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止帶類
艾附暖宮丸
AifuNuangongWan
【處方】艾葉(炭)120g肉桂20g當歸120g川芎80g黃芪(蜜炙)80g等。
【性狀】本品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後苦、辛。
【功能與主治】理氣補血,暖宮調經。用於子宮虛寒,朋經不調,經來腹痛,腰酸帶下。
【用法與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g
白帶丸
BaidaiWan
【處方】黃柏(酒炒)150g椿皮300g白芍100g當歸100g香附(醋製)50g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與主治】清濕熱,止帶下。用於濕熱下注,赤白帶下。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參茸白鳳丸
ShenrongBaifengWan
【處方】人參8.2g鹿茸(酒製)9.4g熟地黃77.5g白術(製)30g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香,味微苦、甘。
【功能與主治】益氣補血,調經安胎。用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經漏早產。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次。
【注意】感冒發熱忌服,孕婦遵醫囑服用。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4g
產複康顆粒(衝劑)
ChanfukangKeli
【處方】益母草當歸人參黃芪何首烏桃仁蒲黃熟地黃白術昆布等。
【性狀】本品為棕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補氣養血,排瘀生新。用於產後出血過多,氣血俱虧,證見:腰腿酸軟,倦怠無力等。
【用法與用量】開水衝服,一次20g,一日3次;5~7天為一療程,產褥期可長期服用。
【規格】每袋重10g
當歸流浸膏
DangguiLiujingao
本品為當歸經加工製成的流浸膏。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液體;氣特異,味先微甜後轉苦麻。
【功能與主治】調經。用於月經不調、痛經。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5ml,,一日9~15ml。
定坤丹
(二)斷血流片
DuanxueliuPianTABELLAECLINOPODII
本品為斷血流浸膏片。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後,顯棕褐色;味苦、微澀。
【功能與主治】涼血止血。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產後出血,子宮肌瘤出血,尿血,便血,吐血,咯血,鼻衄,單純性紫癜,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
【規格】每片含幹浸膏0.3g
婦科分清丸
FuyanjingJiaonang
【處方】當歸200g白芍100g川芎150g地黃200g梔子100g黃連50g等。
【性狀】本品為黃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用於濕熱下注膀胱,尿頻澀痛,短赤渾濁。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婦科通經丸
FukeTongjingWan
【處方】巴豆(製)80g幹漆(炭)160g香附(醋炒)200g紅花225g等。
【性狀】本品為朱紅色的蠟丸,除去外衣,顯黃褐色;氣微,味微鹹。
【功能與主治】破瘀通經,解鬱止痛。用於痛經,閉經,胸隔痞悶,腰腹脹痛。
【用法與用量】每早空腹,小米湯或黃酒送服,一次30丸,一日1次。
【注意】氣血虛弱引起的經閉腹痛、便溏及孕婦忌用。用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蕎麥麵等。
【規格】每10丸重1g
婦炎淨膠囊
FuyanjingJiaonang
本品為苦玄參、地膽草、當歸、雞血藤、兩麵針等藥味經加工製成的膠囊。
【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褐色的粉末;氣微香,味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祛濕,行氣止痛。用於濕熱帶下,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格】每粒重0.4g
固經丸
GujingWan
【處方】黃柏(鹽炒)300g黃芩(酒炒)200g椿皮(炒)150g等。
【性狀】本品為米黃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與主治】滋陰清熱,固經止帶。用於陰虛血熱,月經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帶下。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化徵回生片
HuazhengHuishengPian
【處方】益母草112g紅花14g當歸28g蘇木14g川芎14g降香14g人參42g等。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片;具麝香氣,味微苦。
【功能與主治】消徵化瘀。用於徵積血痹,婦女幹癆,產後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與用量】飯後溫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婦禁用。
女金丸
Nüjinwan
【處方】當歸140g白芍70g川芎70g熟地黃70g黨參55g茯苓70g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至黑棕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小腹脹痛,腰腿酸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格】每丸重9g
千金止帶丸(大蜜丸)
QianjinzhidaiWan
【處方】黨參50g白術(炒)50g當歸100g白芍50g川芎100g木香50g等。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甜、澀、微苦。
【功能與主治】同千金止帶丸。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規格】每丸重9g
千金止帶丸(水丸)
QianjinZhidaiwan
【處方】黨參50g白術(炒)50g當歸100g白芍50g川芎100g木香50g等。
【性狀】本品為灰黑色的水丸;氣微香,味澀、微苦。
【功能與主治】補虛止帶,和血調經。用於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腰酸腹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乳塊消片
RukuaixiaoPian
