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創富新天地(3 / 3)

幼兒教育的內容,多數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大綱。幼兒教育的要求與內容主要由地方當局或教師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中國、蘇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等國,則有全國性的幼兒教育大綱,規定了統一的教育要求和內容。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強調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注意實際操作。有些國家正注意研究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各國幼兒教育多數是按年齡分班,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教育貫穿於幼兒的遊戲與活動之中。英、美等國的有些幼兒教育機構實行開放製度,即不按年齡分班,班的組成靈活機動,如分成繪畫勞作場所、音樂場所、自然觀察和科學場所等,由有專長的教師指導;每個幼兒學習的內容和程度不一,根據各人的意願和能力來發展自己。中國1981年10月頒發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提出了幼兒教育8個方麵的內容:生活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和美術。各項內容均按小(3~4歲)、中(4~5歲)、大(5~6歲)班,作出具體規定。綱要指出,對幼兒全麵發展的教育內容要貫穿在遊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等整個生活和活動之中。它還具體規定了各年齡幼兒班每周上課節數和時間:小班6~8節,每節10~15分鍾;中班10~11節,每節20~25分鍾;大班12節,每節25~35分鍾。

各國幼兒教育機構的類型很多,有幼兒園、幼兒學校、保育學校、托兒所,還有遊戲小組(班)、遊戲場、巡回幼兒園、假期中心或休息中心、露天幼兒園,蹦蹦跳跳室等。此外,還有專為入小學做準備的附設於小學內的幼兒班(幼兒學校),專為有殘疾的、智力發育不正常的幼兒開設的特殊幼兒園等。中國還有因農業生產和其他需要而設立的季節性、月、周等臨時幼兒教育機構。幼兒教育機構的設立者有國家、地方當局、群眾團體和私人等。幼兒在園時間有寄宿製、整日製、半日製等。中國以整日製幼兒園為主。

職業教育是指給予學生從事某種職業生產勞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由於社會的經濟結構是多層次的,因此,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麵的。不僅需要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專門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受過中等專業教育的各種中級技術人才,以及受過職業訓練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後備力量。因此,職業教育對於社會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代職業教育於18世紀末產生於歐洲,它是在進行大工業機器生產的基礎上形成的。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了解生產過程工藝原理和不斷地提高技術熟練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用傳統的手工業學徒製方式培訓勞動力,已不適應生產的需要。於是,生產部門培訓勞動力的任務就逐漸為專門的職業學校所代替,各國紛紛設立中等教育階段的職業學校和職業補習學校。職業教育廣泛發展,成為各國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有些工業發達國家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已著重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職業技術教育,開辦了短期職業大學等,而且發展很快。現在世界上各工業發達國家大力發展中等教育階段之後的職業教育的趨勢已日益明顯。

業餘教育是指工人、農民、戰士、幹部、教師以及其他社會成員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和提高的一種教育。在中國,業餘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環節。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有業餘初等學校、業餘中學、業餘中等專業學校和業餘高等學校等。修業年限從幾周至幾年不等。教學形式有麵授、函授、廣播、電視、進行自學考試等。業餘教育對逐步普及教育,實現勞動人民知識化,提高整個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等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種教育的對象主要是成人,有時便稱為成人教育。

我國在廣大城鄉地區采取因地製宜的原則,按照不同對象的不同要求,對工人、農民和各種在職人員,進行了業餘教育或培訓,並從長遠考慮,舉辦了從小學、中學、中專到大專的各級各類業餘學校,創立了較完整的業餘教育製度,提高了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的社會主義覺悟和文化科學水平,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職工教育是指以在職職工為培養對象的成人教育。它有脫產的、半脫產的、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多種方式,以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為多。職工教育是業餘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世界各國日益重視這種教育,以不斷提高本國廣大職工的文化科學水平、職業素質。日本、聯邦德國等最為突出。

我國職工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①職工初中文化補課教育。實際文化程度達不到初中畢業水平的青壯年職工,一般都要接受這種教育。②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招收具有初中畢業程度的職工,進行係統的中等專業教育。③職工大學和職工業餘大學。招收具有高中畢業程度的職工,進行係統的大專教育。④單科進修班。根據“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職工可選修一門或幾門中專或大專課程。此外,廣播電視大學、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函授、夜大學也都招收在職職工入學。

