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論課內課外相結合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使學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識,就必須使學習有一個鞏固的“大後方”,要把知識建築在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和課外學科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需要和自學能力,正是從這一基本點出發的。蘇霍姆林斯基善於把課堂上的教材與學生的譚外閱讀密切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相促進,提高學生對兩個方麵的興趣。他認為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發現自己有許多不懂的東西,這些疑問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使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收效最好。而課堂上教的教材又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深入學習,獲得更深刻的知識,他鼓勵學生在自己喜愛的知識領域中深入鑽研。他說:“如果青少年沒有自己愛讀的書和喜愛的作家,我就很難設想他們會得到完滿的、全麵的發展。”
發現每一個人特有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誌趣,大膽地讓每一個人的才能得到盡量的發展。對此,他提出三項具體要求: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學科。在這門學科上,鼓勵他“超大綱”,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比同班同學居於遙遙領先的地位。②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樣入迷的課外製作活動,例如,製做發電機模型、培育小麥良種、安裝電子計算機,等等。學校下午不排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讓他們誌願地從事自己最喜愛的活動。③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他最愛閱讀的書籍(包括文藝作品和科技著作),其中又有幾十本是他喜歡反複地翻閱的。
課外閱讀教學
一、課外閱讀教學的五種課型
書是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工具。而現有教材,雖然涉獵到許多方麵,但限於篇目仍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彌補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開設課外閱讀是最好的辦法。各種刊物闖入學生眼界,各種新鮮的知識不斷充實學生頭腦,學生變得更加聰明了。
開展好課外閱讀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要求。
在讀書的目的上:學生運用新學的知識閱讀課外讀物,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發展智力,接受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在讀書的內容選擇上:
①要選擇健康有益的作品;
②配合教材訓練重點,選擇課外讀物;
③篇幅上要根據年齡特點和學習基礎,提倡選擇短篇讀物。
在讀書的時間上:要開設課外閱讀課,並保證每周一課時。
在讀書的方法上:要交給學生讀書方法,要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要定期通過各種形式檢查閱讀效果。
要求明確了,才能保證課外閱讀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
課外閱讀課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1、讀物推薦課。
這種課型,就是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基礎,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向學生推薦各種有益的課外讀物。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內容做簡要的介紹,或通過朗讀精彩片斷,或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到精彩動人之處時而戛然停止,以激起學生閱讀興趣和欲望。同時,學生間也可通過互相介紹自己所喜愛的文章、書籍,交換閱讀。
從內容上,一般可閱讀教材節選的原文,或教材中的文章的作家的其它作品,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之讀起來感到親切,而且也有利於加深理解所學的內容。當然也可以閱讀新書和好書。
2、讀書指導課
這類課型,就是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內容包括:怎樣選擇書籍,怎樣閱讀一本書,如何做內容摘要,怎樣在書上畫批及寫讀書筆記、讀後感,從而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3、讀物欣賞課
這類課型就是讓學生把閱讀的書籍中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部分通過表情朗讀,配樂朗誦,背誦片斷、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達出來,使大家在進一步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鑒賞,受到美的熏淘和感染。
4、讀物分析(講評)課
這類課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領會全書的主要內容,學會歸納整理知識,掌握不同體裁的作品的閱讀方法。在作品分析(講評)課上,讓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讀物,采用不同的講評方式,說感想、談體會、議寫法、抒己見、析內容、評含義。
以記人寫事的讀物為例,引導學生按事情的發生、發展順序,先理清事件的主要情節,然後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分析人與事件的關係,進而啟發學生分析(講評)書中人物的思想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對學生喜歡的科學幻想故事一類讀物的閱讀,引導學生首先整理書中的科學知識,然後體會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聯想,巧妙的構思將知識潛移默化地介紹給讀者的。在講評中提高自己布局謀篇的能力。
5、讀書彙報課
這類課型是通過學生彙報,教師來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形式可多種多樣,生動活潑。彙報的方法有:
(1)舉辦講演會。
讓學生將閱讀的內容在歸納整理的基礎上,進行構思,結合自己生活,學習實際,自擬題目(或老師事先出題目)進行演講。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精神,也可訓練學生的思維的敏捷和口頭表達能力。
(2)開展故事比賽或朗讀比賽或成語連賽的活動。
教師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情況和理解的程度及口語表達的能力。“成語連賽”,還可以幫助學生累積詞彙,為作文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