【處方】橘葉825g丹參825g皂角刺550g王不留行550g川楝子550g地龍550g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後,顯棕褐色;味苦。
【功能與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消散乳塊。用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乳腺增生,乳房脹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注意】孕婦忌服。
少腹逐瘀丸
ShaofuZhuyuWan
【處方】當歸300g蒲黃300g五靈脂(醋炒)200g赤芍200g川芎100g等。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辛、苦。
【功能與主治】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用於血瘀有寒引起的月經不調,小腹脹痛,腰痛,白帶。
【用法與用量】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格】每丸重9g
十二味翼首散
Shi'erweiYishousan
【處方】翼首草100g榜嘎75g節裂角茴香75g天竺黃75g紅花60g檀香50g等。
【性狀】本品為灰棕色的粉末;氣香,味苦,有麻舌感。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防疫。用於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痢疾,熱病發燒等症。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十一味能消丸
ShiyiweiNengxiaowan
【處方】土木香30g小葉蓮50g野薑40g沙棘膏38g訶子(去核)75g等。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鹹、微苦、澀。
【功能與主治】化瘀行血,通經催產。用於經閉,月經不調,難產,胎盤不下,產後瘀血腹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格】每丸重1.5g
四物合劑
SiwuHeji
【處方】當歸250g川芎250g白芍250g熟地黃250g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澄清液體;氣芳香,味微苦、微甜。
【功能與主治】調經養血。用於營血虛弱,月經不調。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規格】(1)每支裝10ml(2)每瓶裝10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痛經丸
TongjingWan
【處方】當歸75g白芍50g川芎37.5g熟地黃100g木香12.5g青皮12.5g等。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與主治】活血散寒,調經止痛。用於寒凝血滯,經來腹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臨經時服用。
【注意】孕婦禁用。
【其他劑型】痛經片口服:每次8片,每日3次,臨經時服用。
痛經寶顆粒
TongjingbaoKeli
【處方】紅花當歸肉桂三棱莪術丹參五靈脂木香延胡索(醋製)
【性狀】本品為黃色至棕黃色的含糖顆粒,或為黃棕色至棕色的無糖顆粒;氣香,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溫經化瘀,理氣止痛。用於寒凝氣滯血瘀,婦女痛經,少腹冷痛,月經不調,經色暗淡。
【用法與用量】溫開水衝服,一次1袋,一日2次,於月經前一周開始,持續至月經來三天後停服,連續服用三個月經周期。
【規格】每袋裝(1)10g(2)4g(無糖型)
【貯藏】密封。
烏雞白鳳丸
WujiBaifengWan
【處方】烏雞(去毛爪腸)640g鹿角膠128g鱉甲(製)64g當歸144g等。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用於氣血兩虛,身體瘦弱,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注意事項】⑴孕婦忌服。⑵婦女更年期的綜合征、人工流產後綜合征、少女青春期經期紊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女子不孕等見上述症狀者可選用。⑶還可用於男子氣血兩虛及男子性功能衰退。
【其他劑型】烏雞白鳳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或遵醫囑。
益母草膏
YinmucaoGao
EXTRACTUMLEONURIINSPKISSATUM
本品為益母草經加工製成的煎膏。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體;氣微,味苦、甜。
【功能與主治】活血調經。用於經閉,痛經及產後瘀血腹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1~2次。
【注意事項】⑴孕婦禁用。⑵崩漏經多、無瘀滯者不宜用。⑶本品含蜂蜜等,糖尿病患者不宜。
【其他劑型】益母草顆粒劑(衝劑)開水衝服:每次15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益母草片口服:每次3~4片,每日2~3次。益母草口服液口服:每次1~2支,每日3次。糖尿病患者不宜。益母草膠囊益母草流浸膏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15~30毫升。孕婦禁用。
益母草口服液
YimucaoKoufuye
本品為益母草經加工製成的口服液。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化瘀調經。用於熱結血瘀,月經過多;產後子宮出血,子宮複原不全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醫囑。
【規格】每支10ml
【貯藏】密封,遮光。
益母草流浸膏
YimucaoLiujingao
EXTRACTUMLEONURILIQUIDUM
本品為益母草製成的流浸膏。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液體;味微苦。
【功能與主治】子宮收縮藥。用於調經及產後子宮出血,子宮複原不全等。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15~30ml。
【注意】孕婦禁用。
常見病食療偏方
大麻仁粥
【來源】《食療本草》
【原料】大麻仁10克粳米50克
【製法】先將大麻仁搗爛水研,濾汁,與粳米煮作粥。
【用法】任意食用。
【功效】潤腸通淋,活血通脈。適用於產後血虛便秘、小便不通利、關節凝澀等。
宜忌大麻仁食入過量可致中毒,故不宜過量。
糯米粥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糯米100克檳榔炮製搗末15克鬱李仁去皮研為膏15克火麻仁15克
【製法】先以水研火麻仁濾取汁,入糯米煮作粥,將熟,入檳榔、鬱李仁攪勻。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
【功效】理氣,潤腸,通便。適用於胸膈滿悶、大便秘結。
蘇麻粥
