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讓孩子活得輕鬆些(1 / 3)

父母要讓孩子活得輕鬆些

在這個緊張不安、充滿競爭、快速發展的社會裏,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孩子,都會遇到壓力。從根本上講,壓力就是身體的損耗與能量的發作。它能讓人的頭腦保持清醒敏捷,保持體內循環係統正常運行。它也可以激勵孩子們把考試考好,在體育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去為更加美麗的人生奮鬥。但是,當壓力變為苦惱之時,人的身體健康及行為表現就開始出現問題了。孩子們的行為症狀時常涉及到退縮、沉默寡言,或者異常的挑釁行為;身體方麵的反應則可能會包括腹瀉、發癢、皮膚病;飲食習慣出現變化,或者時常做噩夢等。此外,有的研究還表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長期承受的緊張壓力,與他成年以後患了高血壓、心髒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息息相關。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幫助孩子化解壓力,讓孩子活得輕鬆。

孩子承受的壓力可能來自於許多方麵,如在競賽中來自於對手的壓力;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期望而產生的壓力;孩子與周圍人產生的不融洽的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壓力;此外,由於搬家而產生的適應,得了病而產生的對打針或死的恐懼及所愛的人的去世等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壓力,如果我們了解到這些,就可以直接應對存在的問題。要是不能鎮定壓力產生的原因,那就應該設法化解孩子的壓力,消除孩子的緊張感。

①怎樣幫孩子消除壓力。

首先,通過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憂慮,讓孩子說出使他感到緊張不安,產生壓力的原因,並在父母的幫助下去化解。許多孩子對壓力的反應是獨自麵對,把它藏起來,結果自己也變得沉默寡言。要是某個孩子以前話挺多,突然變得深沉起來,那他一定是遇到了問題你應該設法幫助他。記住,遇到類似情況時,多與孩子談話、交流、溝通,讓孩子說出感到苦惱的問題,這有利於孩子化解壓力,也有利於父母幫助孩子化解壓力。

其次做父母的不要給孩子定下不切實際的奮鬥目標,不要給孩子的行為太多約束。一些父母不顧孩子自身實際,隻知道讓孩子這個拿第一,那個要得優秀,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壓力。還有的父母過於愛護孩子或是隻讓孩子學習,這也不讓孩子幹,那也禁止孩子動手,同樣也會讓孩子感到壓力。

再次是讓孩子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要是孩子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就會感到身心疲勞,從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這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讓孩子感到緊張。娛樂是化解孩子壓力的較好途徑,與孩子一起做遊戲,使孩子沉浸在感到快樂的事情當中,壓力也就被拋至九霄去外了。

最後帶上孩子走進大自然,共度悠閑時光,接受大自然的陶治。與孩子一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靜聽鳥兒歌唱,與蝴蝶一起跳舞,在大自然的寬大而溫暖的懷抱中,一切煩惱、緊張、壓力都將置之腦後。

②盡量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對於學習壓力,家長、老師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持續過強的壓力對孩子是一種沉重的精神負擔,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有的則認為,就應該有些壓力,因為人沒壓力輕飄飄,“井沒有壓力不出油”;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就越應該給他們壓力。學習壓力將迫使他們樹立遠大抱負,向高目標努力。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根據一個調查與測試表明,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壓力的大小在一定範圍內成負相關。這說明有些時候給孩子太多壓力會事與願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可能的一個原因是學習成績與壓力形成相互加強的關係,壓力大,成績反而差,成績差又會導致壓力增加,結果成績更差,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壓力小,成績較好,成績好,壓力會更小,學得更輕鬆,結果成績更好,形成良性循環。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那些成績差的同學會選擇逃避,他們會以看電視、玩電腦子遊戲等來逃避學習。而成績較好的同學如果外來壓力過大,如父母向他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等,同樣會妨礙孩子的學習,致使成績下滑,並可能形成惡性循環。一位教育研究者也說過,“80%的學習困難與壓力有關。解除那個壓力,你就能解決那些困難。”

要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除了前麵提到的一些方法外,做父母的還可采取積極鼓勵的態度,這也能大大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而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態度則往往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如做父母的往往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采取否定態度的父母往往會這樣說:“你看某某又得了滿分,你又隻有80分,真笨,沒出息!”而持極鼓勵態度的父母則可能說:“雖然你比他考得差,但隻要你像他那樣努力,你可能做得比他更好。”所以要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應該理解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應該尊重孩子,對孩子表示信任;要積極鼓勵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失敗的時候。

●讓孩子擁有一片寧靜

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但會變得膽小內向,而且自己也會學到這些暴力的行為。

戴爾博士曾說過:“如果孩子生長的環境裏常常充滿暴戾之氣,那麼你就會有憤怒的孩子;如果你不在孩子麵前控製情緒的話,你就會看到毫無紀律的孩子。”膽小內向、容易憤怒、充滿暴力、毫無紀律,這當然不是我們希望的孩子形象。所以在比爾一出生,她爸爸就對自己說,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都不能發脾氣,在培養她、教育她時,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事實也是這樣,在比爾的成長過程中,她爸爸的確從未對她發過火;鄰居、朋友也都認為他作為爸爸,是有足夠的耐心和自製力的。但真正讓爸爸對發脾氣有深刻認識,令爸爸徹底改變的是下麵這件事。

那次,父母為一件事爭了起來,吵得很厲害。完全不顧一切地摔打東西,盆子、杯子、花瓶,地上一片狼藉,現在想起來,那場麵真是嚇死人。正在那裏,爸爸看到了比爾,那時他才兩歲多,完全被嚇壞了,坐在牆角裏,淚流滿麵,一聲不吭,一副孤獨無助、可憐兮兮的樣子。看到這些,爸爸的心都碎了。

自那件事後,爸爸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長,一定要讓比爾擁有一個寧靜、安詳、最適於生活的環境。所以事後,比爾的父母約法三章,他們不僅不能對比爾發脾氣,而且彼此之間也不能吵架。為了給比爾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他們一定要改變自己。自那以後,這個小家庭再也沒有爆發過家庭戰爭。父母的性格也有了很大改變,不管遇到什麼事,他們都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