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補肝,養血明目。適用於氣血虛弱所致的貧血、夜盲症、疳眼、目昏眼花等。
雞汁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母雞1隻粳米100克
【製法】將雞剖洗幹淨,濃煎雞汁,以原汁雞湯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至粥稠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滋養五髒,補益氣血。適用於老年體弱、病後、產後羸瘦、虛弱勞損等一切氣血不足衰弱病。
宜忌傷風感冒或發熱不宜食用。
小米龍眼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龍眼肉30克小米50~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小米與龍眼肉同煮成粥。待粥熟,調入紅糖。
【用法】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補血養心,安神益智。適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失眠健忘、驚悸等症。
蓮子龍眼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蓮子15克龍眼肉10克糯米30克
【製法】將蓮子、龍眼肉、糯米同煮為粥。
【用法】溫熱食。每日2次。
【功效】補心脾,益氣血。適用於失血性貧血。
紅棗黑木耳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黑木耳15克紅棗15個
【製法】將黑木耳、紅棗用溫水泡發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適量,再將碗放置蒸鍋中,蒸1小時。
【用法】每日2次,吃木耳、紅棗,喝湯。
【功效】清熱補血。適用於貧血。
山藥天花粉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山藥天花粉各30克
【製法】將山藥、天花粉同煎湯。
【用法】每日分2次服完。
【功效】補脾胃,生血。適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魚鰾當歸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魚鰾當歸各10克紅棗10枚
【製法】將上3味水煎。
【用法】每日2次,可長期服用。
【功效】大補氣血。適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山藥紫荊皮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山藥30克紫荊皮9克大棗10枚
【製法】將上3味水煎。
【用法】每日1劑,每日3次服。
【功效】健脾益血,補腎養陰。適用於低熱的貧血患者。
花生衣
【來源】民間驗方
【原料】花生衣12克
【製法】將花生衣研碎,備用。
【用法】每日分2次衝服。
【功效】適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出血的患者。
荔枝幹大棗
【來源】民間方。
【原料】荔枝幹大棗各7枚。
【製法】將荔枝幹與大棗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補氣血。適用於失血性貧血。
雞血藤煲雞蛋
【來源】民間方
【原料】雞血藤30克雞蛋2個
【製法】將雞血藤、雞蛋加清水兩碗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煮成1碗後,加白砂糖少許調味。
【用法】每日2次,飲湯,食雞蛋。
【功效】活血補血,舒筋活絡。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貧血等症。
糖餞加味紅棗
【來源】民間方
【原料】幹紅棗紅砂糖各50克花生米100克
【製法】花生米略煮一下,放冷,取皮,與泡發的紅棗同放煮花生米的水中,再加冷水適量,用小火煮半小時左右,撈出花生米皮,加入紅砂糖,待糖溶化後,收汁即可。
【用法】每日3次,隨量食。
【功效】補氣生血。適用於產後營養不良性及惡性貧血、血小板減小症。
車前葉粥
【來源】《經濟總錄》
【原料】鮮車前葉30~60克蔥白1莖粳米50~100克
【製法】將車前葉洗淨,切碎,同蔥白煮汁後去渣,然後加粳米煮粥。
【用法】每日2~3次。5~7天為一療程。
【功效】利尿,清熱,明目,祛痰。適用於患有小便不通、尿血、水腫等症的急性腎炎患者。
宜忌患有遺精、遺尿的病人不宜食用。
葫蘆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陳葫蘆粉(越陳越好)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粳米、冰糖同入砂鍋內,加水500克,煮至米開時,加陳葫蘆粉,再煮片刻,視粥稠為度。
【用法】每日2次,溫熱頓服,5~7天為一療程。
【功效】利水消腫。適用於腎炎及心髒病水腫、腳氣水腫等。
冬瓜赤豆粥
【來源】《新中醫》
【原料】冬瓜500克赤豆30克
【製法】將冬瓜、赤豆加水適量煮湯。
【用法】不加鹽或少加鹽。食瓜喝湯,每日2次。
【功效】利小便,消水腫,解熱毒,止消渴。適用於急性腎炎浮腫尿少者。
宜忌慢性腎炎脾腎虛寒者不宜食用。
白菜苡米粥
【來源】經驗方
【原料】小白菜500克苡米60克
【製法】先將苡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淨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時不加鹽或少加鹽,每日2次。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利尿。適用於急性腎炎之浮腫少尿者。
鴨粥
【來源】《肘後備急方》
【原料】青頭雄鴨一隻粳米適量蔥白3莖
【製法】青鴨肉切細煮至極爛,再加米、蔥白煮粥;或用鴨湯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溫熱食。5~7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益脾胃、利水消腫,滋陰血。適用於一切水腫病人。
宜忌陰虛脾弱大便泄瀉病人不宜選用。
商陸粥
【來源】《肘後備急方》
【原料】商陸5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先將商陸用水煎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煮粥。
