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裏長江第一彎”說起(1 / 1)

從“萬裏長江第一彎”說起

舉世聞名的萬裏長江,浩浩蕩蕩,源遠流長。你知道嗎?長江的不同河段有不同的名稱:長江的最上源叫沱沱河;從沱沱河與當曲的會合處到青海省玉樹這一段稱通天河;玉樹至四川宜賓這一段稱金沙江;從宜賓到湖北宜昌之間,因主要流經四川境內,故稱川江;從湖北省枝城到湖南省城陵磯一段,稱為荊江。從江西的湖口一直到入海口,稱為揚子江。

金沙江這一段,被兩邊的高山緊緊地夾持,迫使江水迅猛地由北向南傾瀉。在我國青藏高原的東側,並排綿延著一係列的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橫斷山。在這崇山峻嶺之間,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並排著向南方奔流而去。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中國地圖,就會發現,金沙江與怒江、瀾滄江的流向由並列轉向分散。當金沙江流至雲南省石鼓鎮時,江水突然急轉向北,拐了一個100多度的大彎,折向北流,形成了蔚為奇觀的“長江第一彎”。

這長江第一彎是怎樣形成的呢?在川滇一帶,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據當地人民傳說,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原是三個窈窕的姑娘,本是一家人,金沙江是大姐。她們姐妹三人,在大姐的帶領下,一道向南流入大海。她們來到雲南麗江一帶,被玉龍、哈巴兩座神山擋住了去路。兩個妹妹初次遇到這樣萬古積存的冰雪和突兀崢嶸的巨崖,畏懼退縮了,隻好向南走去。唯有大姐金沙江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繼續向大雪山的主峰玉龍山撲去。她為了把玉龍派的哈巴神撞開,接二連三的唱起動人的催眠曲,趁著哈巴睡著的時候,從山腳下衝出一條峽穀,向東北奔騰而去。等哈巴神醒來,金沙姑娘已獨自走向東方。玉龍聽到這個消息後,氣得火冒三丈、七竅生煙,手起刀落,砍掉了哈巴的腦袋。至今哈巴雪山的頂峰還是一個平台。這雖然是個奇妙的神話,但是給金沙江進入大峽穀增添了傳奇性的色彩。

當然這隻是個神話,可是長江第一彎在這裏急劇地轉折,卻始終讓人們感到莫名其妙。就是祖祖輩輩住在金沙江的居民也弄不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認為,也許是有什麼神靈在搗鬼吧,要不金沙江流到我們村子,怎麼又突然拐到北邊去了呢?於是,他們在村頭麵對金沙江的山腳下,雕成一麵精製的石鼓,希望能用這麵石鼓鎮住眼前的洪流,保佑他們不受水災,石鼓這個地名因此而得名。

金沙江古稱麗水,也是因為盛產沙金而得名,有“天上有銀河,地下有金川”之說。金沙江流過石鼓後,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在一條僅三十米寬的深穀裏呼嘯奔騰,形成世界罕見的大峽穀。據傳說,在古代曾經有一隻猛虎來到金沙江邊一躍而過,所以這段峽穀被稱為虎跳峽。峽穀兩岸高山夾峙,陡壁千仞,雪峰插雲,銀光閃爍,如果攀上懸崖向下望去,定會使你雙腿發顫,不寒而栗。當地有“望天一條線,看地一條溝,山鷹飛不過,猴子也發愁”的民謠,形象地描述了虎跳峽的艱險。據有關部門測量,江麵下切3970米左右,比世界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深1,900多米,比長江三峽深2,000多米,可以稱得上世界最深的峽穀。虎跳峽不僅雄偉,而且是水力開發的理想地段。這段急流長度僅16公裏,落差竟達220米,平均流量每秒360,8立方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但是由於這裏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致使這裏的水力資源尚未開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大規模開發虎跳峽的日子不會為期太久了。

長江第一彎是怎樣形成的?它與怒江、瀾滄江分道揚鑣,當然不是前麵神話所傳說的那樣。科學家們注意長江第一彎的目的是,想透過這一奇怪現象,弄清金沙江的發展曆史。

有些科學家通過研究當地的地殼斷裂方向後認為,從石鼓往下,金沙江是沿著一條很大的斷層向北流,因此金沙江在石鼓附近發生奇怪的轉變就是由於受地質斷裂構造的作用而形成的。

更多的科學家則認為,金沙江原來也是自北向南流,後來由於金沙江東邊的古長江不斷向西發展,最後在石鼓附近硬是切開與金沙江的分水嶺,使長江與金沙連接起來。其結果是金沙江的水全部流入長江,成為長江上遊的河段。而原來的金沙江下遊河道與長江分離,變成一條小河。科學家們確實在石鼓以南找到一條沒有水的河道,並且一直向南延伸,據考證,這就是古金沙江的遺跡,古長江奪走金沙江河水的現象,在地理學上稱為“河流襲奪”。

這兩種觀點已爭論多年,誰是誰非,一直到今天仍未揭曉,這種現象在學術界也是屢見不鮮、習以為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