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服裝行業的不斷發展,服裝專業也有了更加豐富的內容,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涉及多個領域、綜合完整的學科體係,並與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開始有了交叉,服裝設計人體工程學就是建立在人體工程基礎上的服裝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1.1.1 人體工程學簡介
人體工程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同時也是一門邊緣性學科,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它是以人體測量學、生理學、心理學和衛生學等作為研究手段和方法,綜合地進行人體結構、功能、心理以及力學問題研究的學科,是研究在工作、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時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等問題的科學。
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由於研究的方向不同,因而產生了很多不同或意義相近的名稱,如人類工程學、人因工程學、人間工學、宜人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稱謂也有所差異,如美國的“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人因工學(Human Factors);而歐洲則用“力的正常化”(Ergomics)、生物力學(Biomechanics)、生命科學工程(Life-Sciences-Engineering)、人體狀態學(Human Conditioning)、人—機係統(Man-Machine System)等。
現階段我國普遍采用人體工程學和人機工程學的名稱。人體工程學圍繞人體展開設計,與人體密切相關,以服務人為宗旨,如家具設計人體工程學、室內設計人體工程學等;人機工程學則突出人對機器、器械、用品的操作和使用,包括工業設計的內容,如汽車設計人機工程學、機械設計人機工程學等。
1.1.2 人體工程學的定義
人體工程學是研究“人—物—環境”係統中人、物、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關係,為解決該係統中人的效能、健康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科學。這裏的物是人造物,在設計中指產品,服裝設計中指服裝、服飾用品。人體工程學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為依據,應用係統工程的觀點,分析研究人與產品、人與環境以及產品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為設計操作簡便、省力、安全、舒適,人—物—環境的配合達到最佳狀態的工程係統提供理論和方法。
人—服裝—環境三個要素中,“人”是指穿用或使用者,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服裝是指穿用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製品,廣義的衣物除了軀幹與四肢的遮蔽物之外,還包含了手部(手套)、腳部(鞋子)與頭部(帽子)。“環境”是指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氣溫、空間等環境因素對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怎樣才能設計出滿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點的服裝,是人體工程學探討的重要課題。
“係統”是人體工程學最重要的概念。人體工程學不是孤立地研究人、服裝、環境這三個要素,而是從係統的總體高度,將它們看成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體係。“係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幹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這個“係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係統的組成部分。服裝如果不穿在人體上,就與布料沒有本質的區別,也體現不了對於人的各種功能,人體工程學研究的重點就是係統中的人。在解決係統中人的問題上,主要有兩條途徑:使服裝、環境適合於人;通過服裝使人適應於機器和環境。
1.1.3 人體工程學的發展過程
在人體工程學建立之前,人們就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應用人體工程學,隻是人們還沒有對它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文字性的理論。從古至今,人們就一直在不斷改進自己的生活。舊石器時代製造的石器打製得棱角分明,常常對人的肢體造成傷害;新石器時代的磨製石器,表麵光滑,便於人們使用。人體工程學的知識和經驗產生於人們的勞動和實踐中,並伴隨著人類技術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斷發展完善。
人體工程學作為一門興起的學科,其發展與工業革命是分不開的。自工業革命以來,安全、健康、舒適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20世紀初,學者F.W.泰羅在傳統管理方法的基礎上,研究怎樣操作才能省時、省力、高效,並製定了一整套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的製作方法,被稱作“泰羅製”,這是人們從理論上對人體工程學進行歸納研究的開始。發展至今,人體工程學大致經曆了以下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