【來源】《濟眾新編》
【原料】蘇子15克麻子30克粳米30克
【製法】先將蘇子、麻子搗爛和水濾取汁,入米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可長期服。
【功效】順氣潤腸。適用於老人、婦女產後以及久病體弱者大便秘結艱澀。
鬆仁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鬆仁15克粳米30克
【製法】先煮粳米粥,後將鬆仁和水研末作膏,入粥內,煮二三沸。
【用法】空腹食,每日3次。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於老年氣血不足或熱病傷津引起的大便秘結者。
人乳粥
【來源】《壽世青編》
【原料】健康哺乳期婦女乳汁若幹粳米50克酥油3克
【製法】先煮粳米粥,臨熟去湯下乳,再煮片刻,加酥油調勻即可。
【用法】任意食用。
【功效】補虛養血,潤肺通暢。治虛人便秘,症見身體羸瘦、麵色少華、大便幹燥者。
桃花粥
【來源】經驗方
【原料】鮮桃花瓣4克(幹品2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粳米煮粥,粥熟,放入桃花瓣,稍沸即可。
【用法】隔日服1次。
【功效】消腫滿,下惡氣,利宿水,消痰飲積滯。治大便艱難。
宜忌通便即停,不呆久服。桃花偏涼,適用於腸胃燥熱便秘。
五仁粥
【來源】經驗方
【原料】芝麻鬆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10克粳米200克
【製法】將五仁混合碾碎,入粳米共煮稀粥。
【用法】食用時,加白糖適量,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滋養肝腎,潤燥滑腸。適用於中老年氣血虧虛引起的習慣性便秘。
紫蘇麻仁粥
【來源】《普濟本事方》
【原料】蘇子10克火麻仁15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先將蘇子、火麻仁搗爛,加水研,濾取汁,與粳米同煮成粥。
【用法】任意服用。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於老人、產婦體虛腸燥、大便幹結難解者。
冰糖燉香蕉
【來源】廣東民間驗方
【原料】香蕉2隻冰糖適量
【製法】將香蕉去皮,加冰糖適量,隔水蒸。
【用法】每日服2次,連服數日。
【功效】清熱潤燥,解毒滑腸,補中和胃。適用於虛弱病人的便秘。
桑椹密膏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桑椹1000克蜂蜜300克
【製法】將桑椹煎煮2次,取煎液1000克,文火濃縮,以稠粘為度,加新鮮蜂蜜300克,再煮一沸,停火冷卻即可裝瓶。
【用法】每服20克,溫水送下,每日2~3次。
【功效】滋陰養血,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津枯的便秘,特別對老年體虛、氣血虛虧者久服有良效。
茵陳粥
【來源】《粥譜》
【原料】茵陳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先將蔑陳洗淨,煎汁,去渣,入粳米後加水適量,待粥欲熟時,加入白糖適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服。7~10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利濕熱,退黃疸。適用於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蒲公英粥
【來源】《粥譜》
【原料】蒲公英40~60克(鮮品60~90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取幹蒲公英或鮮蒲公英(帶根)洗淨,切碎,煎取藥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稀粥,以稀薄為好。
【用法】每日2~3次,稍溫服。3~5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適用於肝炎、膽囊炎及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
梔子粥
【來源】《養生食鑒》
【原料】梔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將梔子仁碾成細末,同時煮粳米為稀粥,待粥將成時,調入梔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熱瀉火。適用於黃疸性肝炎、膽囊炎以及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瀉的人忌用。
茯苓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紅棗20枚
【製法】先將紅棗文火煮爛,連湯放入粳米粥內,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紅糖。
【功效】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安神養心。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腹瀉、煩躁失眠等症
茵陳車前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茵陳車前草各100克(或車前子20克)
【製法】將茵陳、車前草加水1000克,煮取800克。
【用法】每服200克,加白糖20克。每日3~4次。
【功效】清熱除濕,利膽退黃,清熱利尿,滲濕止瀉。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芹菜蜜汁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芹菜100~150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芹菜洗淨搗爛取汁,加蜂蜜燉服。
【用法】每日1次,溫服,療程不限。
【功效】清熱解毒,養肝。適用於肝炎。
茵陳公英湯
【來源】經驗方
【原料】茵陳100克蒲公英50克白糖30克
【製法】取茵陳、蒲公英加水500克,煎取400克,加白糖30克。
【用法】分2次服,每日2~4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膽退黃。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發熱患者。
酸棗湯
【來源】經驗方
【原料】酸棗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酸棗50克,加水500克,文火煎1小時,加白糖適量。
【用法】每日服1次,隨量飲。
【功效】適用於急慢性肝炎、轉氨酶高、心煩不安患者。
消炎利膽茶
【來源】經驗方
【原料】玉米須蒲公英茵陳各3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玉米須、蒲公英、茵陳加水1000克,煎後去渣,加白糖適量。
【用法】溫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
【功效】利尿利膽,清熱消炎,健胃利膽。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柴胡疏肝糖漿
【來源】傳統方