【用法】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通利大小便,利水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
宜忌商陸有小毒,用量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但不得過量,不宜久服,孕婦忌服。商陸有小毒,用量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但不得過量,不宜久服,孕婦忌服。
茅根赤豆粥
【來源】《補缺肘後方》
【原料】鮮茅根200克(幹茅根50克)大米200克
【製法】先將茅根洗淨,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撈去藥渣,再加淘淨的大米,繼續煮成粥。
【用法】分頓1日內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
茅根菠蘿速溶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茅根250克鮮菠蘿汁500克白糖500克
【製法】鮮茅根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繼續以小火煎煮濃縮至將要幹鍋時,加入鮮菠蘿汁,再加熱至稠粘時,停火,待溫,拌入幹燥的白糖粉把煎液吸淨,混勻,曬幹,壓碎,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10克,以沸水衝化,頓服。每日3次。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腎炎。
青鴨羹
【來源】《飲膳正要》
【原料】青頭鴨1隻草果1個赤小豆250克
【製法】將青頭鴨宰殺製淨,將赤小豆淘洗幹淨,連同草果裝入鴨腹內,再將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用火燉煮,待鴨燉熟後即成。
【用法】每日2次。家腹食鴨肉,喝湯。
【功效】腱脾,開胃,利尿。適用於脾虛性水腫。
赤豆鯉魚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赤小豆50克陳皮辣椒草果各6克活鯉魚1尾(約1000克)蔥薑胡椒鹽雞湯各適量
【製法】將魚去鱗、鰓及內髒,洗淨,把赤小豆、陳皮、辣椒、草果洗淨後,塞入魚腹中,再放入盆內,加薑、蔥、胡椒、鹽,灌入雞湯,上籠蒸1.5小時即可。另將蔥絲或綠葉菜用湯略燙,投入魚湯中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1~2次,吃魚喝湯。
【功效】健脾,解毒,利水消腫。適用於消渴水腫以及黃疸腳氣、小便頻數等
柿葉速溶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鮮柿葉30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鮮柿葉洗淨切碎,加水濃煎,去渣取汁1000克,慢火濃縮至稠粘,加白糖吸幹藥汁,軋粉裝瓶。
【用法】每次衝服15克,每日3次。
【功效】澀腸止血,清熱潤肺。適用於腎炎頑固蛋白尿症。
葫蘆雙皮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葫蘆殼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紅棗10克
【製法】將以上各味加水400克,煎至約150克,去渣即成。
【用法】服湯,每日1劑,至浮腫消退為度。
【功效】健脾利濕,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
酸棗仁粥
【來源】《飲膳正要》
【原料】酸棗仁末15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以粳米煮粥,臨熟,下酸棗仁末再煮。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多夢、心煩。
秫米粥
【來源】《內經》
【原料】秫米30克製半夏10克
【製法】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和胃安眠。適用於食滯不化、胃中不適而引起失眠者。
遠誌蓮粉粥
【來源】《良方》
【原料】遠誌30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
【製法】先將遠誌泡去心皮與蓮子均研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遠誌和蓮子粉,再煮一二沸。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補中,益心誌,聰耳明目。適用於健忘、怔忡、失眠等症。
小米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小米50克雞蛋1個
【製法】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雞蛋,稍煮。
【用法】臨睡前以熱水泡腳,並飲此粥,然後入睡。
【功效】養心安神。用於心血不足、煩躁失眠。
小米棗仁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小米100克棗仁末15克蜂蜜30克
【製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棗仁末,攪勻。
【用法】食用時,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補脾潤燥,寧心安神。治納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幹燥。
柏子仁粥
【來源】《粥譜》
【原料】柏子仁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適量
【製法】先將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對入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服2次,2~3天為一療程。
【功效】潤腸通便,養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長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夜交藤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
