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忽地拉開書房的門(1 / 2)

輕輕的叩門聲,尹曠從回憶中回過神來。

“王寬,不是告訴你讓我靜坐一會的嗎?”

王寬在門外回話:“老爺,有一位先生求見,他說有一幅畫請大人鑒賞。”

尹曠一楞,心中有些疑惑。他知道來人一定是湯振之,因為他與湯振之約定,兩人一般在茶館晤麵,如果一方有急事要,可以鑒畫為由至對方府第見麵。湯振之今晚突然來訪,一定是有急需商量之事,會是什麼事呢?

他雖然心中存疑,但仍平靜地輕聲吩咐:“請來書房吧。”

湯振之,字兼強,四十來歲,目前在工部任職。他身著便服,麵色蒼老,下巴還有一小撮胡子。他走進書房,尹曠差些沒認出他。侍女上茶後,尹曠向侍女輕輕抬了抬手。侍女會意,退了出去,輕輕帶上了書房的門。

尹曠說:“不是約的明天下午茶樓見麵的嗎?你貿然來我這裏,倘讓人發現,可能給你帶來不測,我可是在錦衣衛的監視之中,我的兼強賢弟呀!”

湯振之坐下,說:“於野(於野:尹曠表字。)兄,小弟實在是因為事情倉急,心中鬱抑難解,必得盡快與您老商議,才貿然前來。這不,我這樣化了妝,要是你在大街上走,能認出我嗎?”

尹曠麵露不解之色,問:“莫非發生了什麼大的變故?”

湯振之說:“皇上昨天由山東折返到了通州……”

尹曠臉上掠過掩飾不住的欣喜:“皇上改主意了?”

湯振之臉上是遺憾的神色:“哪裏的事,皇上親征已至臨清,之所以返轉隻是為了接上劉娘娘一同去江南啊!”

“還有這樣的事?”

“今天聽說了,劉娘娘曾經送皇上一根簪子,並約定此後就以這簪子作為皇上召見的信物。皇上在出征途中有時要自個兒騎馬,偏偏就在他縱馬奔弛時竟將那簪子給丟了。江彬派了一幹人在京郊路上找了好幾日也沒找到,便隻得罷了。皇上到了臨清,玩了十幾日,忽然想要將劉娘娘一起帶著去江南,便安排人回京來接。可笑可惱那劉娘娘竟說未見信物,不能動身。皇上知曉後,就立馬帶了幾個親信乘船回通州接她來了。”

尹曠連連搖頭:“什麼劉娘娘,太原一藝妓而已。皇上身邊有這樣的女人,實乃國之不幸。”

湯振之也不屑地苦笑道:“就是,這樣的女人還撒哪門子嬌呀!這下皇帝可急了,便親自往回趕,據報是在通州的張家灣接上的劉娘娘,這時皇上已在返回臨清的途中了。”

“成何體統?成何體統?堂堂九五之尊,竟然就帶了幾名親信,行的還是水路,這還了得!由通州至臨清,舟行所經偏僻荒涼之處,多有盜匪出沒,皇上倘有意外之虞,如何是好?”說話時,尹曠一臉悲愴神色,“再者,這一來一去至少要半月時日,那軍中大事豈不是無人主持了嗎?”

“皇上將一應軍機大事均授權於江彬……”

提到江彬,尹曠雙目圓睜,麵露憤恨:“皇上這幾年所做的許多荒唐事,他都脫不了幹係。這次皇上親征南巡,當然是皇帝自個兒想去南方去看看,但也少不了江彬的極力攛慫。這個江彬,實屬十惡不赦。弄得不好,大明朝是要敗在他的手上啊!”

湯振之向尹曠投去企盼的目光:“宮中有消息說,皇上這次南下,想去的地方可多著呢!像淮安、揚州、蘇州、杭州,都是他想去的。”

“確定嗎?”

“因為江彬告訴他,南方多的是美女。”

“其實,在臨清如許天,也是貪戀美色。悲哉!我大明國君竟是如此之人物。”

“您老曾說過,有些事在京都不便謀劃,眼下,昏君與佞臣均離京都漸遠,實為天賜良機,棄之可惜。為大明能撥亂反正,長治久安,該決斷了。可否……”

聞聽此言,尹曠也不由想起去年春天高斯同來京時說的話。當時議及正德許多荒誕行徑,高斯同多次要帶人在正德外出時行刺,但尹曠告誡他不得輕舉妄動,隻有看到自己的親筆信才可以行動。

尹曠不禁有些傷感,他動情地說:“你我商議多次,我之所以遲疑不決,是因為當今皇帝還不能算是昏君,隻是身邊有了江彬這樣的小人,才導致他陷入如此境地。原本指望在朝廷百官勸諫下,皇上能有所覺察感悟,但現在看來,在江彬的哄騙蒙蔽下,皇上的放浪與荒唐隻會愈演愈烈了。我在想,要是江彬死了,皇上會不會改弦易轍、返邪歸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