【原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殼生麥芽各30克甘草川芎各10克白糖250克。
【製法】將上述藥物、食物加水2000克,煮汁去渣,取汁1500克,加白糖250克,製成糖漿。
【用法】每服30克,每日2次。服完再配,保持藥液新鮮。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寬中,健胃消食。用於慢性肝炎、肝鬱氣滯之脅痛低熱者有效。
佛手柑飲
【原料】佛手柑15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佛手柑15克,白糖適量,泡茶。或將佛手柑與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數次。
【功效】醒脾開胃,疏肝理氣。
宜忌適用於肝胃氣滯之脘脅脹痛者。陰虛五心煩熱者不宜食
山藥桂圓燉甲魚
【原料】山藥片30克桂圓肉20克甲魚1隻(約重500克)
【製法】先將甲魚宰殺,洗淨去內髒,連甲帶肉加適量水,與山藥片、桂圓肉清燉,至燉熟。
【用法】食用時,吃肉喝湯。
【功效】滋陰潛陽,散結消,補陰虛,清血熱。適用於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腫大患者
泥鰍粉
【來源】民間方
【原料】活泥鰍2000克
【製法】先把活泥鰍放清水中養1天,使其排淨腸內廢物,次日再把它放幹燥箱內烘幹或焙幹研末裝瓶。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溫開水送服。15克為一療程,最多不超過4個療程。
【功效】溫中益氣,解毒。適用於肝炎。
蔥白粥
【來源】《濟生秘覽》
【原料】粳米50克蔥白白糖各適量
【製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將熟時把切成段的蔥白2~3莖及白糖放入即可。
【用法】每日1次。熱服,取微汗。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補中。適用於風寒感冒。
薑糖飲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生薑片15克蔥白適量紅糖20克
【製法】將蔥白切成3厘米長的段(共3段)與生薑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紅糖即可。
【用法】趁熱一次服下,蓋被取微汗。
【功效】止嘔吐,除風濕寒熱,發汗解表,和中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者
薑糖蘇葉飲
【來源】《本草彙言》
【原料】蘇葉生薑各3克紅糖15克
【製法】將生薑、蘇葉洗淨切成細絲,放入瓷杯內,再加紅糖,以沸水衝泡,蓋上蓋,溫浸10分鍾即成。
【用法】每日2次,趁熱服食。
【功效】發汗解表,祛寒健胃。適用於風寒感冒;對同時患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症的胃腸型感冒,則更為適宜。
銀花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銀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製法】將銀花、山楂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3分鍾後取藥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將兩次藥液合並,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即成。
【用法】每日3次,或隨時飲用。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風熱感冒。
香薷飲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原料】香薷10克厚樸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適量)
【製法】將香薷、厚樸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衝泡,蓋嚴溫浸1小時。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濕。適用於夏季感冒,夾暑濕證。
銀花薄荷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
【製法】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克,煮15分鍾,後下薄荷煮沸3分鍾,濾去渣加適量白糖。
【用法】每日3~4次,溫熱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適用於各種熱病初起;對發熱較重的風熱型感冒,效果顯著
桑菊薄竹飲
【來源】《廣東涼茶驗方》
【原料】桑葉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
【製法】將桑葉、菊花、苦竹葉、白茅根、薄荷洗淨,放入茶壺內,用開水泡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隨時飲用。
【功效】辛涼解表。適用於風熱感冒
蔥豉湯
【來源】《孟詵方》
【原料】連須蔥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薑3片黃酒30克
【製法】將蔥白、淡豆豉、生薑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黃酒煎煮。
【用法】熱服,服後蓋被取汗。
【功效】解表和中。
蔥豉黃酒湯
【來源】《孟詵方》
【原料】豆豉15克蔥須30克黃酒50克
【製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鍾,再加洗淨的蔥須,繼續煎5分鍾,最後加黃酒,出鍋。
【用法】每日2次,趁熱頓服。
【功效】解表和中。適用於風寒感冒。
五神湯
【來源】《惠直堂經驗方》
【原料】荊芥蘇葉生薑各10克茶葉6克紅糖30克
【製法】將荊芥、蘇葉洗淨,與茶葉、生薑一並放文火上煎沸,加紅糖溶化即成。
【用法】隨量服。
【功效】發汗解表。適用於風寒感冒
杭菊糖茶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杭菊花放茶壺內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
【用法】代茶飲服。
【功效】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適用於風熱感冒初起、頭痛發熱患者。
黃豆芫荽煎
【來源】民間方
【原料】黃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
【製法】將黃豆適量水煎煮,15分鍾後加入芫荽,再煎15分鍾,去渣。
【用法】1次服完。每日1服。
【功效】辛溫解表,健脾胃。適用於流行性感冒。
地瓜葛根煎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地瓜100克葛根(幹品)50克
【製法】將地瓜洗淨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適量水煎,去渣。
【用法】每日1次。1次服完。
【功效】發表解肌,解熱生津。適用於流行性感冒。
米醋蘿卜菜
