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孩子的權利
“民主”正使得今日社會與以往社會環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一變化也給我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傳統式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對上一輩經驗的繼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單方麵的耳提麵命,子女是以父母的命令為是,更重要的一條是父母之間的關係為孩子們樹立的榜樣。家庭中,父母之間的關係影響著家庭氣氛,決定孩子是否看樣學樣。
在舊時代,妻子在家照顧家庭內部的生活,養兒育女,助夫持家,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父親作為家庭的唯一收入獲得者,自然有了無上的權威。做妻子的對丈夫唯令是從,這樣孩子們從小就耳儒目染,對父親的權威容易接受。自從婦女走出家門,建立了自己獨立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夫妻間的關係從夫唱婦隨改為平等互助,父親一言堂的局麵被徹底打破,孩子們也從中得到暗示,初解平等的意義。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想繼續使用傳統的家長製教育已十分困難,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孩子的抵觸,要想贏得孩子的合作,必須對孩子持有足夠的尊重。
新一代的父母們對民主的意識有足夠的認識,無論在美國還是其它國家。在家庭中,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卻是常暴露出潛在的家長意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成年人認為孩子們年幼無知,體力缺乏,毫無經驗,完全在自己的保護傘下,並對他們負有完全的責任,因而也就有權力來指揮他們。於是表現為獨斷專行,片麵主觀,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體味孩子的思想與感覺。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位置便有了傾斜,過分看重了自己的權力而忽略了孩子們的權利。每一個孩子都是有主動性的個體,因而也就有了權利。即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他的權利,隨意調遣。相互平等及尊重的關係不僅隻存在於成人之間,也存在於成人與兒童之間。從幼兒一出生開始,做父母的就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有自己權利的個體,我們應當尊重他,而不僅僅是擁有他。我們常常能夠看到父母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幼兒,逼迫他們向陌生人做各種動作或者微笑。做父母的是滿臉笑容,但是孩子卻咧著嘴,哼哼唧唧地哭,因為孩子需要睡眠,或者不高興做這件事。但是我們常常忽略這種要求,而是憑自己的興趣向大家展示他,我們這樣做,就是沒有尊重我們的孩子。
林達是媽媽的第一個女兒,已經1歲有餘,媽媽對她傾注了自已所有的精力。林達身體比較弱,對外界的氣溫比較敏感,因此媽媽密切地注視著溫度的變化,以便隨時給林達增減衣服。她的過於頻繁的關心,給林達帶來了不便。常常在她玩得最盡興的時候,媽媽會給她換衣服。林達開始對此表示抗議,但媽媽堅持不變,一定要按自己的意願去做,於是每一次增減衣服都會變成一場戰爭,而且打得越來越激烈。媽媽很困惑,不知為什麼林達這麼小卻會有這麼大的脾氣。
上述隻是一個年輕母親對孩子權力的不尊重的一個例子,成年人往往把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強加給孩子,其實孩子對溫度的敏感度與成人不同,而且靜坐看書的母親與爬上爬下正在玩耍的孩子的體溫也不同,因自己的關心而過度頻繁地打斷孩子的興趣,更是置孩子的自身需要於不顧,是一種不尊重孩子的行為。而當孩子提出抗議後,仍舊我行我素,便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權力,變得完全要按照自己的決定改變孩子的意願,因而導致了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不僅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對孩子不尊重的表現。
愛德華是每個家長都會羨慕的好孩子,他的父母都是成功的學者,從小對愛德華設置了極高的標準,也傾注了很多心血。除了學校裏的功課,父母為他安排了許多課外活動,參加社區壘球隊,是主力隊員;參加男孩俱樂部,是許多活動的組織者;從5歲開始學習鋼琴,是老師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參加學校的演講競賽,是姣姣者。在學校裏的學習成績自不在話下,更難能可貴的是11歲的愛德華已顯示出令人讚歎的紳士風度,對人彬彬有禮,舉止文雅,人見人讚。但是愛德華卻產生一般的孩子在他這個年齡上沒有的問題,他常常失眠,情緒稍有波折就難以入睡。
父母對愛德華的高標準是愛德華失眠的最根本的原因。愛德華從小就為父母的高要求所驅使,他希望能讓父母高興,因而盡力去做,而且時時擔心自己若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會使他們失望,會減少他們對自己愛的程度,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愛德華的精神負擔可以想像是非常重的。盡管他能夠在各項活動及學習成績上表現出色,達到父母的標準,但由於他的努力的出發點是去取悅父母,而且認為如果不能做到優異,便會失去他們對自己的愛,有不安全感,所以導致生理上的反應,不能安然人睡。這裏父母對愛德華的要求是自私的,因為他們並沒有考慮到愛德華的切身利益。很可能他們更加關心的是孩子的成功所能給做父母的帶來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