【製法】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藥汁約300克,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蓋緊燜5分鍾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10天為一療程。
【功效】養血安神,祛風通絡。適用於虛煩不寐、頑固性失眠、多夢症以及風濕痹痛。
八寶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芡實薏仁米白扁豆蓮肉山藥紅棗桂圓百合各6克大米150克
【製法】先將各藥煎煮40分鍾,再加入大米繼續煮爛成粥。
【用法】分頓調糖食用,連吃數日。
【功效】健脾胃,補氣益腎,養血安神。適用於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泄瀉、口渴、咳嗽少痰等。
玫瑰花烤羊心
【來源】《飲膳正要》
【原料】鮮玫瑰花羊心各50克食鹽適量
【製法】1.將鮮玫瑰花50克(或幹品15克)放入小鋁鍋中,加食鹽、水煎煮10分鍾,待冷備用。2.將羊心洗淨,切成塊狀,穿在烤簽上邊烤邊蘸玫瑰鹽水,反複在在明火上灸烤,烤熟即成。
【用法】宜熱食,可邊烤邊食。
【功效】補心安神。適用於心血虧虛所致驚悸失眠以及鬱悶不樂等症。
烏靈參燉雞
【來源】民間方
【原料】雞1隻烏靈參100克酒薑蔥鹽各適量
【製法】1.烏靈參用溫水浸泡4~8小時,洗淨切片,放入雞腹內。2.將雞放入砂鍋內,清水淹過雞體,放入酒、薑、蔥適量,旺火燒開後,改文火清燉,待雞熟後,加鹽少許即成。
【用法】每日2次,食雞肉,飲湯。
【功效】補氣健脾,養心安神。適用於神經衰弱。
茯苓餅
【來源】經驗方
【原料】茯苓細粉米粉白糖各等份
【製法】上3味加水適量,調成糊,以微火在平鍋裏攤烙成極薄的煎餅。
【用法】可經常隨量吃。
【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適用於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等。
地骨皮粥
【來源】《食醫心鏡》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麥冬15克麵粉100克
【製法】先煎3味藥,去渣,取汁,與麵粉共煮為稀粥。
【用法】渴即食之,不拘時。
【功效】清肺,生津,止渴。適用於消渴(糖悄病)、多飲、身體消瘦。
竹筍米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竹筍1個粳米100克
【製法】將鮮竹筍脫皮切片,與粳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2次。
【功效】清肺除熱,兼能利濕。適用於糖尿病及久瀉、久痢、脫肛等症。
天花粉粥
【來源】《千金月令》
【原料】天花粉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煎天花粉,去渣,取汁,再入米煮作粥。
【用法】任意食用。
【功效】清肺,止渴,生津。適用於糖尿病及肺熱咳嗽。
蘿卜粥
【來源】《圖經本草》
【原料】新鮮蘿卜約25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新鮮蘿卜洗淨切碎,同粳米煮粥。或用鮮蘿卜搗汁和米同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化痰止咳,消食利膈,止消渴。適用於老年性糖尿病以及老年慢性氣管炎。
宜忌服用本品時,忌用首烏、地黃等中藥;脾胃虛寒者不宜服。
枸杞子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枸杞子15~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上3味放入砂鍋內,加水500克,用文火燒至沸騰,待米開花,湯稠時,停火燜5分鍾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服,可長期服用。
【功效】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適用於糖尿病以及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
枸杞葉粥
【來源】《傳信方》
【原料】鮮枸杞10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取鮮枸杞葉洗淨加水300克,煮至200克時去葉,入糯米、白糖,再加水300克煮成稀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因效力較弱,需長期服用,方可奏效
【功效】補虛益精,清熱明目。適用於糖尿病以及虛勞發熱、頭暈目赤、夜盲症。
豬肚粥
【來源】《食醫心鏡》
【原料】雄豬肚1具粳米100克豆豉蔥椒薑各適量
【製法】先將豬肚洗淨,煮取濃湯,去肚,入粳米煮作粥,再下豉、蔥、椒、薑等調料。
【用法】任意食用。
【功效】補中氣,健脾胃。可治糖尿病。
菠菜根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菠菜根250克雞內金10克大米適量
【製法】菠菜根洗淨,切碎,與雞內金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再加入淘淨的大米,煮爛成粥。
【用法】頓服,每日1次。
【功效】利五髒,止渴潤腸。適用於糖尿潤
玉竹粥
【來源】《粥譜》
【原料】玉竹15~20克(鮮品用30~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製法】先將新鮮肥玉竹洗淨,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後去渣,或用幹玉竹煎湯去渣,入粳米,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後放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成。
【用法】每日2次,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適用於糖尿病或高熱病後的煩渴、口幹舌燥、陰虛低熱不退;並可用於各種類型的心髒病、心功能不全的輔助食療。
宜忌胃有痰濕致胃部飽脹、口膩多痰、消化不良、不喜歡水、舌苔厚膩者忌服。
土茯苓豬骨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豬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
