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效果有時相當直接,比如對現行產品技術的持續改進常常使企業獲得很大的優勢。其它的效果則比較微妙和間接,這裏,重要的是要記住工藝技術的漸進性變化往往既提高了生產率,又提高了工藝能力,它同時也提高了競爭對規模經濟和對資本設備投資的要求。除此之外,對產品設計和工藝的細致改進將會使某一特定技術所支撐的產品數量增大,結果既支持了規模經濟又支持了範圍經濟。雖然某個特定的漸進性創新所產生的進步微不足道,但持續進行這類創新就能改變一項事業,從而實質性地改變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方式。
根本性創新是指企業首次向市場引入的能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創新產品或技術。根本性產品創新包括全新的產品或采用與原產品技術根本不同技術的產品,比如計算機和晶體管收音機等。根本性工藝創新是指以全新的方式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這類例子有浮法玻璃工藝和半導體的平麵晶體生產工藝等。
雖然大多數根本性創新仍應用於現行市場和顧客,但是它們會造成現有技術和生產方麵核心能力過時。
根本性創新常常能主導一個產業,從而徹底改變競爭的性質和基礎。由於它改變了產品的基本特征,因此,決定了以後的競爭格局和技術創新格局。比如,IBM個人計算機和內燃機等。這類創新要求全新的技能、工藝,以及貫穿整個企業的新的係統組織方式。
根本性創新與科學上的重大發現相聯係,創新過程往往要經曆很長時間,並經受其它各種程度創新的不斷充實和完善,同時它也會引發出大量的其它創新。根本性創新能以某種方式使某一老的產業重新成長,充滿活力,也能以類似的方式創造新的產業,從而對經濟產生較大的溢出效應和外部性。
無論是生產新產業還是改造老產業,根本性創新都是引起產業結構變化的決定性力量。然而,對企業來說,並非所有的根本性創新都能產生深刻的競爭影響。有些根本性創新,由於創新者沒能把握住競爭格局,結果給創新者帶來了較大損失,反而使創新模仿者坐收漁利。
2、創新經營:獲得超常規成功的金鑰匙
(1)創造力,企業的最大財富
在市場經濟史上,凡是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優秀企業,都把創造力作為企業的最大財富,時處致力於企業的創造力開發。
日本的索尼公司在剛起家時,僅20名員工、500美元資本,但在經營決策上堅決走自己的創新之路。在別的企業都大上普通電器時,索尼公司獨家開發出剛問世的錄音機;在晶體管剛剛誕生時,索尼公司又及時抓住機遇,迅速推出應用晶體管的袖珍收音機……這樣,平均每年推出上千種新產品,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創造,終於締造了一個“電器帝國”,在總結其成功的奧秘時,僅歸結為四個字:“天天創新”。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先生則認為:“鬆下公司真正的實力在於全體職工一年幾十萬項的職工創造性建議。”日本的本田公司在作企業介紹時,第一句話就是:“本田公司一年有105萬項職工創造性建議,是一流的公司”。甚至國外企業的股市行情,也常隨企業每年人均創造性建議數量的漲落而波動。
美國早年的鋼鐵大王卡耐基更是聲稱:“你可以把我所有的廠房、資金、設備和市場統統拿去,隻要保留我的骨幹人員,過四年我又是一個鋼鐵大王。”骨幹人員是什麼人?就是有創造力的人才。很顯然,卡耐基之所以能成為“鋼鐵大王”,靠的並不是硬件,而是最寶貴的創造力。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要把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技術進步與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技術進步與勞動者素質的本質內容均是創新。海爾、長虹、寶鋼、燕山石化、娃哈哈、三九等企業的成功,也無不在於狠抓了科技進步與勞動者素質提高的創新,由此換來了企業的騰飛。
一時後進的企業,要扭虧為盈並騰飛,也唯有認真開發員工,尤其是經營者的創造力。地處西部邊陲的新疆化肥廠,建廠時的工藝、技術、設備就先天不足,能耗高,現有關鍵設備超期服役,產品又單一,企業多年處於虧損狀態。為了落實科教興廠,提高全廠職工素質,廠裏自1994年起開展了創造力開發的係列培訓活動,組織了五期廠領導及中層幹部、骨幹員工參加的創造學培訓班,發動全體學員開展“一日一設想”的創造力開發活動,廣泛開展經營決策與技革技改創新,並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開展改革,結果1995年便一舉實現扭虧為盈,1995年底完成利稅644萬元。回顧企業麵貌的根本性改變,新疆化肥廠的領導由衷地認識到,開展創造學教育,開發企業創造力,真正是能決定企業命運的極珍貴的法寶。
