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壓力,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對每位父母來說都是必要的。當然,你不可能解決孩子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你可以為孩子提供處理問題的建議,幫他們成為快樂的、有著良好適應能力的人。
性格開朗、活潑、愛說愛動的孩子:這類孩子思維活躍、反應靈敏,自我表現欲和交往能力也很強;但是自控能力差,做事沒有耐心。對這類孩子應采用高標準、嚴要求的方法,對他們認真地做每件事,並善始善終。
性格調皮、專橫、大大咧咧的孩子: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敢說敢幹,富有創造性,但意氣十足,愛打鬧,規則意識較差。對這類孩子宜采取批評與鼓勵相結合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愛心培養,使孩子體會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2.孩子精神抑鬱的根源
當我們討論造成一個人精神抑鬱的原因時,除了應該考慮他所處的各種不正常人際關係的影響,以及他本人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手段之外,是否也應該把目光投向他的童年,投向那些對她性格形成非常關鍵的歲月。
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金色的童年”這樣的詞彙,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在龐大的成人世界的重壓下度過的。由於衣食不能自理,無形之中便形成了對父母權威的懼怕。更由於他們無法熟練地運用成人世界中非常有效的權利手段——語言,無法以清晰的詞彙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和看法,隻有借助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反抗。而這種表達方式更引起父母的反感和輕視,認為這隻不過是一種“孩子氣”式的發泄,對哭聲中包含的情感的內涵更加漠視。
在那些父母經常以暴力對待孩子的家庭中,孩子在極端恐懼之下又往往形成極端暴虐的性格。由於孩子不敢把怒火發泄到比自己強大的父母身上,其他弱小的東西——例如布娃娃,小動物,甚至上學以後比自己弱小的同學,都成了他發泄怒氣的對象。這種性格延伸到成年時期,便出現了無法抑製的暴力傾向。而有的人因為不願意以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別人,心中所壓抑的情緒又無法排解,隻有以壓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這可以說是一種“和平暴力”,隻是這種暴力是針對自己。
有的心理學家建議我們應該直麵父母。但是這種方法常常是無效的,因為很少有父母願意承認他們對孩子性格所造成的影響:“我們撫養一個孩子已經夠辛苦,難道還讓我們注意到孩子的性格?”這往往是最常見的托辭。
於是隻好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孩子,也許當那些父母認識到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生活在多麼大的程度上受到來自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時,我們轉而可以關注自己的孩子,使孩子能夠避免受到他們某些不良性格的影響,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健康一些。畢竟從自己開始是最容易也最實際的。
3.孩子做事為何不主動
有些孩子做事不主動,常要人提醒。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幾種:
(1)孩子性格造成的
這類孩子的性格活潑好動,遇事敏感,反應迅速,注意力和興趣很容易轉移,不能很好地從事某種活動,所以做起事來毛手毛腳,丟三落四。
(2)環境的影響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孩子正在做事情時,極易被更有趣的事情,比如好玩的玩具、電視上的動畫片等所吸引,以致停止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事物上去。
(3)家庭教育所致
①孩子的事情沒有做完,家長發現後,為了省事,於是自已大包大攬,使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並使之產生依賴感,養成幹活常要人督促的壞習慣。
②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加之孩子模仿性又強,致使成人的不良行為在孩子身上得以沿襲。
③成人發現孩子做事虎頭蛇尾,並不去追究其真正原因,進行正麵教育,加以鼓勵評價,而是粗暴地訓斥、辱罵,甚至打罵孩子,這種方法可能暫時會收到好的效果,但最終沒有解決問題。
④孩子做某件事時,沒有明確目的,家長也不加以指導,盲目地讓孩子自己去做,也是使孩子做事半途而廢的原因。
那麼從哪些方麵才能使孩子養成做事主動的習慣呢?
(1)由於孩子性格造成的習慣
成人切忌急於求成,因為孩子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當他們出世後,就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並在一定教育和自身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在尊重孩子意願和性格的基礎上,培養他們從自身小事做起,比如收拾玩具、圖書等,使孩子逐漸養成自己主動做事的好習慣。
(2)由於環境影響造成的習慣
成人要盡量避免或消除無關刺激物的影響,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孩子能安心做事,不易被其它的事物所幹擾。另外,孩子的需要與興趣也決定了他做事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所以,為了使孩子做事不需要成人提醒,起初應從孩子最感興趣、最容易引起他們注意的事情入手,然後逐步擴展到孩子能接觸的一切事物,進而使孩子養成做事始終如一的好習慣。
(3)對於由家庭教育造成的習慣
多數孩子是家中的獨苗,這種特定的環境,使孩子鍛煉的機會太少,主動做事的好習慣也難以形成。所以,成人要孩子做的事一定要有目標,難易程度適中,又要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對孩子要堅持鼓勵表揚為主,適當給予啟發引導並具體加以幫助,使孩子通過一件件的事情養成做事主動認真的習慣。俗話說得好,“習慣成自然”,一旦成為習慣,孩子就能很容易做好每件事情。另外,如果要鼓勵孩子樹立持之以恒的態度,成人應以身作則,使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應如何做好每件事,從小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
4.家庭氣氛影響孩子性格
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重大,尤其是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方麵。不同類型的家庭氣氛會造成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將來,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常見有如下幾種家庭類型:
(1)暴躁型:在暴躁型的家庭裏,從早到晚彌漫著“火藥味”。埋怨、責罵、爭吵、打架的聲音,此起彼伏。在這種氣氛中長大的子女,敏感、聰明、急躁和好強,有成才的希望,但如不加引導教育,極可能走上邪路。
(2)冷淡型:冷淡型家庭最大特點是家庭結構不“緊密”,誰發生了什麼事,大家不大關心。這種家庭的子女性格比較溫和,但有些孤僻。他們遇事冷靜,卻缺乏敏感和熱情,上進心也不太強。
(3)和諧型:和諧型的家庭最大特點是民主與尊重。家庭成員相互等敬,彼此體貼、關心。如有矛盾,多是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但是這種家庭的思想往往比較“正統”和“保守”。這種家庭的子女,多數性格開朗,待人有禮貌,遵守法紀。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較高的自覺性,比較容易接受教育。不足之處是膽子小,循規蹈矩,缺乏闖勁。
為了孩子將來,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請保持良好的家庭氣氛。
二、使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
積極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人的一種性格;樂觀開朗是一種情緒,同時也是人的性格的一種,讓孩子積極樂觀才能讓他在將來活潑快樂。
1.怎樣使孩子開朗樂觀
開朗樂觀既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性格。調查顯示,開朗樂觀的人不僅較為健康(其癌症患率明顯低於悲觀抑鬱者),而且婚姻生活較為幸福,事業上也較易獲得成功。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提出了如下合理化建議:
(1)不要對孩子“控製”過嚴,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如,2歲的孩子允許選擇午餐吃什麼,3歲的孩子允許選擇上街時穿什麼衣服,4歲的孩子允許選擇假日去什麼地方玩,5歲的孩子允許告訴買什麼玩具,6歲的孩子則允許選擇看什麼電視節目……隻有從小就亨有“民主”的孩子,才會感到快樂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