【製法】豬脊骨加水適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
【用法】分2次服完。每日1服。
【功效】健脾利濕,補陰益髓。適用於糖尿病。
豬脊羹
【來源】《三因極一方》
【原料】豬脊骨1具紅棗150克蓮子(去心)100克木香3克甘草10克
【製法】豬脊骨洗淨剁碎,木香、甘草兩味以紗布包紮,然後與紅棗、蓮子同放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燉煮4小時。
【用法】分頓食用,以喝湯為主,並可吃肉、棗和蓮子。
【功效】補陰益髓,清熱生津。適用於糖尿病。
清蒸茶鯽魚
【來源】《活人心統》
【原料】鯽魚500克綠茶適量
【製法】將鯽魚去鰓、內髒,留下魚鱗,腹內裝滿綠茶,放盤中,上蒸鍋清蒸熟透即可。
【用法】每日1次,淡食魚肉。
【功效】補虛,止消渴。適用於糖尿病口渴多飲不止以及熱病傷陰。
山藥燉豬肚
【來源】民間方
【原料】豬肚山藥各適量
【製法】將豬肚煮熟,再入山藥同燉至爛。
【用法】稍加鹽調味,空腹食用,每日1次。
【功效】滋養肺腎。適用於消渴多尿。
玉泉丸
【來源】
【原料】甘葛粉150克,天花粉150克,麥冬60克,生地50克,五味子30克,甘草25克,小麥60克。
【製法】將上藥(除甘葛粉)共研成細未,過100目篩,另將甘葛粉加水適量熬成糊,調入上述藥未,做成藥丸,晾幹,貯瓶備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6~9克,開水送服
【功效】糖尿病,煩渴多飲,多食體瘦,小便頻數,口幹舌燥,大便幹結等
鮮菊芋煎
【來源】
【原料】鮮菊芋塊根30~60克。
【製法】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糖尿病,濕熱中阻,渴而多飲,多食善饑,或僅有饑餓感,脘腹痞悶等
蔗雞飲
【來源】
【原料】蔗雞90克。
【製法】取蔗雞洗淨,置陶罐中,加清水2500毫升,以文火煎至500毫升,去渣,湯汁貯於保溫瓶中備用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
【功效】糖尿病,口幹渴引飲,多食,多尿,神疲乏力,形體消瘦等
黃豆和豬苦膽
【來源】民間
【原料】黃豆500克,豬苦膽1個。
【製法】洗淨後混合浸泡2-3天,炒熟粉碎。每日3次,每次2-3克。
【用法】
【功效】此方主治胃炎、胃潰瘍及消化不良。
神曲
【來源】民間
【原料】神曲15克,砂仁、內金、良薑、白術、五靈脂、當歸、川黃連、丁香各5克。
【製法】將上藥粉碎過篩,製水丸或壓片,每日3次,每次1-1.5克。
【用法】
【功效】此方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道痙攣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的腹痛。
豬肺粥
【來源】《證治要訣》
【原料】豬肺500克大米100克薏苡仁50克料酒蔥薑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豬肺製淨,加水適量,放入料酒,煮七成熟,撈出,切成肺丁,同淘淨的大米、薏苡仁一起入鍋內,並放入蔥、薑、食鹽、味精、料酒,先置武火上燒沸,然後文火煨燉,米熟爛即可。
【用法】可當飯吃。經常食用效果顯著。
【功效】補脾肺止咳。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貝母粥
【來源】《資生錄》
【原料】貝母粉1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開湯未稠時,調入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再煮二三沸),粥稠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服。
【功效】化痰止咳,清熱散結。適用於急慢性氣管炎、肺氣腫
杏仁粥
【來源】《食醫心鏡》
【原料】杏仁15克白米50克
【製法】將杏仁去皮、尖,水研濾汁,同白米煮粥食用。
【用法】將杏仁去皮、尖,水研濾汁,同白米煮粥食用。
【功效】可供早晚餐,溫熱服。
百合杏仁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鮮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杏仁去皮、尖,打碎,同鮮百合、粳米共煮為稀粥。
【用法】加白糖適量溫服。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適用於病後虛弱、幹咳勞嗽。
四仁粥
【來源】民間方
【原料】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雞蛋1個
【製法】將上4味藥共研成末,每次取20克,加雞蛋1個煮1小碗。
【用法】清晨空腹食,連用半年。
【功效】止咳平喘。適用於中老年慢性氣管炎。
蘇子粥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蘇子10克南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蘇子搗成泥,與南粳米、紅糖同入砂鍋內,加水煮至粥稠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5天為一療程。
【功效】降氣消痰,止咳平喘,養胃潤腸。適用於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及腸燥便秘。
車前子粥
【來源】《肘後方》
【原料】車前子1~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車前子用布包好後煎汁。再將粳米入車前子煎汁中同煮為粥。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食。
【功效】利水消腫,養肝明目,祛痰止咳。適用於老人慢性氣管炎及高血壓、尿道炎、膀胱炎等
萊菔子粥
【來源】《老老恒言》
【原料】萊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萊菔子與粳米同煮為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化痰平喘,行氣消食。適用於老年慢性氣管炎、肺氣腫
枇杷葉粥
【來源】《老老恒言》
