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式教學法

1、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當前,心理學家所研究的成就動機分“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三部分。“認知內驅力”即以求知作為目標,也就是想理解和掌握知識並能解決問題的欲望。“認知內驅力”對學習能起推動作用,而學習的不斷取得成功,又轉過來增強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一定的成就總是能夠贏得一定的地位,一定的地位又帶來一定的自尊心。這種自我提高的動機,既是學生學習期間力圖用優越的成績求取名列前茅的源泉,也是他們將來在學術領域、工作崗位作出貢獻和取得地位的一種動力。“附屬內驅力”是為了得到別人讚許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這三種不同的內驅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力激發並強化學生的這幾種“成就動機”,進行答辯式教學,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達到這一目的。青少年都有好奇心和探索的傾向,並且喜好爭辯,一個有趣的問題一經提出,就會使學生的腦細胞得到激活,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從而激發起學生理解、掌握並解決這一問題的欲望,使其進入高度緊張的思維狀態。通過爭論和答辯,能贏得相應的威信、影響和地位,一定的地位又反過來進一步強化其鑽研、探究和表現的動機與欲望,激化其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提高內驅力,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有些問題,需要經過一係列的推理,方能得出結論,予以解答。

通過答辯,同學們運用了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的方法,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其反映敏捷,論證之嚴密,材料之翔實,角度之多變,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教學難以達到的。在學生逐漸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完善的過渡階段,也是他們的創造性想象容易造成爆炸性輻射的階段,采用答辯式教學,對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細胞,具有十分強烈的刺激性,故而它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想象能力方麵有很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和反向思維能力

多向思維是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麵,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反向思維是向相反的方向,從截然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教學中,經常進行多向思維訓練,可擴大學生視野,開拓學生思路,學會從多方麵思考、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準確度、嚴密度、可靠度。經常進行反向思維訓練,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獨創性。答辯式教學既是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也是培養學生反向思維的重要手段。對於同一問題,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解決辦法,那麼幾十個人合起來就會有幾十個不同的角度和方法。這種種思路和方法,變成語言信息,通過交流、傳遞、輸送,便會在每個人的大腦形成一個甚為複雜的思維網絡,從而建立一種多向性的思維體勢。再者,為了讓自己的見解顯得與眾不同,就得沿著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通過尋找論據,從而得出與別人相反的結論,以期在眾多的言論中標新立異。經常進行這方麵的訓練,必然大大提高學生的創造性程度 ,更好地適應時代改革的需要,培養開拓型人才。

4、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和臨場答辯能力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大任務。培養這一能力,關鍵在於“說”。怎樣才能激發他們“說”?而且“說”得好?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答辯式教學,一般要求有一個耐人咀嚼,或饒有興味的中心議題。圍繞著它,同學們必定會進行多方麵的反複思考,提煉觀點,尋找論據進行論證。“說”的積極性一經調動,“說”的內容便會得到解決。

5、增加學生的信息輸入量

過去的課堂教學形式,一般流於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這種形式的講課堂教學結構是平麵的,單層次的,而信息的輸入,對學生來說,也往往隻能是單渠道。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就會受到限製。反之,運用答辯式教學,其課堂教學結構就會由平麵式變為立體式,由單層次變為多層次,信息的輸入和反饋,也會由單渠道為多渠道。學生獲取的信息總量,便會大大增加。

一堂課中,不僅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一名信息的輸出者,而且,每個學生又都可以從四麵八方獲取若幹條渠道輸送進來的信息。這樣,對於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為深廣,透徹和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