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際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鬱,因為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而孤獨痛苦。性格內向、抑鬱的孩子更應多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的同齡朋友。
(3)教會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與他人融洽相處有助於培養快樂的性格,因為與他人融洽相處者心中較為光明。家長可以帶領孩子接觸不同年齡、性別、性格、職業和社會地位的人,讓他們學會與不同的人融洽相處。此外,家長自己應與他人相處融洽,熱情待客、真誠待人,給孩子樹立起好榜樣。
(4)生活不宜過分優裕。物質生活的奢華反而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貪得無厭的心理,而對物質的追求往往又難以自我滿足,這就是為何貪婪者大多並不快樂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過著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隻要得到一件玩具,他們就會玩得十分快活。
(5)讓孩子愛好廣泛。開朗樂觀的孩子心中的快樂源自各個方麵,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他就很難保持長久快樂,試想:隻愛看電視的孩子如果當晚沒有合適的電視節目看。他就會鬱鬱寡歡。有個孩子是個書迷,但如果他還能熱衷體育活動,或飼養小動物,或參加演劇,那麼他的生活將變得更為豐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為快樂。
(6)引導孩子擺脫困境。即使天性樂觀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但他們大多能很快從失意中重新奮起,並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後。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著意培養他們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那麼可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尋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遊戲、聊天等等。
(7)擁有自信十分重要。一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開朗樂觀——這就從反麵證實擁有自信與快樂性格的形成息息相關,對一個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滿自卑的孩子,家長務必多多發現其長處,並審時度勢地多作表揚和鼓勵,來自家長和親友的肯定有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8)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絕對不可能培養出快樂的孩子的!
2.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
父母在為孩子進行智力投資時,別忘了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因為孩子性格如何,直接決定了其一生的命運。那麼,哪些才算是兒童良好的性格呢?
(1)要有強烈自信心
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項挑戰時,他才有可能戰勝它。
(2)要有飽滿的熱情
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任何事業都不能成功。熱情,對大多數兒童來說,都是生而有之的,然而,要使其不受傷害,繼續把熱情保持下去,卻不容易。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保護孩子的熱情,千萬不要隨意傷害它。
(3)要富有同情心
大多數兒童對於有生命的動物所遭受的痛苦是很敏感的。如果一個家庭經常關心他人,那麼,自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同情的種子。
(4)要充滿希望
這種特性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於迎接挑戰。要培養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父母本身就應該是樂觀主義者。這樣,當困難真的來到時,孩子就會敢於麵對現實,臨危不懼,從而建立起堅強的個性和忍耐力。這一點,正是其一生成功的希望所在。
最近,著名日本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母親的教養態度和兒童性格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母親的態度是事無巨細的嗬護,兒童的性格則是幼稚的、依賴被動的、膽怯的,甚至是神經質的;母親的態度是支配的,兒童的性格則是服從、消極、依賴性的;母親的態度是忽視冷漠,兒童的性格則是冷酷的,情緒極不安定,但是創造力比較強;母親的態度是一味性保護的,兒童的性格則會缺乏社會性,其情緒大都處於安定的;母親的態度是順應型的,兒童的性格則缺乏責任心,而且不服從,並帶有粗野和攻擊性的成分;母親的性格是專製的,兒童則事事依賴或者是反抗,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十分執拗孤僻;母親的態度是民主的,兒童的性格是親切的、直爽的,並且喜歡社交,能融洽地與他人開展協作。
3.怎樣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重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呢?以下幾個方麵可為您提供參考:
(1)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培養快樂性格的過程中,友誼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2)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快樂性格的養成與指導和控製孩子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係。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3)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複快樂的心情。
(4)限製孩子的物質占有欲。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占有劃等號。
(5)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平時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
(6)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家庭和睦,也是培養孩子快樂性格的一個主要因素。有資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
4.情感投資——讓孩子天天快樂
輕鬆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父母應使孩子經常處於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幼兒情緒的發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點,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體驗,父母要做到:
(1)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時時處處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2)父母之間要建立和諧、默契的關係,以便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臉是父母之間關係的晴雨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美國精神病專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出“精神投資”。深情地注視孩子,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4)要對孩子寬嚴並濟。父母既不能為了贏得孩子的開心和笑容,就對孩子的缺點、錯誤熟視無睹、聽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滿足;也不能苟求孩子,把孩子與同伴進行橫向比較,甚至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同伴的長處,要注意縱向比較,一旦發現孩子的閃光處和點滴進步,要及時加以表揚。
(5)以禮相待——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家庭內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維生素”。調查表明,民主協商型父母與獨斷專製型父母相比,前者培養出來的孩子更通情達理,受同伴歡迎,能與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
(6)尊重孩子,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長的架子,蹲下身來與孩子講話,以減少“威嚴感”,使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7)父母要禮待孩子,對孩子講文明禮貌,不打罵孩子。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好事或有什麼成績,父母都要表示祝賀,絕不吝嗇讚賞。
(8)當父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可能講錯了話、做錯了事之後,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這不但不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親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