【原料】枇杷葉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放入砂鍋內,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之,3~5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氣。適用於急性氣管炎、大葉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熱嘔吐呃逆等症。
落花生粥
【來源】《粥譜》
【原料】花生仁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花生仁與粳米共煮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適用於幹咳少痰、口幹喜飲者
蔗漿粥
【來源】《粟珍集》
【原料】甘蔗500~1000克粳米50克
【製法】將甘蔗搗汁,再煮粳米作稠粥,然後加入蔗汁,攪勻。
【用法】可隨意食用。
【功效】清熱潤燥,止渴生津。適用於肺熱咳嗽、口幹舌燥,兼助脾氣,利大小腸,除煩熱,解酒毒
蜂蜜蘿卜汁
【來源】民間方
【原料】白皮大蘿卜1個蜂蜜100克
【製法】將蘿卜洗淨掏空中心,放入蜂蜜,置大碗內,加水蒸煮。
【用法】每日2次,隨量服。
【功效】潤肺、止咳、化痰。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蜜餞百合
【來源】《聖惠方》
【原料】幹百合100克蜂蜜150克
【製法】將幹百合洗淨,放入大搪瓷碗內,加入蜂蜜,上籠蒸1小時,趁熱調均勻,晾冷後,裝入瓶內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湯匙。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以及秋天肺燥或熱邪傷及肺胃之陰所致咳嗽等
北杏燉雪梨
【來源】民間方
【原料】北杏10個雪梨1個白砂糖30~50克
【製法】將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燉盅內,加清水半碗,隔水燉1小時。
【用法】每日2次,食雪梨,飲湯。
【功效】化痰止咳,清熱生津,潤肺平喘。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腸燥便秘等。
橄欖蘿卜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橄欖400克蘿卜500~1000克
【製法】將橄欖與蘿卜同煎湯。
【用法】代茶,隨意飲服。
【功效】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適用於支氣管炎、肝氣鬱滯、扁桃腺炎等。
內科疾病偏方
桑白皮
【來源】單驗方
【原料】桑白皮20克,白茅根3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蕹菜
【來源】食療方
【原料】蕹菜數根,和糖搗爛,
【用法】開水衝服
跌打萬花油
【來源】外治方
【原料】跌打萬花油(成藥,油劑)。
【製法】藥棉1團,浸透跌打萬花油藥液,塞入出血鼻孔中(如倉促間無脫脂棉時,用手指尖將藥液塗入患者鼻孔中亦有效
黑芝麻(生品)
【來源】食療方
【原料】黑芝麻(生品)適量。
【製法】每次用半湯匙倒入口裏,細嚼後吞下,每日3-5次,連用一個星期。
黃芩
【來源】單驗方
【原料】黃芩、茜草根(炒炭)各15克,白芍12克,甘草9克,大棗4枚。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側柏葉
【來源】食療方
【原料】側柏葉30克,雞蛋2個。
【製法】水煮熟後,吃蛋喝湯。
鮮嫩蔥葉
【來源】外治方
【原料】鮮嫩蔥葉1-2根,
【製法】剖開,用棉球在蔥葉內膜上蘸取蔥汁,或用棉球反複摩擦蔥葉內膜至濕,塞入出血鼻孔。
生大黃粉末
【來源】單驗方
【原料】生大黃粉適量。
【製法】每次服3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
五倍子和槐花
【來源】單驗方
【原料】五倍子5克,槐花、地榆各1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絲瓜絡
【來源】單驗方
【原料】絲瓜絡(煆成炭研末)、黃酒各適量。
【製法】每次服絲瓜絡(粉末)2.5克,熱黃酒送下,每晚睡前服。
土炒白術
【來源】食療方
【原料】土炒白術10克,地榆炭10克,炮薑3克,炙甘草3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路邊荊根
【來源】單驗方
【原料】路邊荊根(六月雪、白馬骨)30-60克,以豬大腸250克燉湯
【製法】用湯煎藥服
黑木耳和紅棗
【來源】食療方
【原料】黑木耳15-30克,紅棗20-30枚,
【製法】煎湯服食,每日1次。
茶葉和五倍子
【來源】單驗方
【原料】茶葉250克,五倍子15克(煆存性),槐花炭9克
【製法】共研細末,每次服6克,米湯送下,1日1次
荔枝和核桃仁
【來源】食療方
【原料】荔枝6個,核桃仁6個,大棗肉6個,黑茶葉9克,椿根白皮9克。
【製法】水煎代茶飲
幹柿餅
【來源】單驗方
【原料】幹柿餅200克,地榆炭100克,
【製法】柿餅放瓦上焙成炭和地榆炭共研細末,每次服9克,白糖開水衝服
烏賊骨
【來源】單驗方
【原料】烏賊骨10克,白芨15克,蒲黃炭10克,紅參5克(另蒸兌服),田三七粉(衝服)。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功效】據報道,本方經臨床驗證確有卓效
太子參和地榆
【來源】單驗方
【原料】太子參、地榆、白茅根、紅棗各3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功效】據報道,用方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大便出血9例,服藥1周後,糞便即轉黃色,大便隱性試驗全部轉為陰性
荷葉和澤瀉
【來源】單驗方
【原料】荷葉12克,澤瀉15克,茯苓15克,草決明15克,薏苡仁15克,防己15克,白術12克,陳皮1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3次服,每日1劑。一般連續用藥15-45天
胡黃連和番瀉葉
【來源】單驗方
【原料】胡黃連10克,番瀉葉10克,生大黃10克,生地15克,夏枯草12克,草決明12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3次服,每日1劑。一般連續用藥15-45天
羅布麻葉
【來源】食療方
【原料】羅布麻葉10克,山楂片10克,
【製法】開水泡,當茶飲,每日1劑。
防己、黃芪
【來源】單驗方
【原料】防己、黃芪各10克,白術6克,甘草3克,生薑4片,大棗2枚。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鮮荷葉湯
【來源】食療方