創造力是企業的最大財富、第一資源,這種新觀念推動著企業的創造實踐,企業的創造實踐又造就了“全員創造”的新的現代管理思想。守業不如創業,企業應該是永遠的創業。隻有不斷地開發全體員工的創造力資源,這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最大源泉。
企業的創造力開發是創造活動的係統工程,必須遵循創造的基本規律,按照創造規律來全麵提高企業的素質。
(2)精神創新,企業成敗的關鍵
創造性事業是人類最艱巨的事業。企業經營的進程時時都是競爭拚搏,處處會有風險與陷阱,失敗的機會總比成功的機會要多,而最後伴隨著少數成功者的,則隻有強烈的創造精神、優秀的創造品格。
創造規律告訴我們,創新精神品格是創造事業成敗的關鍵,創造者與普通人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創新精神品格。
創新精神品格具體由創造觀念、創造意識、創造欲望以及由包括人的理想、意誌、毅力、膽識、動機、自信、興趣、情感、懷疑精神、風險精神、拚搏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組成的創造品格。創新精神品格就是創造者的精神素質,它無所不有、無處不在,駕馭著創造事業,決定著成敗。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這個當代最宏偉的創造工程中,就是創造精神。鄧小平說:“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開展企業經營,首先要建立起這樣的創新精神。
要構建優良的企業創新精神,關鍵在於正確地認識自我,不斷地超越自我。中國先哲老子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隻有首先“自勝”,才能“勝人”。企業最大的敵人,不是國內外的競爭對手,而是自己。隻有認識自我,才能戰勝自我;隻有戰勝自我,才能戰勝一切。戰勝並超越自我,要求企業及其經營者必須戰勝自滿、戰勝自卑、戰勝習慣、戰勝私心,這是成功的關鍵。這裏,要求企業永不滿足,善於以自己的新產品來打敗自己的老產品,以企業的新機製淘汰自己的老機製,不斷地研究市場經濟規律,創造性地運用市場經濟規律,這才能使企業無往而不勝。
(3)知識創新,企業成功的基礎
創造是人類的本能,創造力人皆有之,在創造麵前,不存在天生的天才。然而,創造也並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出不了人才。創造規律告訴我們,知識素質是創造的基礎,是創造的一個智力因素,創造者是永遠的自學者。
知識既來自書本,更源於實踐。企業經營的知識則具體包括商品經營決策、營銷策劃、戰略戰術、資本經營與資產經營、經濟學、財務、會計、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產品開發、經濟法律、外經外貿、行為科學、係統工程、信息科學、公共關係、企業文化、領導科學、創造科學等多方麵的科學知識,而且新知識還在不斷湧現、永無止境。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需要學習的知識也確實很多,而死記硬背的結果也並不能有益於經營素質的迅速提高。這裏十分重要的是怎麼學習的問題。21世紀是創造教育的世紀,必須要“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進而“學會生存”,而不是追求簡單的“學會知識”。創造離不開知識,知識也離不開創造,隻有從自己的實際與經營競爭的需要出發,有方向、有目標、有選擇地學,學通原理、掌握規律、懂得方法,創造性地學,創造性地用,這才能取得自己真正急需的那部分知識,並使其在應用中大幅度地增值。
在市場經濟時代,想僅靠過去的老本,做個經驗型的經營者來搞好企業已越來越沒有可能。僅有實踐是不夠的,因為實踐不能指導實踐,隻有理論才能指導實踐。要不斷地從書本上所獲得的知識和實踐中所獲得經驗中研究規律、認識規律、理解規律、掌握規律、運用規律指導好企業的經營實踐,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