農民教育是指對農民實施文化科學和政治的教育。中國農民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億萬農民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和文化科學水平,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服務。

由於中國地廣人多,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地區之間辦學條件差異大,群眾的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和學習要求各不相同等原因,中國的農民教育具有群眾性、複雜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因此,開展農民教育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區別對待,堅持群眾路線,依靠鄉鎮村和群眾力量辦學,同時依靠農村全日製中、小學辦農民夜校和各種學習小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鄉鎮企業發展迅速,這些機構和組織辦學的積極性高,正日益成為舉辦農民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的農民教育,在辦學規模、時間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麵,采取尊重群眾的願望,同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及經濟利益密切結合起來。在辦學形式上把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結合起來,業餘學習與脫產、半脫產學習結合起來,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農民教育的內容包括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術教育。

①政治教育。其目的是配合農村中心任務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向農民進行時事政策教育,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主要內容包括: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教育、農村工作政策教育、“五講四美三熱愛”和社會公德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還要進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②文化教育。在進行識字教育的同時,發展農民業餘初、中等教育。組織方式是:A.舉辦業餘小學班,學習語文、算術和農業常識課,對象是脫盲學員和不及小學畢業程度的青少年。B.舉辦業餘初中班,學習語文、數學和農業技術,對象是小學畢業和不及初中畢業程度的青少年。

③技術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和以普及為主的原則。組織方式是:A.由村舉辦普及性質的業餘技術學習班(或組),教學農業科學知識,傳授生產技術和操作技能,對象是一般農民。B.由鄉、鎮舉辦初等性質的農業技術學校,學習農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畜牧獸醫、家畜家禽飼養、果樹栽培等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對象是農村基層幹部、技術員和知識青年。c.由縣(市、區)舉辦中等性質的農業技術學校。

成人教育是指通過業餘、脫產或半脫產的途徑對成年人進行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延伸,是終身教育的組成部分。它是群眾性的教育,主要對象是廣大社會成年人(包括幹部、職工、農民和其他校外青年),不受文化程度和年齡的限製。由於受教育的主體是工農群眾,故又稱工農教育。由於教學時間以業餘為主,故又稱業餘教育。

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務主要是對現實勞動力進行再教育,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科學技術水平,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的需要。成人教育具有多種職能:①使未受過學校教育處於文盲狀態的人們,補受基礎教育。②使隻受過不完全教育的人們,補受初等、中等文化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③使已經受過相當教育的人們,獲得增進、充實新的知識和提高教育的機會。④使任何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能力和興趣,進行學習,發展個性,增長知識、才能和道德修養。

成人教育是多樣性的教育。它的教育形式是集中與分散結合、正規與非正規並存。在中國,它的具體形式一般有:①以文盲為對象的掃盲識字班(組)。②由生產單位和教育等部門所辦的各級各類成人學校,如職工學校、農民學校、夜大學等。③中央和地方所辦的廣播電視教學。④全日製高等學校和企事業部門所辦的函授教育,各種專業、管理、行政人員的短期培訓班。⑤為社會青年開設的職業補習教育。⑥各種知識、技術講座。⑦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行辦法》,自學的通過考試,獲得及格後,發給證書,並承認其學曆等等。這些形式構成了從掃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體係。成人教育的修業(學習)期限,依不同教育形式從幾周到幾年不等,有的沒有期限,如自學。各級成人教育組織發給的畢(修)業證書,原則上與普通學校具有同等效用。

成人教育是實用性的教育。在中國,它以聯係實際,因材施教,速成為主,學以致用為原則。在適應社會政治要求和生產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的情況下,並考慮到學習對象在文化、年齡、職業、愛好等方麵的差異,分別對成人施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學教育、技術業務教育。在課程內容方麵注意精簡集中,學用一致;並充分考慮成人學習特點,講究實際效果。

成人教育是社會性的教育。它的辦學主體是整個社會。在中國,教育行政部門、生產管理部門、共青團、工會以及各機關、團體、學校、工廠、企(事)業、農村鄉、鎮基層組織等,都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統籌安排下,分工負責,通力協作,舉辦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工農(或職工、農民)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協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等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力量,保證成人教育的實施。