【原料】鮮荷葉1張,洗淨煮湯,用荷葉湯同粳米100克,砂糖少許煮粥服食,
【製法】
【用法】每日1劑
綠豆、海帶
【來源】食療方
【原料】綠豆、海帶各100克。
【製法】煮食,每日1劑。連服見效
枸杞子汁
【來源】單驗方
【原料】枸杞子。每日30克,
【製法】開水泡,當茶服,早晚各服1次(適用於各型肥胖兼有腰酸腿軟者,可與成藥或單驗方配伍應用)。
【用法】
【功效】據報道,單用本方治療肥胖病5例,連用4個月後,體重均恢複正常範圍。
赤小豆和生山楂
【來源】食療方
【原料】赤小豆100克,生山楂15克,大棗5枚。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4周為1療程,據報道,2個療程即可獲明顯效果
生大黃和乳香
【來源】食療方
【原料】生大黃10克,乳香10克,生蒲黃10克,川芎12克,紅花12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3次服,每日1劑。一般連續用藥15-45天
臍帶
【來源】單驗方
【原料】臍帶2-4根(或胎盤連臍帶全個)。
【製法】洗淨,切成細小塊,用砂鍋加水300-500毫升煎服,3天服1劑;或將切好的小塊放入鍋內焙幹,研成粉末,用開水衝服。
【功效】據報道,本方對癲癇各型均有效,尤其對局限性發作與小發作療效顯著。病程長者,服此藥4周可愈;病程短者,1-2周可愈
豬心
【來源】食療方
【原料】豬心1個,朱砂,川貝各15克。
【製法】豬心用黃泥裹好,焙幹,去泥研末,朱砂、川貝研末,三藥拌勻,每次服15克,溫開水送下
丹參、硼砂
【來源】外治方
【原料】丹參、硼砂各4克,苯荽英鈉1克。
【製法】共研細末,取少許,紗布包裹,敷肚臍,外用膠布固定。3-5日換藥1次
硼砂和朱砂
【來源】單驗方
【原料】硼砂30克,朱砂3克,
【製法】共研極細末,早、晚各服0.9-1.5克,1個月為1療程,連服3個療程。
【功效】據報道,本方對原發性或繼發性癲癇均有療效。
酒精和雞蛋
【來源】食療方
【原料】酒精100毫升,雞蛋2個。
【製法】共置盤內,點燃酒精燒蛋,酒幹後,剝蛋殼,每早空腹食用。連吃50個
全蠍
【來源】食療方
【原料】全蠍1條(不去頭、足),用幹淨瓦片焙幹研末,新鮮韭菜250克洗淨,
【製法】兩者混合,用力搓揉韭菜至泥狀,擠取汁液,把紅糖25克放入汁液中。然後置於飯鍋中,與飯同煮,熟後取出,涼至溫熱,空腹1次取下。癲癇發作1個月不足1次者,每周服藥1次,或每月服藥2-3次;1個月發作1-3次者,每周服藥2-3次。5周為1療程。為鞏固療效連續服藥4-5個療程
天冬湯
【來源】單驗方
【原料】天冬25克,生地黃、沙參各2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白僵蠶
【來源】單驗方
【原料】白僵蠶、白芨各等份。
【製法】共研細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鹿銜草
【來源】單驗方
【原料】鹿銜草、白芨各12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白芨粉
【來源】食療方
【原料】白芨粉5克,雞蛋1個攪勻,
【製法】早晨用開水衝成蛋花服。
麥冬
【原料】先以麥冬30克煎湯取汁,用汁同粳米50克,沙參20克煮粥,加入冰糖適量,煮至粥熟
紅皮白心大蘿卜
【來源】食療方
【原料】紅皮白心大蘿卜1000克,加入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時,除去殘渣,加入明礬9克,蜂蜜120克,再煮沸即可。
【用法】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早、午、晚空腹服。
百合
【來源】食療方
【原料】百合30克,黨參15克,豬肺250克。
【製法】燉熟加入許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肺
糯米稀粥
【來源】食療方
【原料】糯米50--100克,先煮稀粥,待粥熟時加入蛤蚧粉2克,人參粉3克,
【用法】攪勻熱服
百合黨參
【來源】食療方
【原料】百合30克,黨參15克,豬肺250克。
【製法】燉熟加入許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肺。
白芨川貝粉
【來源】單驗方
【原料】白芨粉240克,川貝粉、紫河車粉各60克,海螵蛸粉15克。
【製法】和勻,每次服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茶葉泡薑
【來源】食療方
【原料】茶葉15克,炮薑、食鹽各3克,粳米30克。
【製法】同炒至焦黃,水煎服。
胡椒和生薑
【來源】史料方
【原料】胡椒(打碎)3克,生薑、豆豉各6克,
【製法】水煎服。
鮮車前草
【來源】單驗方
【原料】鮮車前草12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3次服,每日1劑。
紅茶或花茶
【來源】食療方
【原料】紅茶或花茶10克,醋少許。
【製法】用開水泡濃茶一杯,加醋少許,一次熱服。
大黃粉
【來源】食療方
【原料】大黃粉0.6--1克,糊米粉(粳米炒糊研粉)18克。
【製法】先服大黃粉,繼服糊米粉。溫開水送下。
茜草
【來源】外治方
【原料】茜草30--60克。
【製法】加水連煮3次,去渣過濾,混合,候溫,洗兩足,每次30--60分鍾。每日2--3次,連洗3--4天。
【功效】據報道,治療腹瀉120例,其中:痊愈110例,好轉10例。
炒山楂
【來源】外治方
【原料】炒山楂、炒麥芽、炒萊菔子、陳皮各15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萊菔子
【來源】食療方
【原料】萊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薑3片,紅糖15克,大米250克。
【製法】前三味加水煎煮40分鍾後去渣取汁,用藥汁煮米成粥,臨熟時下紅糖,一天內分3次服下,可連服5天。
飯鍋巴
【來源】食療方
【原料】飯鍋巴120克,蓮子肉120克,白糖120克,
【製法】將鍋巴、蓮肉烘幹研末,與糖拌勻,每次服3--5湯匙,每日3次。
豬腰子
【來源】食療方
【原料】豬腰子1個,骨碎補末10克,
【製法】豬腰剖開,納入骨碎補末,外用濕紙包後煨熟,取出,去骨碎補,切片,用淡鹽水送服。
曖臍膏
【來源】外治方
【原料】曖臍膏(成藥、黑膏藥):烘軟,貼肚臍。
【功效】孕婦禁用
茜草和豬蹄
【來源】食療方
【原料】茜草30克,豬蹄1隻,黃酒適量。
【製法】置鍋內加水,用文火燉爛後,將豬蹄和湯分2次於飯前溫服。每日1劑。
青風藤
【來源】單驗方
【原料】青風藤94克,或加麻黃6克(後下)。
