裏做些事,幫助爸爸媽媽分擔些家務勞動呢?
簸箕裏的垃圾滿了,主動把它倒掉;家裏的玻璃髒了,悄悄把它擦幹淨;飯前幫助媽媽;吃飯的時候再也不用爸爸媽媽動手,就已經把餐具擺上了……這些平凡的家務事,由於孩子們的參與,使爸爸媽媽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也會在實踐鍛煉中體味到勞動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