經營者除了開發好自己的知識素質外,還必須破除短期行為、眼前利益的觀念束縛,舍得在全體員工的知識素質上投入,這是人才資源開發的要求,這對企業有極大的投入產出比。國外的研究表明,一般來說,文盲、初等文化、中等文化、高等文化員工的勞動生產率之比是1:1、5:2:4,而對高科技行業來說,影響則更大。教育是明天的生產力,科教興國、科教興企是我們的基本國策,因為知識是創造的基礎。
(4)創新工程,企業成功的保證
創造離不開正確的創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學家巴甫洛夫指出:“科學技術是隨著科學技術的方法的進步而進步的。”毛澤東主席更明確指出:“方法問題不解決,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創造規律告訴我們,方法素質決定了創造的效率與水平,必須以非習慣的方式積極開展創造性思維,才能獲得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創造成果。
企業經營同樣離不開正確的創造方法。從戰略到戰術,從市場研究到產品開發,從融資策劃到投資決策,從廣告、公共關係策劃到綜合性的上市策劃,從改革、改組、改造方案到現代企業製度建設,從國內競爭到國際競爭,都離不開方法與策劃,創造的方法素質是經營者手中的利器。
創造方法的要訣在於用非習慣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哲學家詹姆斯曾指出:“所謂天才,僅是擁有以非習慣的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隻有以非習慣的方式思考問題,我們才能麵對人所共見的相同的事物,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從而獲得非同凡響的成果。
以非習慣的方式思考問題,要求我們從通常習慣的僅以邏輯思維來分析、研究問題,轉為以想像、聯想、直覺、靈感、逆向思維、側向思維等非邏輯思維方式為先導,把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密切結合,來創造性地思考問題;要求我們把常規的隻往一個方向思考問題的單向思維,及隻習慣於考慮一個方案的單一思維,轉為向廣為拓寬思路的多方向、多數量的全方位地發散,再從數量到質量地從中優選出最佳方案的發散——集中思維,這就是創造學中基本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從創造性思維方法的基本方法,還可以演化出成百種具體的創造技法,都各具其實用價值,構成了創造工程學中寶貴的方法知識。
各種方法知識均可靈活具體地運用於企業經營,而對於企業經營決策來說,,重要的則是必須根據市場競爭的情況及企業自身的實際,在廣泛拓寬思路後,創造性地具體選用合宜的方法。
方法是沒有一定之規的,應該隨機應變。但對於一些有時代特征的總體性的方法,則必須十分敏感,認真掌握其總體思路與要點,再結合自身實際靈活運用,便能先人一步取得主動。
知識資本是創新成功的保證,創新則是企業成功的保證。
(5)軟件是靈魂,硬件是軀體
創新經營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係統工程,但依然有其客觀規律,要搞好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必須認識到軟件是靈魂,硬件是軀體,軟件比硬件更重要。
什麼是企業經營的硬件?廠房、資金、設備、勞動力、原材料、能源等有形的經營要素。什麼是企業經營的軟件?精神、知識、技術、管理、體製、機製、觀念、思路、戰略、戰術、營銷策劃、企業文化等無形的經營要素。從係統論的觀點看,上述要素還僅僅是構成企業軟件總體的子係統,必須用係統工程的方法,將這些子係統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才能對企業經營產生作用。故係統工程的方法是企業經營的更高層次更為重要的軟件。
企業經營的硬件是企業創造力的載體,硬件與軟件相結合構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軟件是靈魂,硬件是軀體”,這是計算機發揮效能的基本規律。計算機的硬件再好,不管是“586”還是“奔騰”僅是個“軀體”,若沒有優良的軟件,就發揮不了其效能。軟件水平低,則計算機隻能當遊戲機使用,或隻能用於簡單地打字或報表。而計算機若是受到“病毒”的侵襲,則會對儲存的信息帶來災難性的損失。“病毒”是什麼?是起負作用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