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新疆各族人民的驕傲和象征
在我國新疆的中部地區,有一條東西走向、長達2,500公裏的巨大山係,它如同一堵巨大的“擋風牆”橫亙在大地上,這就是著名的天山山脈。
巍峨壯麗的天山,高峰崢嶸,低穀橫臥,山勢雄偉,自古以來傾倒了多少名流。清朝愛國誌士林則徐在被貶到新疆時,於《出嘉峪關感賦》詩中寫道:“天山山免削摩肩立,瀚海滄茫人望迷。誰道淆函千古險,回看隻見一丸泥。”他後來在《塞外雜詠》中更形象地說:“天山萬笏聳瓊瑤,尋找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睛雪共難消。”可見天山在人們心目中享有何等崇高的威嚴啊!
天山山脈不僅長度可觀,而且寬度也很大,南北寬達250-350公裏,由一係列平行山脈組成,大致可以分為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支。平行山脈之間,被一些陷落盆地和陷落穀地隔開,如伊犁穀地、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等。天山山脈在新生代以前曾是一個很古老的山體,久經外力作用侵蝕,顯得低矮、斷續,大部分地區早已變成了準平原。由於在中生代以後,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這裏也發生了強烈的褶皺和隆起,並出現了大規模的斷裂運動,才形成現在的天山輪廓,直到目前,地殼還在繼續活動中。所以我們說,天山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山脈。
天山山脈的許多山峰都聳立在雪線以上,其中超過6,000米的雪峰就有40座,位於我國境內天山西端的托木爾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天山是我國現代高山冰川最發達、最集中、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據統計,天山冰川已知有6,896條,麵積近萬平方公裏,托木爾峰有冰川421條,麵積2,894平方公裏,占天山冰川麵積的近30%。汗騰裏峰南側的南依諾列切克冰川,號稱天山第一冰川,長60.8公裏。此外,天山南麓的鐵米爾蘇冰川,卡拉格玉勒冰川等,都是天山特大冰川。這些連綿不斷的雪峰,終年白雪皚皚,宛如銀龍飛舞,光芒四射、耀人眼目,故天山又被稱為雪山或白山。這些冰川如同一個固體水庫,提供了豐富的水源。每當夏季,冰川消融,冰川融水流出山口後又滲入地下,在比較低平的地方又重新露出地麵,灌溉著片片綠洲。
天山東段的最高峰是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是我國開放山峰中最低的一座。除博格達峰外,還有自西向東排列的六座山峰,這七座山峰,好象是北鬥七星。博格達峰不但以它雄偉的山峰,多樣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資源吸引著人們,在它的西北坡,海拔1,900米的天山半腰上,還有一個聞名全國的遊覽勝地——天池。從高處往下看,蔥嶺環抱草場,微風蕩起碧波,故以“峨眉之秀、華山之雄”著稱天下。天池是怎樣形成的呢?古代神話傳說它是王母娘娘梳妝台上的一麵鏡子,叫做“瑤池”,大壩前緣斜坡上有兩個小天池,據說是王母娘娘的洗腳盆。唐代詩人李商隱曾留下了“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的詩句.傳說歸傳說,科學家們對這神話當然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天池是冰川作用侵蝕、堆積的冰磧湖。也有人認為是冰磧物和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的。目前,它仍然承納著12條冰川的融水。天池形狀狹長,南北3.5公裏,東西800-1500米,麵積約5平方公裏,平均水深60米。冬季湖水結冰,由於這裏海拔高,空氣阻力小,大氣汙染程度小,現已成為我國優質天然冰場,是滑冰運動員進行訓練和比賽的優良場所。這裏雖然景色優美宜人,但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來到天池旅遊的中外遊客並不多。為了讓各族人民和國際友人登山遊覽,1958年修起了一條直通天池的盤山公路。從烏魯木齊乘汽車,隻需兩三個小時就能到達。現在,天池周圍的古跡已修葺一新,白天湖光山色,溢彩流光;入夜繁星點點,周圍的燈光把天池照得光彩奪目,就像是博格達峰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遊人漫步在湖畔,悠閑自得;泛舟湖上,流連忘返,成為我國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天山以豐富的乳汁和甘露,哺育著1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天山“養育”了天池,天池美景又裝點了天山。天山的雪水使茫茫的戈壁沙漠,迸發出生命的活力,綻開了幸福的花蕾,難怪新疆各族人民把天山看成是民族的象征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