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
告別冷麵壟斷時代
加入WTO,我國許多敏感行業都將向WTO成員國開放,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的醫藥行業獨霸一方的格局,遲早也將會被打破,與其坐著等待,不如早動手,早改革。我國醫藥業多年來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缺乏競爭機製。中國加入WTO,一旦介入競爭,僅從醫院這方麵來說,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技術水平、競爭意識等可能一時都跟不上。這勢必導致醫院,一方麵客源減少,另一方麵一些高素質的醫務人員可能會逐漸流失,流到一些合資醫院去。這是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但是,這卻給所有的病人帶來最大的利好消息。由於中國藥品和醫療儀器進口關稅過高,如果能降至WTO其他成員國的平均水平:5%-6%,我們的病人吃藥就更便宜了。我們的病人做手術的費用,檢查身體的費用就會大大降低。當然也會對國內的醫藥和醫療儀器產業構成嚴重衝擊。但是政府不應當保護生產者,而應當保護消費者。在醫療市場,尤其是要保護廣大病人的切身利益。同時,強化對醫藥和醫療儀器產業與企業的競爭壓力,從而提高它們的競爭能力。沒有開放,就沒有競爭壓力,沒有競爭壓力,也就沒有競爭能力。
加入WTO,我國的醫療服務、藥品生產行業、醫療保險行業等都將會麵臨衝擊。國外的藥品生產能力、醫療服務態度和技術水平都遠遠高於國內。如果國內醫藥業不早作準備,到時會措手不及。
以上海醫藥市場為例,目前有三股力量快速進入上海醫藥市場:外資企業、上市公司、外省市醫藥集團公司。在1999年上海藥品生產企業的銷售總額中,外資企業的份額已上升至39%。羅氏、施貴寶、強生等6家較早入滬的外資企業市場趨於成熟,一批新的外資企業正準備進入上海。同時,輕工、汽車、民營高科技等多個領域的上市公司開始投資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長江實業、上海醫藥、龍頭股份、複星實業公司……這樣的上市公司目前已達11家,其中複興實業公司去年在醫藥方麵的銷售額達到5.7億元,在全市各企業中排第三位,利潤額則超過所有傳統醫藥企業,排到第一位。不僅如此,外省市醫藥集團公司也紛紛看好上海醫藥市場。已有近10家外省市醫藥集團公司對上海原有的小型藥品生產企業進行了生產改造和資產重組,並已顯示出比較快的發展勢頭。這些資本的日益壯大,將為上海醫藥產業未來的發展積蓄實力。同時,上海的醫藥行業企業,特別是老的國有企業也將麵臨更大的競爭。上海醫藥產業資本結構有可能在今後幾年內產生較大變化。
在醫藥行業,外國大公司的開發研究和產品質量優勢明顯。醫藥行業加入WTO後,醫藥產品的進口關稅將降至5.5%-6.5%的水平,進口藥品會大量增加。我國醫藥類上市公司雖然數目眾多,但它們缺乏開發新藥的能力。另外,加入WTO意味著擴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範圍,國內醫藥企業有可能不得不向國外醫藥公司支付巨額的專利費來獲取技術,這對我國醫藥企業是個挑戰。知識產權是中國製藥業的致命傷痛。加入WTO後,過去大量存在的化學藥品仿製現象將不允許存在。仿製專利產品需向開發方購買專利,使本已受到進口藥和合資藥衝擊的國內化學製藥企業更加雪上加霜。
我國醫藥業打破壟斷,走出國門,與國際醫藥業接軌,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勢。但這必須經曆一個被衝擊的痛苦的過度階段,過度期至少需要5-10年,這是醫藥業客觀條件所決定的。首先因為我國醫藥業多年來在政府保護下處於壟斷地位,缺乏競爭能力和意識。其次,醫務人才培養時間比較長,醫療知識更新快,培養一批高素質、業務能力強的年輕醫務人員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入世之初,國家對醫藥等敏感行業還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讓它們順利過度。
當然,醫藥行業能否順利過度,關鍵在於醫藥行業自身改革是否到位,準備得是否充分。正因為看到加入WTO可能麵臨的嚴峻挑戰,這幾年醫藥企業也在嚐試著改革,並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否則就不能當醫生。這種種作法,都是為了早點實現與國際接軌。
市場看好,前景樂觀
首先,世界藥品市場前景看好。全球藥品市場權威研究機構美國IMS保健公司發表的年度評估報告顯示,1999年全球藥品銷售額達到3430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12%。預計到2004年,全球藥品銷售額將達到5060億美元。1999年,北美地區仍是全球最大的藥品市場,藥品銷售額達1388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18%。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醫藥行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之中。1999年,醫藥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繼續保持高幅增長。1999年,我國醫藥行業實現利潤10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其中,工業實現利潤98億元,比上年增長24.3%;企業虧損麵32%,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額18.65億元,同比下降36.7%。商業實現利潤7億元,同比增長70%;企業虧損麵35.3%,同比持平,虧損企業虧損額8.8億元,同比下降11.7%。分析1999年醫藥行業全麵超額完成1998年提出的主要目標的成就,主要是認真貫徹中央關於促進經濟增長的一係列重大決策,以企業工作為中心,在控製總量、調整結構、開拓市場、改革改組、技術進步、加強管理等方麵取得了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