【來源】經驗方
【原料】生蘿卜250克米醋適量
【製法】將蘿卜洗淨切片,加米醋浸數小時。
【用法】當菜下飯。每日1劑。
【功效】辛涼解表,消食解毒。適用於流行性感冒
鮮芹菜汁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鮮芹菜250克
【製法】將鮮芹菜洗淨,放入沸水中湯2分鍾,切碎絞汁。
【用法】每服1小杯,每日2次。
【功效】降血壓,平肝,鎮靜,解痙,和胃止吐,利尿。適用於眩暈頭痛、顏麵潮紅、精神易興奮的高血壓患者。
降壓茶
【來源】經驗方
【原料】蘿布麻葉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上四味開水衝泡代茶。
【用法】不拘量,代茶飲。
【功效】清熱平肝,活血化淤,生津止喝。此茶久飲可降低血脂降低血壓,並可防治冠心病。
海蜇荸薺湯
【來源】《新中醫》
【原料】海蜇皮50克荸薺100克
【製法】海蜇皮洗淨,荸薺去皮切片同煮湯。
【用法】吃海蜇皮、荸薺,飲湯,每日2次。
【功效】清熱化痰,滋陰潤肺。適用於陰虛陽亢的高血壓患者。
菊楂決明飲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菊花10克生山楂片15克草決明子15克
【製法】將決明子打碎,同菊花、生山楂片水煎。
【用法】代茶飲,可酌加白糖。
【功效】疏風散熱平肝,潤腸通便降壓。適用於高血壓兼有冠心病患者,對陰虛陽亢、大便秘結等症更有效。
冰糖酸醋飲
【來源】《新中醫》
【原料】食醋100克冰糖500克
【製法】將冰糖放入食醋中溶化。
【用法】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飯後服用。
【功效】去淤生新,消食健胃,補中益氣,清熱去火。適用於高血壓偏於陰虛和血脈淤滯者。
山楂粥
【來源】《粥者》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製法】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用法】可在兩餐之間當點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為一療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
桃仁粥
【來源】《多能鄙事》
【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
【用法】每日1次,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活血通經,祛痰止痛。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
胡蘿卜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新鮮胡蘿卜粳米各適量
【製法】將胡蘿卜洗淨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本粥味甜易變質,需現煮現吃,不宜多煮久放
【功效】健脾和胃,下氣化滯,明目,降壓利尿。適用於高血壓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兒軟骨病、營養不良等。
決明子粥
【來源】《粥譜》
【原料】決明子(炒)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先把決明子放入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待冷後煎汁,
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
【用法】適膈春夏季食。每日1閃,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症以及習慣性便秘等。
宜忌大便泄瀉者忌服。
芹菜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新鮮芹菜60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將芹菜洗淨,切碎,與粳米入砂鍋內,加水600克左右,同煮為菜粥。
【用法】每天早晚餐時,溫熱食。此粥作用較慢,需要頻服久食,方可有效。應現煮現吃,不宜久放。
【功效】固腎利尿,清熱平肝。適用於高血壓、糖尿病等。
葛根粉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葛根粉30克粳米50克
【製法】粳米浸泡一宿,與葛根粉同入砂鍋內,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當半流質飲料,不計時稍溫食。
【功效】發表解肌,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透疹止瀉,降低血壓。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虛瀉泄、夏令口渴多飲等。
宜忌脾胃虛寒者忌食。
菊苗粥
【來源】《遵生八箋》
【原料】甘菊新鮮嫩芽或幼苗北粳米各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菊苗洗淨切細,煎水取汁,約100克,入北粳米、冰糖,再加水400克,煮成稀薄粥。
【用法】每日2次,稍溫食。
【功效】清肝明目,降低血壓。適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
宜忌脾胃虛寒、慢性腹瀉者不宜服。
鬆花淡菜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皮蛋1個淡菜50克大米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皮蛋、淡菜、大米共煮粥,加鹽、味精調味。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
【功效】補益肝腎,益精血,除煩,降火。適用於高血壓病
荷葉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鮮荷葉洗淨煎湯,再用荷葉湯同粳米、冰糖煮粥。
【用法】可作夏季清涼解暑飲料,或作點心供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止血,降血壓,降血脂。適用於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病以及夏天感受暑熱致頭昏腦脹、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
蓮肉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蓮子粉15克粳米3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上3味同入砂鍋內煎煮,煮沸後即改用文火,煮至粘稠為度。
【用法】可隨意服食。
【功效】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適用於高血壓及脾虛泄瀉、腎虛不固、遺精、尿頻及帶下、心悸、虛煩失眠等。
宜忌凡有外感或實熱證者不宜服。
冰糖燉海參
【來源】民間方
【原料】水發海參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海參燉爛後,加入冰糖,再燉片刻即成。
