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克服逃避現實的心理
人類的情感大腦能夠給自己穿上盔甲,以使其最強烈的欲免望受邏輯大腦的攻擊。結果,我們便不斷地做些本不該做的事。比如,明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縮短壽命,但仍有23%的人堅持吸煙,每天有3000名兒童和青少年染上吸煙的毛病。我們也知道係上安全帶,能夠在撞車時減少死亡的可能,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因嫌麻煩而不係。許許多多的明知故犯都是自我欺騙的行為。比如:與危險分子保持交往、乘坐醉鬼駕駛的汽車、不量入為出地花錢等等。我們如此頻繁地幹那些自己並非最感興趣的事,說明大腦的“邏輯部分”發育時,進化過程錯誤地轉了一個彎。幸運的是,這個彎是可以糾正的。我們可以讓孩子的行為既有利於他們自己,又有利於別人。
瑪麗安真是恨極了她的新學校,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願意學習。晚上在電話裏和男朋友大衛聊上四、五個小時,當然要比學世界曆史要有意思得多。老師也知道瑪麗安對學習缺乏興趣,因而每次評分總是看著給。
瑪麗安知道,如果父母看到了她的成績單,一定會非常失望的,他們甚至會嚴厲地懲罰她。怎麼辦呢?她想出了一個簡單的辦法:成績單寄到家裏郵箱後,把它藏起來。奇怪的是,這個辦法居然很靈。瑪麗安的父母由於要照料在不同學校上學的3個孩子,工作又緊張,也就沒有注意收不到瑪麗安成績單的事。
這樣,到了期末前一個月的5月10日,校長給瑪麗安父母打電話,問他們為什麼對學校的信函置若罔聞,接下來的會麵自然使瑪麗安父母大為震驚。同時,這次見麵也對瑪麗安是個信號,說明掩耳盜鈴的辦法再也不奏效了。
我們經常有意無意地與孩子合謀,拒絕承認某些令人痛苦的事情,甚至是麵對不可辯駁的事實也會如此。比如,1996年8月,一個由政府讚助的研究機構發現,10.9%的少年承認吸過毒,比1992年增加了105%。迷幻劑的月使用人數增加了183%,可卡因月使用人數增加166%,這一結果是極其令人震驚的。
有些專家把這些增加歸咎於“縱容和放縱型”父母,他們自己在青少年時代就用過毒品,並且認為既然自己的生活比較成功,那麼對孩子使用“消遣性”的毒品和酒精又何必大驚小怪呢。這種想法也就成了縱容孩子的理由。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對孩子吸毒的令人不寒而怵的統計結果:就在青少年吸毒人數增加的同時,送往醫院急救的10—17歲孩子中,吸食大麻的人數增加了96%,吸食海洛因的人數增加了58%!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不可避免地一方麵受製於逃避現實的心理,另一方麵卻得益於理性思維。每天有數萬人鑽進汽車,不係安全帶便駕車瘋跑,更有無以數計的人點燃一支煙,叼在嘴上,卻在心裏安慰自己,一支煙不會危害健康。有些人更象鴕鳥,總是把頭埋進沙子裏。但是,如果想培養身心俱健的孩子,我們就必須學會麵對現實的理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