特殊教育是指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所謂特殊的對象,狹義的是指身心有缺陷的人,即盲、聾、啞、智力落後或肢殘、病弱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廣義的則兼指超常兒童、有品德缺陷的問題兒童和精神病的兒童等。

各國學者通過長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證明對上述各類特殊對象,如果隻施行一般的普通教育,不足以彌補其身心缺陷或發揮其潛在能力,必須設立各種特殊機構分別實施各類特殊教育,使他們能按本身不同的特殊情況得到相應的健康發展,才可能收到教育效果。故世界上已有不少國家把超常兒童教育、低常兒童教育以及問題兒童教育納入特殊教育範圍,並從經濟投資、科學研究、師資和設備等方麵支持這類教育,各國實施這類教育的機構一般有:盲人學校、聾啞學校(合設或分設)、肢殘兒童畸形學校、語言障礙兒童訓練中心、森林學校、療養學校、特種學校、低能兒學校、工讀學校、兒童感化院,以及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特殊班、低能班等。

特殊教育在我國是屬於整個教育體係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它在任務、內容、方法、組織原則等方麵與其他各類教育互異,但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年輕一代健全發展的共同使命。中國實施特殊教育的對象是盲、聾、啞、智力落後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為此設立的特殊教育機構主要為盲聾啞學校(見盲《聾啞教育》)、低能兒學校或低常兒童班、弱智兒童班。從1955年7月起,為違法和輕微犯罪行為的青少年設立了工讀學校。從1978年起,中國科技大學等幾所高等學校還為少數超常兒童專門開辦了“少年班”。

社會教育廣義的是指一切社會生活影響於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狹義的則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成人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現代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或政權,實施不同性質的社會教育。

在我國,社會教育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文化館(站)。文化館是縣和相當於縣一級所設的社會文化事業單位。縣以下的稱文化站。文化館、站是人民政府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活躍文化生活而設立的事業機構。工人文化宮、工會俱樂部等和文化館性質相似,隻是主辦單位和服務對象有所不同。農村俱樂部則是農民在自願基礎上建立的業餘性質的群眾文化組織。②少年宮。少年宮是適應青少年和兒童文化生活的多種需要而設立的青少年和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它的任務在於配合學校培養青少年和兒童的優良道德品質,幫助他們鞏固課堂知識、豐富文化生活,發展多方麵的興趣和才能,使他們得到全麵發展。③圖書館。圖書館是收集、整理、保管並利用圖書情報資料為社會政治、經濟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按其性質和服務對象可分為:公共、學校、科學、專業、兒童、工會、部隊、機關、廠礦、街道、農村等圖書館。④博物館。規模較大者也稱博物院,是陳列、保藏、研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實物以及自然標本的文化教育事業機構,以社會全民為施教對象。中國的博物館,主要有革命、軍事、曆史、民族、地理、自然、藝術、醫學、科技等各種類型,它們根據不同的性質和任務,係統地陳列實物、模型、標本和其他陳列品。至於用固定或巡回方式,展出工農業產品、手工業產品、藝術作品、圖書、圖片及各種實物、標本、模型等,供群眾參觀、學習、鑒賞的臨時性組織,叫展覽會。⑤紀念館。紀念館是紀念重大革命事件或有重大貢獻的曆史人物的文化教育事業機構,以事件發生的地點或人物出生、居住、工作的地方為館址,保存和恢複曆史原狀,說明事件發生、經過或人物活動情況,向人民進行直觀教育。⑥廣播電台、電視台。運用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對廣大人民群眾和青少年兒童有計劃地播送專題節目,進行教育,是現代化業餘補習教育的有效手段。這種教育方式,一般都開展單科教學活動,也有按高等學校課程設置進行係統播講的。此外,電影院、劇院也都具有鮮明的以社會全民為對象的教育職能。業餘體育學校則是培養合格運動員的校外教育機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於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

──江澤民

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的靈魂,是企業進步的原動力。為什麼有的人、有的公司能如此迅速地成功呢?因為在這些公司中,有一股不斷創新,充滿著各種“奇思怪想”的風氣。正是這種“反傳統”的做法,使得他們能不斷進步。隻有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才能確立競爭優勢,並贏得競爭。這是一個不斷進步的時代,注意創新,討論創新,並表揚那些勇於創新的人,哪怕他們會走向失敗,這就是一個具有成功導向公司的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