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2] 貝蒂·卡特等:《成長中的家庭》,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7年。
[3] 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杜亞鬆等:《兒童心理障礙治療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5] 費孝通:《江村經濟》,商務印書館 ,1982年。
[6] 蓋瑞·查普曼著,王雲良譯:《愛的五種語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
[7] 高燕定(美國): 《人生設計在童年 (哈佛爸爸有話說)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8] 洪鳳儀: 《一生的生涯規劃》,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2年。
[9] 勞倫斯·史坦堡著,楊雅婷譯:《搞定你的孩子——數到三也沒用的時候》,天下文化出版社(台北),2005年。
[10]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麵技巧》,華文出版社,2002年。
[11] 林芳寧:同理心成長團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2003年。
[12] 劉宏宇,劉倩:《職業規劃:如何幫助孩子選擇職業》, 新華出版社, 1999年。
[13] 馬丁·L.霍夫曼著,楊韶剛、萬明譯:《移情與道德發展:關愛和公正的內涵》,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14] 瑪莎·戴維斯等著,張靜、鄂麗豔譯:《如何放鬆你自己》,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15] 米切爾·克萊爾(Michael St. Clair)著,賈曉明、蘇曉波譯:《現代精神分析聖經——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Object Relations and Self Psychology),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
[16] 潘允康、潘乃穀:試論我國城市的家庭和家庭結構,天津社會科學,1982(3):7~15。
[17] 沈曉明等:《發育和行為兒科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版。
[18] 沈之菲: 《生涯心理輔導》,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9] 施欣欣等著:《親職教育》,彙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2年。
[20] 湯瑪斯·高頓著,張珍麗、張海林譯:《父母效能訓練——別讓孩子開除你》,新雨出版社,1993年。
[21] 陶國泰等:《兒童少年精神醫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22] 托馬斯·高頓,羅鐵鷹譯:《說服子女的技巧》,漓江出版社,1990年。
[23] 王躍生:當代中國家庭結構變動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6(1):96~110。
[24] 王智:《學會“自私”再去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25] 維吉尼亞·薩提亞等:《沉思冥想》,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26] 維吉尼亞·薩提亞等:《家庭如何塑造人》,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