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考慮外部因素,發展中國家通過執行李斯特式保護政策來趕超發達國家的前景也值得懷疑。正所謂“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發展中國家若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普遍存在的貪汙腐敗、任人惟親以及官僚主義,那麼製定再好的發展模式也是白搭。蘇哈托的兒子打著發展印尼民族汽車工業的招牌建立了家族所有的汽車廠,但卻從韓國進口配件組裝整車然後高價銷售,與此同時蘇哈托政府又用高額關稅及其他非關稅措施限製外國廉價汽車進口。
令人遺憾的是,類似的名為保護民族工業、實則保護集團既得利益的事情在發展中國家並不少見。它們使貿易保護政策的良好初衷變成了阻礙生產力進步的惡劣結果。
民族工業這個李斯特提出的概念在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獲得獨立的殖民地紛紛將前宗主國擁有的工業收歸國有,隨後奉行保護主義政策以圖發展民族工業。
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8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這些國家又開始將一部分當年收歸國有的企業重新私有化並努力吸引包括前宗主國在內的外國投資,民族工業的概念開始被國內工業所取代,新概念指的是在本國注冊並且納稅的企業,不論其所有者國籍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開放,再一次成為時代的主流。
放開胸懷,順應潮流
自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很大程度上調整了經營戰略,有意識地進行公司人才、管理和技術開發的本地化。進入90年代,大的跨國公司更是稱自己為“無國界企業”,所在國的“企業公民”。比如著名的ABB公司,總部設在瑞士,工作語言是英語,財務報表以美元為單位,生產銷售遍及世界。公司在160個國家建有分支機構,雇傭了20多萬人,但瑞士總部隻有100多人。
這樣的企業,為所在國提供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培養了人才、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你說它對所在國的經濟有害還是有利。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有2000萬人在外商投資企業就業,占全國非農就業人口的11%,如果再加上外企間接創造的就業,總數可能高達3000萬。外資企業1992年以來還是增長最快的稅源,1997年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高約13個百分點,稅額占全國工商稅收總額的13.16%。對外貿易,1997年外資企業進出口額占全國總額的46.9%,其中出口占41%,進口占54.6%;1998年外資企業進出口占全國總額的48.7%,其中出口占44.1%,進口占54.03%。工業產值,1997年外資企業占18.57%,工業增加值增幅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6.3個百分點,比集體企業高1.7個百分點;1998年,外企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比國企和集體企業高7.8和4個百分點。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重要的牽動力,而且這種牽動還在不斷增強。
有人會說,這些數字恰恰說明外資對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一旦外資撤出中國,後果將不堪設想。其實這種擔心幾乎是杞人憂天。與陷入金融危機的國家不同,我國吸收的外資不是以短期投機資本,而是以直接投資為主,90年代以來更是以吸收長期的直接投資為主,這些投資已經變成了廠房、設備、生產線,怎麼可能說走就走呢?如果他們不得不撤走投資,很難說誰的損失會更大。這也正是波音、柯達、摩托羅拉、通用等美國公司每年都要為中國獲得最惠國待遇而積極遊說的原因。當中美出現貿易摩擦時,這些公司還起到了降溫和潤滑的作用。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投資中國,中美關係的穩定性會越來越強。
波音飛機的零部件是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包括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導致生產在全球範圍根據勞動、技術和知識的密集形成分工。另外,也分散了外彙風險。在上海99財富論壇上,波音公司的總裁說:“在全世界飛行的波音飛機中,有3000多架飛機的尾巴是在中國生產的。因此波音飛機不是美國飛機,而是全世界的飛機。”可口可樂總裁也早已宣布,可口可樂不是美國公司,而是世界性的公司。福特汽車是在世界十幾個地方生產的。全球化的大生產已使得關稅不再起到保護作用。如果中國對汽車零部件實行高關稅,就會抵消掉外商在中國生產的比較優勢。因此中國未來必須實行零關稅,不再搞每一個部件都要自己生產的小而全、大而全。
一句話,貿易和投資的全球化已使各國經濟連為一體,欲傷人、必傷己,欲利己、必利人。我們必須樹立多邊主義的雙贏觀念。
還有人認為,外資會把我國變成發達國家的裝配車間,變成它們的經濟附庸。應當承認,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的確占了外資企業進出口的主要比例,我們隻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但這一方麵是政策導向使然(國內市場限製進入),另一方麵是國情使然(大量低教育水準的人口需要就業)。龐大的人口使我們不得不在幾代人的時間裏發展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點相當程度上製約了我國改善在國際分工中所處地位的努力。盡管如此,命運仍然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事實證明,競爭是壓力也是動力,中方完全可能通過合資合作發展壯大走向世界。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海爾集團,這家青島公司90年代初還在使用德國生產線、生產以“琴島——利勃海爾”為品牌的電冰箱,但現在已是擁有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以高質量家用電器享譽世界的企業集團了。另一個例子證明了高科技領域同樣適用競爭原則,聯想集團總裁柳傳誌回顧創業曆程時認為高關稅反而阻礙了中國計算機工業的發展。他說:“高科技的東西不能等。比如1990—1991年那幾年中國海關關稅很高,卡住了國外的機器,按說保證了國內微機的發展。但那時絕大多數單位沒有微機,海關放進來的量很少,價格很昂貴,結果影響了中國計算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