【製法】煎前先浸泡數小時,然後文火煎約2小時,共煎2次,混合,早、晚飯後分服。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30例,總有效率為93.6%(備注:除引起一般變態反應,如瘙癢、皮疹和過敏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外,對心、肝、腎均無明顯毒性作用。青風藤為防已科植物,藥用其根莖,去皮切碎
忍冬藤
【來源】單驗方
【原料】忍冬藤、絡石藤、青風藤、海風藤、雞血藤各15克,製川烏3克。
【製法】先煎川烏30分鍾,後加它藥再煮20分鍾,每日1劑,晚間一次頓服;病重者每日2劑,早晚各服1劑。熱甚者加石膏,肢麻者加鮮桑枝,風毒盛者加烏梢蛇,氣虛者加黃芪。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痹證135例(風寒濕痹101例,風濕熱痹34例),經4-28劑(平均9劑)治療後,總有效率為94.1%
徐長卿根
【來源】食療方
【原料】徐長卿根(遙竹消,寮刁竹)24-30克。瘦豬肉200克,老酒200克。
【製法】酌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每日2次
幹生地黃
【來源】單驗方
【原料】幹生地黃90克。
【製法】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約1小時,濾去藥液約300毫升,為1日量,1次或2次服完。
土茯苓和豬肉
【來源】食療方
【原料】土茯苓500克與豬肉250克燉爛,
【製法】分數次連滓服
青風藤和秦艽
【來源】單驗方
【原料】青風藤30-50克,秦艽15克,尋骨風15克,何首烏30克。
【製法】老幼體弱者酌減用量。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虎杖根
【來源】單驗方
【原料】虎杖根(切片)250克,投入1500毫升白酒內浸泡半個月,
【用法】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婦女停經期停服)。
地下明珠
【來源】外治方
【原料】地下明珠(又名茅膏菜)球根1-4粒,
【製法】壓碎撚成丸(或用茅膏菜全草曬幹研末,用水調和,做成黃豆大小的丸子),貼敷患處(痛點),外用膠布固定,24小時後即揭去,皮膚所出現的水泡,用針挑破,外敷紗布,或加敷消炎軟膏,至結口為止。
大青根和豬腳
【來源】食療方
【原料】大青根30-60克,豬腳1隻,
【製法】酌加酒、水各半燉服
白馬骨根
【來源】食療方
【原料】白馬骨根(六月雪、路邊荊)60-90克。豬蹄1隻煎湯,
【製法】以湯煎湯,服食豬蹄及湯
苡仁和豬蹄
【來源】食療方
【原料】苡仁50克,豬蹄2隻。
【製法】共燉食
生地和女貞子
【來源】單驗方
【原料】生地、女貞子、老鸛草各30克,當歸9克,防已12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疼痛較甚加川烏、僵蠶、蜈蚣;熱甚加銀花、土牛膝。
鬱金
【來源】外治方
【原料】鬱金30克,五倍子9克。
【製法】共研細末,每次取10-15克,用蜂蜜調成藥餅兩塊(以不流動為度),貼兩乳頭上,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1次。
黃芪和白術
【來源】單驗方
【原料】黃芪25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瘦豬肉黑豆
【來源】食療方
【原料】瘦豬肉、黑豆、小麥各30克。
【製法】水煮,喝湯、吃肉與豆,每日1劑
太子參和浮小麥
【來源】單驗方
【原料】太子參15克,浮小麥3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炙黃芪
【來源】單驗方
【原料】炙黃芪,黑豆各30克,紅棗10枚,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早、晚兩次服,連服10日。
浮小麥
【來源】單驗方
【原料】浮小麥30克,蓮肉、山藥各15克,甘草3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紅棗和浮小麥
【來源】食療方
【原料】紅棗、浮小麥各50克,
【製法】水煎,每日1劑,睡前半小時服。
仙鶴草和紅棗
【來源】食療方
【原料】仙鶴草20-50克,紅棗7-10枚,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黑豆衣
【來源】食療方
【原料】黑豆衣25克,浮小麥50克,
【製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霜桑葉
【來源】單驗方
【原料】霜桑葉60克,
【製法】研細末,每晚睡前米湯送服6克,連服8-10天
淮小麥
【來源】食療方
【原料】淮小麥50克,桂圓肉5個,紅棗6個,甘草10克。
【製法】水煎,喝湯,吃桂圓肉和棗,每日1劑。
香薷
【來源】單驗方
【原料】香薷10克,厚樸10克,白扁豆15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灶心土
【來源】單驗方
【原料】灶心土30克,香附15克,藿香3克,生薑2片,蔥頭2枚。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蠶砂
【來源】單驗方
【原料】蠶砂30--6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白扁豆末
【來源】食療方
【原料】白扁豆末,每服12克,
【製法】
【用法】溫開水送服,每日3--4次
黃連和香薷
【來源】單驗方
【原料】黃連3克,香薷8克,厚樸6克,白扁豆15克。
【製法】水煎2次,混事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明礬
【來源】食療方
【原料】明礬6克,
【製法】研細末,煎在荷包蛋中服下
【功效】痢疾禁用
紅靈散
【來源】外治方
【原料】紅靈散(成藥)或行軍散(成藥)適量。
【製法】溫開水調成膏,敷肚臍,外用膠布或傷濕止痛膏固定。每天換藥1次
海藻、香附
【來源】單驗方
【原料】海藻、香附各30克,
【製法】共研末,用白酒1000毫升,浸泡10-20天,每次飲此酒1小杯,每日3次。
黃藥子、土貝母
【來源】單驗方
【原料】黃藥子、土貝母、海藻、昆布各10克,牡蠣24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連服1周。如症狀減輕,可續服。
絲瓜絡、夏枯草
【來源】單驗方
【原料】絲瓜絡、夏枯草各30克,甘草10克。
柴胡和鬱金
【來源】食療方
【原料】柴胡9克,鬱金15克,佛手9克,海藻15克,粳米60克,紅糖適量。
【製法】前四味煎湯去渣,入粳米、紅糖煮粥食。每日1劑,連服10-15天。
綠豆和海帶
【來源】食療方
【原料】綠豆60克,海帶30克(洗淨切絲),大米30克,陳皮6克,紅糖60克。