【用法】早飯前空腹服。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潤燥。適用於高血壓。
夏枯草煲豬肉
【來源】《食物療法》
【原料】夏枯草20克瘦豬肉50克
【製法】將夏枯草、瘦豬肉(切薄片),文火共煲湯。
【用法】每日服2次。吃肉,飲湯。
【功效】清肝熱,散鬱結,降血壓。適用於高血壓;肺結核低熱,久服亦有效。
地龍和夏枯草
【來源】民間
【原料】地龍10克,夏枯草12克,
【製法】水煎服
丹皮、草決明
【來源】民間
【原料】丹皮、草決明各5克,玉米須和芹菜各1把。
【製法】水煎服
花生葉茶
【來源】
【原料】花生全草(幹品)30~45克
【製法】將花生全草洗淨切段,水煎當茶飲
【功效】鎮靜降壓。適宜於高血壓患者飲用
蜜餞山楂
【來源】《醫鈔類編》
【原料】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
【製法】將生山楂洗淨,去果柄、果核,放在鋁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七成熟爛、水將耗幹時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入瓶罐中貯存備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15~30克。
【功效】開胃,消食,活血化淤。適用於冠心病以及肉食不消腹瀉。
山楂軟糖
【來源】《食品集》
【原料】生山楂500克白砂糖500克
【製法】1.將生山楂洗淨,切碎,放在鍋內,加水適量,煎煮,每20分鍾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並煎液,繼續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稠粘時,加白砂糖,調勻,待味糖熔化呈透明狀時,停火。2.趁熱將山楂糖濃汁倒在撒有一層白砂糖的大搪瓷盤中,待冷,在山楂軟糖麵上部再撒白砂糖一層後,將它分割成約150塊。
【用法】隨時含服。
【功效】開胃,消肉食,活血化淤。飯前食可增進食欲,飯後食可助消化。
玉竹豬心
【來源】經驗方
【原料】玉竹50克豬心500克生薑蔥花椒食鹽白糖味精香油適量
【製法】1.將玉竹洗淨,切成節,用水稍潤,煎熬2次,收取藥液1000克。
2.將豬心破開,洗淨血水,與藥液、生薑、蔥、花椒同置鍋內在火上煮到豬心六成熟時,將它撈出晾涼。
3.將豬心放在鹵汁鍋內,用文火煮熟撈起,揩淨浮沫。在鍋內加鹵汁適量,放入食鹽、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熱成濃汁,將其均勻地塗在豬心裏外即成。
【用法】每日2次,佐餐食。
【功效】安神寧心,養陰生津。適用於冠心病、心律不齊以及熱病傷陰的幹咳煩渴。
玉米粉粥
【來源】《食物療法》
【原料】玉米粉粳米各適量
【製法】將玉米粉加適量冷水調和,將粳米粥煮沸後入玉米粉同煮為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溫熱服。
【功效】降脂,降壓。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環障礙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高脂血症病人常服也有效。
豆腐漿粥
【來源】《綱目拾遺》
【原料】豆漿汁500克粳米50克砂糖或細鹽適量
【製法】將豆漿汁、粳米同入砂鍋內,煮至粥稠,以表麵有粥油為度,加入砂糖或細鹽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補虛潤燥。適用於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及一切體弱患者。
綠豆粥
【來源】《普濟方》
【原料】綠豆適量北粳米100克
【製法】先將綠豆洗淨,後以溫水浸泡2小時,然後與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1000克,煮至豆爛米開湯稠。
【用法】每日2~3次頓服,夏季可當冷飲頻食之。
【功效】清熱解毒,解暑止渴,消腫,降脂。可預防動脈硬化;適用於冠心病、中暑、暑熱煩渴、瘡毒癤腫、食物中毒等。
宜忌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宜食用,一般不宜冬季食用。
撥粥
【來源】《普濟方》
【原料】薤白10~15克(鮮者30~60克)蔥白2莖白麵粉100~150克(或粳米50~100克)
【製法】先把薤白,蔥白洗淨切碎,與白麵粉用冷水和勻後,調入沸水中煮熟即可。或用粳米一同煮為稀粥。
【用法】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的輔助治療,可間斷溫熱服用。治療腸炎、痢疾,3~5天為一療程,每日2~3次溫熱服。
【功效】寬胸止痛,行氣止痢。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以及急慢性痢疾、腸炎。
宜忌發熱病人不宜選用。
山楂荷葉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山楂15克荷葉12克
【製法】將山楂、荷葉水煎代茶。
【用法】代茶飲,不拘時。
【功效】活血化淤,消導通滯。適用於高血壓兼有高脂血症患者。
菊花山楂茶
【來源】民間方
【原料】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
【製法】水煎或開水衝浸。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功效】健脾,消食,清熱,降脂。適用於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
何首烏、草決明
【來源】民間
【原料】何首烏、草決明、枸杞子各5克
【製法】燒一暖瓶開水,代茶飲
山楂肉和桃仁
【來源】民間
【原料】山楂肉200克,桃仁20克,浸蜂蜜400毫升內
【製法】一周後每次白開水衝服1匙,日服3次。
小根蒜(大蒜也可)
【來源】民間
【原料】小根蒜(大蒜也可)250克
【製法】切片浸入米醋內,半月後佐餐食用。
包心菜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包心菜500克粳米50克
【製法】先將包心菜水煮半小時,撈出菜後,入米煮粥。
【用法】日服2次。溫熱服。
【功效】緩急止痛。適用於胃脘拘急疼痛,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和促進潰瘍愈合作用。
白及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白及粉15克糯米100克大棗5個蜂蜜25克
【製法】用糯米、大棗、蜂蜜加水煮粥至將熟時,將白及粉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湯稠粘時即可。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10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肺止血,養胃生肌。適用於肺胃出血病,包括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等。
宜忌不得與附子粥、烏頭粥同吃。
土豆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新鮮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適量
