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想象力的特點嗎?
●無意想象占主導
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地產生的隨意想象。比如,看到天上的白雲就想到它像某種動物。有意想象則是有一定的目的,是自覺產生的想象。這是按一定的規矩,根據具體內容的要求,希望達到什麼目標進行的想象活動。比如建築師在為一項建築設計圖紙之前,先要在頭腦中創造出這一建築的形象來。汽車設計師在設計一種新型汽車之前,也要在頭腦中想象出可能的形象以及功能構造。這些都是有意想象,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想象力的培養。
幼兒的想象,主要是無意想象。他們的想象常常沒有什麼目的,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並隨外界刺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幼兒拿到積木即玩積木,究竟要搭什麼,沒有明確目的,在擺弄過程中看到它像什麼就說是什麼。小孩玩皮球時,從來不想要按一定的規則去玩。
大量的無意想象活動是一種能激發想象力的活動。孩子四五歲時,隨他們語言的發展豐富,經驗的積累,想象已具有初步的目的性。到6歲時,想象力的目的性更明確,更便於進行科學的想象力訓練了。
●再造想象開始發展
再造想象是根據別人語言描述或圖形示意而形成的想象。再造想象的用處非常大。借再造想象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也可以依照別人的設計來組織活動。我們教孩子按照遊戲書中的提示玩遊戲就是一種典型的再造想象。再造想象在學習上尤為重要,兒童隻有借助再造想象才能獲得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的知識。哈佛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記憶表象越多,積累的具體形象越豐富,其再造想象能力就越強。
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不依賴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它比再造想象更高級、更複雜而且更困難,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在孩子再造想象發展的同時,創造想象也在發展。如果培養得法,孩子的創造想象在五、六歲時會非常發達,會科學地描繪未來。
●想象的內容由零碎逐漸向完整發展
孩子的想象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展。起初,他們用以想象的形象,基本上是日常生活中他可以感知的小世界,形象比較零碎,不完整,不連貫。到了五、六歲時,孩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能從他受局限的日常生活中突破,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內容逐漸變得完整和係統,從原型發散出來的數量和種類增加,能夠從不同中找出有規律的相似來。
●想象與現實難以區分
孩子們有時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現實的事物清楚地區分開來,因而會把童話故事當成真的,也會把自己臆想的事情,渴望的內容當成真的,並以肯定的形式加以敘述。例如,孩子常常把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說成“我看到了什麼什麼……怎樣怎樣……。”他們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中,有時分不清哪裏是現實哪裏是虛幻的想象。他們玩起遊戲來是那麼認真,那麼忘乎所以,他們正沉浸在他們的想象之中,以這種想象過程為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