【製法】前四味用水共煮至綠豆開花時,入紅糖溶勻服食。
雲南白藥(成藥、散劑)
【來源】外治方
【原料】雲南白藥(成藥、散劑)。
【製法】先服瓶內保險子1粒,再以雲南白藥適量,用50-60度米酒調成糊,塗布於腫處,外包紗布,並用米酒保持濕潤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4-48小時換敷1次,兩周為1療程。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甲狀腺結節病,一般1療程後可見腫塊有不同程度的縮小或顯著縮小,3個療程可全消
海螵蛸和仙鶴草
【來源】單驗方
【原料】海螵蛸、仙鶴草各1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血餘炭
【來源】單驗方
【原料】血餘炭75克,幹藕片150克。
【製法】水煎2次,(每次1小時),混合,過濾,文火濃縮至100毫升。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重症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必要時每4小時服1次,直至出血停止。
雞蛋三七粉
【來源】外治方
【原料】雞蛋1個(打開),三七粉3克,藕汁1小杯(10毫升),陳酒半小杯(5毫升)。
【製法】共隔水燉熟食。
五倍子和枯礬
【來源】單驗方
【原料】五倍子60克,枯礬30克。
【製法】共研細末,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20粒,每日2-3次,食後米湯送下
大蒜泥
【來源】外治方
【原料】大蒜適量,搗爛
【製法】用油紗布2-4層包裹,貼兩腳心(湧泉穴),繃帶固定3-4小時去掉,每日敷1次,直至血止
香附末湯
【來源】食療方
【原料】香附末3克,米湯調服,
【用法】每日2次
鮮白雞冠花
【來源】單驗方
【原料】鮮白雞冠花20克,豬肺1個(不可灌水)。
【製法】用開水燉約1小時,飯後分2-3次服
旱蓮草
【來源】食療方
【原料】旱蓮草,白茅根各30克,加瘦肉少許,用3碗水煎至一半,
【用法】分3次服。
冰糖白蜜汁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冰糖120克搗碎同120克白蜜蒸熟;黑芝麻250克,生薑120克
【製法】搗汁去渣。其汁與白蜜冰糖用瓷瓶收貯,早晚服一茶匙。
柚子皮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柚子1枚取皮,削去內層白髓,切碎放於有蓋碗中
【製法】加適量飴糖或蜂蜜,隔水蒸至料熟,每日早晚各一匙,加少許黃酒內服。
海金砂
【來源】單驗方
【原料】海金砂100克,琥珀40克,芒硝100克,硼砂20克,
【製法】共研極細末。每次服5-10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
【功效】據報道,本方用於泌尿係統結石確有效驗
雞內多粉
【來源】單驗方
【原料】雞內多粉15克。
【製法】用開水300毫升衝泡15分鍾,早晨空腹服,1次服完,然後慢跑步。以助腎結石排出,每日1劑
活蚯蚓數條
【來源】單驗方
【原料】活蚯蚓30條。
【製法】洗淨,文火焙幹,研末,加白糖250克,早起1次頓服。
雞蛋和薺菜
【來源】食療方
【原料】雞蛋2個,薺菜6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玉米須
【來源】食療方
【原料】玉米須60克,蚌肉50-200克。
【製法】共燉湯服食,隔日服1劑(在泥塘取回的蚌,要用清水養1-2天,待汙泥淨後再用)。
核桃
【來源】食療方
【原料】核桃10個。
【製法】每次5個,每日2次,生食。
麝香
【來源】外治方
【原料】麝香0.15克,胡椒7粒(1次量)。
【製法】用溫水洗淨肚臍部,先把麝香納入肚臍,再用胡椒末填滿肚臍,外用膠布封固(四周不能透氣)。7-10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5-7天。
馬齒莧和紅糖
【來源】食療方
【原料】馬齒莧(幹品)120-150克(鮮品300克),紅糖90克。
【製法】若鮮品則洗淨切碎和紅糖一起,煎煮半小時後,去渣取汁約400毫升,乘熱服下,服完藥睡覺,蓋被出汗。幹品則加水浸泡2小時後再煎,每日3次,每次1劑。
金錢草
【來源】單驗方
【原料】金錢草(鮮品)60-90克,車前草(鮮品)30-60克,滑石粉3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取250-300毫升藥液,分2-3次服,每日1劑。
瞿麥
【來源】單驗方
【原料】瞿麥、扁蓄各20克,蒲公英50克,黃柏15克,燈心草5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鹿銜草湯
【來源】單驗方
【原料】鹿銜草6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茶葉水
【來源】食療方
【原料】茶葉10克,用開水連泡3次,茶水總量500毫升;
【製法】後再加入茶葉5克,再連泡3次;最後加茶葉5克,再泡3次。一日共用茶葉20克,泡茶水1500毫升,多次飲服。堅持1個月以上。
豆豉
【來源】單驗方
【原料】豆豉15克,生梔子10克,薺菜(地菜子)30克。
【製法】用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車前草和地骨皮
【來源】單驗方
【原料】車前草、地骨皮、旱蓮草各10-15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蓮肉湯
【來源】食療方
【原料】蓮肉12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蓮喝湯,每日1劑。
烏梅湯
【來源】食療方
【原料】烏梅適量,
【製法】炒炭存性,研末,每次服6-9克,米湯送下
劉寄奴
【來源】單驗方
【原料】劉寄奴、當歸、生地、前仁、旱蓮草、黑豆豉各10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車前子
【來源】單驗方
【原料】車前子研為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
【製法】車前草15克煎湯送下,每日1劑
白茅根和車前子
【來源】食療方
【原料】白茅根、車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1劑
黃花菜和白木耳
【來源】單驗方
【原料】黃花菜120克,白木耳30克,白糖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