【製法】將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狀即可。
【用法】服用時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連服半月。
【功效】緩急止痛。適用於胃脘隱痛不適者。
薑韭牛奶羹
【來源】《丹溪心法》
【原料】韭菜250克生薑25克牛奶250克(或奶粉2湯匙,加水適量)。
【製法】將韭菜、生薑切碎,搗爛,以潔淨紗布絞取汁液,傾入鍋內,再對加牛奶,加熱煮沸。
【用法】每日早晚趁熱頓服。
【功效】溫胃健脾。適用於胃寒型胃潰瘍、慢性胃炎、胃脘痛、嘔吐等。
陳草蜜膏
【來源】民間方
【原料】陳皮甘草各100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陳皮、甘草洗淨,加水適量浸泡透發,再加熱煎煮,每20分鍾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1次,共煎取3次;然後合並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成膏時,加蜂蜜1倍再煎,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1湯匙。
【功效】補中益氣,行氣腱脾。適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
土豆汁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鮮土豆適量
【製法】將鮮土豆(發芽的不用)洗淨榨汁。
【用法】飯前每次服2湯匙。
【功效】和胃調中,健脾益氣。適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慢性胃疼、習慣性便秘、皮膚濕疹等症。
飴糖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飴糖20克
【製法】飴糖開水化服。
【用法】每日3次,飯前服。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胃,止疼痛。此飲狀如膠蜜,有保護粘膜作用,故能緩解胃痛。
鮮包菜飴糖汁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包心菜飴糖適量
【製法】將包心菜用冷開水洗淨後搗爛,置消毒紗布中絞汁。
【用法】每日上、晚飯前,取鮮包心菜汁1杯,加溫後,加入適量飴糖飲服。每日2次,每10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清熱止痛,促進潰瘍愈合。適用於胃、十二指腸潰。早期療效明顯。
糖蜜紅茶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紅茶5克蜂蜜紅糖適量
【製法】將紅茶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衝泡,蓋蓋溫浸10分鍾,再調入蜂蜜與紅糖,趁熱飲用。
【用法】每日3劑,飯前用。
【功效】溫中健胃,且消化。適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旱蓮草紅棗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旱蓮草50克紅棗8~10枚
【製法】將旱蓮草、紅棗加清水2碗煎至1碗。
【用法】每日2次。去渣飲湯。
【功效】補肝腎,滋陰補血,止血。適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失血性貧血等症,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黃芪雞汁粥
【來源】經驗方
【原料】母雞1隻(重約1000~1500克)黃芪15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母雞剖洗幹淨濃煎雞汁,將黃芪煎汁,每次以粳米100克煮粥。
【用法】早晚趁熱服食。
【功效】益氣血,填精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適用於久病體虛、氣血雙虧、營養不良的貧血患者。
宜忌感冒發熱,外邪未盡者忌服。
馬齒莧綠豆湯
【來源】《飲食療法》
【原料】鮮馬齒莧120克綠豆60克
【製法】將鮮馬齒莧與綠豆同煎湯。
【用法】每日服2次。
【功效】清熱解毒,殺菌止痢。
白蜜馬齒莧汁
【來源】經驗方
【原料】鮮馬齒莧1000克白蜜30克
【製法】將鮮馬齒莧洗淨榨汁,加入白蜜30克或白糖適量。
【用法】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功效】清熱解毒,殺菌止痢。對急性菌痢、便下膿血,有肯定療效。
野莧湯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鮮野莧草全草5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鮮野莧草洗淨剪碎,加水煎取濃汁,加白糖少量調味。
【用法】每服200克,每日3次。
【功效】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痢。對細菌性痢疾尤有效。
綠茶煎
【來源】經驗方
【原料】綠茶100克醋10克
【製法】將綠茶100克,煮取濃汁300克。
【用法】每次服100克,加醋10克,熱飲,每日3次。
【功效】清心明目,止渴除煩,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消炎止痢。
薑茶烏梅飲
【來源】《世醫得效方》
【原料】生薑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6克紅糖適量
【製法】綠茶、生薑、烏梅肉切碎共放保溫杯中,以沸水衝泡,蓋嚴溫浸半小時,再入紅糖。
【用法】趁熱頓服,每日3次。
【功效】清熱生津,止痢消食,溫中。適用於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葡萄薑蜜汁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葡萄汁生薑汁各50克綠茶5克蜂蜜適量
【製法】以沸衝浸濃綠茶1杯,對入葡萄汁、薑汁、蜂蜜即可。
【用法】每日2次,趁熱頓服。
【功效】除煩止渴,健胃止痢。適用於細菌性痢疾。
綠茶蜜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綠茶5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綠茶放入瓷杯中,以沸水衝泡蓋緊溫浸5分鍾再調入蜂蜜即可飲用。
【用法】趁熱頓服,每日3~4次。
【功效】清熱生津,止痢消食。適用於細菌性痢疾。
鯽魚羹
【來源】《飲膳正要》
【原料】蓽茇縮砂仁陳皮胡椒泡辣椒各10克大鯽魚1000克大蒜兩頭蔥食鹽醬油菜油各適量
【製法】將鯽魚去鱗、鰓和內髒,洗淨。在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泡辣椒、蔥、食鹽、醬油、胡椒。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燒熟,再加入水適量,燉成羹即成。
【用法】空腹隨量食。
【功效】醒脾暖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
大蒜粥
【來源】《食療本草》
【原料】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鍾後撈出,然後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將蒜放入粥,同煮為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下氣,消炎,健胃,止痢。適用於急性菌痢。
宜忌有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老人忌服。
馬齒莧粥
【來源】《食療本草》
【原料】新鮮馬齒莧60克(幹品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鮮馬齒莧洗淨切碎,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清熱止痢。適用於急、慢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
宜忌脾虛慢性泄瀉者忌服。
莧粥
【來源】《養老奉親書》
【原料】新鮮莧菜15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新鮮莧菜去根,洗淨切碎,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或作點心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抗菌止痢。適用於老年人急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
宜忌脾虛便溏者不宜多服。脾虛便溏者不宜多服。
薤白粥
【來源】《食醫心鏡》
【原料】薤白10~15克(鮮者30~50克)粳米100克
【製法】取薤白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寬胸,行氣,止痛。適用於老人慢性腸炎、菌痢以及冠心病胸悶不適或心絞痛。
宜忌多食發熱,不宜多服、久服。多食發熱,不宜多服、久服。
韭菜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鮮韭菜30~60克(或韭菜籽5~10克)粳米100克食鹽適量
【製法】新鮮韭菜洗淨切細(或將韭菜籽研為細末)。先煮粳米為粥,待粥沸後,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細末、精鹽,同煮成稀粥。
【用法】溫熱食,每日2次。
【功效】補腎壯陽,固精止遺,健脾暖胃。適用於虛寒久痢以及陽痿、早泄、遺精、白濁。
宜忌韭菜宜采用鮮的煮粥,現煮現吃,隔日粥不要吃。陰虛內熱、身有瘡瘍以及患有眼疾者忌食。炎熱夏季不宜食用。
茶葉粥
【來源】《保生集要》
【原料】茶葉1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取茶葉先煮取濃汁約1000克。去茶葉,在茶葉濃汁中加入粳米、白糖,再加入水400克左右,同煮為稀稠粥。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
【功效】化痰消食,利尿消腫,益氣提神。適用於急慢性痢疾、腸炎。
宜忌此粥有提神興奮作用,所以睡前不宜食。產婦哺乳期及習慣性秘者忌食。
烏梅粥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烏梅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烏梅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冰糖適量,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
【功效】生津止渴,斂肺止咳,澀腸止瀉。適用於久瀉、久痢等。
宜忌急性瀉痢和感冒咳嗽者禁用。
白木耳粥
【來源】《食醫心鏡》
【原料】白木耳30克薤白10克粳米10克
【製法】先將白木耳及薤白洗淨細切,再與米相和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滋陰潤燥,理氣止痛。適用於痢久傷陰、腹痛下重者。
附子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炮附子10克炮薑15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將兩藥搗細,過籮為末,每取10克,與米同煮為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止痛。用於寒濕痢疾、裏急後重、腹中絞痛、喜按喜暖者。
炒麵粥
【來源】《粥譜》
【原料】炒麵15克粳米30克
【製法】先煮粳米粥,入炒麵,攪勻。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溫中止痢。用於寒濕下痢腹部冷痛,兼強氣力,補五髒。
君達菜粥
【來源】《唐本草》
【原料】君達萊(鮮者)400克粳米50克
【製法】夏季取君達萊(鮮者)與粳米煮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用於腸毒痢疾、暑熱等。
沙參、玉竹
【來源】民間
【原料】沙參、玉竹各30克,鴨子1隻。
【製法】將鴨子洗淨去毛、內髒,與前2味藥同入鍋內,文火煎煮1-2小時,食肉飲湯。
鮮百合、鮮藕
【來源】民間
【原料】鮮百合、鮮藕、枇杷(去核)各30克,澱粉、白糖各適量。
【製法】鮮藕洗淨切片,與鮮百合、枇杷肉一並放入鍋內合煮,待熟時放入適量澱粉調勻,服時加少許白糖
靈芝、百合
【來源】民間
【原料】靈芝、百合各15克,南沙參、北沙參各10克。
【製法】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紫河車
【來源】民間
【原料】紫河車(幹鮮均可)適量。
【製法】洗淨焙幹研麵。
【用法】每日3次,每次5克,溫開水送服
佛耳草、地龍
【原料】佛耳草15克,地龍15克。共研末,分為2包,用水衝服。每日2次,每次1包。
柿餅
【來源】民間
【原料】柿餅1個,川貝母10克。
【製法】將柿餅切開去核,納入貝母,入鍋燉熟後服之,連服數次。
向日葵(幹品)
【來源】民間
【原料】向日葵(幹品)300克,金錢草(幹品)100克。
【製法】洗淨後加水1200毫升,煎1小時後,濾渣加水再煎1小時,合並藥液,濃縮為240毫升,成人每次60毫升,1日1次。
川貝母末
【來源】民間
【原料】川貝母末、杏仁末各10克,雪梨1個。
【製法】將雪梨挖去心,裝入前2味藥後,封好口,放入豆漿裏煮熟,空腹1次服下
羊骨粥
【來源】《千金翼方》
【原料】羊骨1000克左右粳米100克細鹽生薑蔥白各適量
【製法】先將羊骨打碎,加水煎湯,然後取湯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薑、蔥白,稍煮二三沸即可。
【用法】溫熱空腹食用。10~15天為一療程。宜於秋冬季食用。
【功效】補腎氣,強筋骨,健脾胃。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
宜忌感冒發熱期間宜停服。
動物肝粥
【來源】《粥·燉品·飲料》
【原料】動物肝(豬肝、羊肝、牛肝、雞肝均可)100~150克粳米100克蔥薑油鹽各適量
【製法】將動物肝洗淨切成小塊,與粳米、蔥、薑、油、鹽一起加水約700克,煮成粥,待肝熟粥稠即可食。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趁熱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