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經濟學的未來性原則(續) 時間之流與時間的經過
管理的交易和買賣的交易的分別是效率和稀少性的分別。兩者共同的進化的事實是財產製度的建立,從征服和習俗中發展為法律。管理從奴隸製、農奴製、勞動償債製、主人和仆人,到工頭和工人;買賣從物物交換和貨幣到信用,從個別買賣到集體買賣和幣值的穩定。可是,兩者還有另一種分別,“時間”的概念。
從魁奈、李嘉圖、馬克思和麥克勞德到凡勃侖的物質學說的顯著缺點是,他們不能處理時間之流和時間的經過的分別。“流”是即將到來的未來和正在退出的過去之間的一個移動著的時間點,沒有可以測量的長度。可是,時間的經過是兩個時間點之間的一段間隔。這分別是製造過程和估值的區別、管理和買賣的區別、效率和稀少性的區別、利潤和利息的區別、冒險和等待的區別、無形的財產和無形體的財產的區別的基礎。沒有一種自然科學需要這樣地區別時間之流和時間的經過,因為它們都不和未來時間打交道,另一方麵,對經濟學作為一種意誌的科學來說,“時間”完全是未來時間。可是,在經濟理論裏,時間之流不僅是一種預期的時間的流動,也是一種預期的現在時間點和未來時間點之間的間隔。
凡勃侖,在他的從平衡論到一種程序論的真正科學的進展中,就因為這個原故,不能進一步辯別人事的程序和物質的程序。他的物質的假設不可能區別預期的時間的經過和時間的流動。這是無形體的財產和無形的財產的區別。這種對“時間”的誤解,在他身上,以及在麥克勞德和所有的物質經濟學家身上,是一種根本的錯誤。他的“無形財產”確實指望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且很適當地叫做無形財產,可是,這獲利能力完全是一種預期的沿著危險的時間之流的業務交易的重複,不是一種預期的在一段時間的經過中收入的延遲。他所用的“經過”這個名詞的意思實在是“流”的意思。
我們已經看到,這恰恰是無形財產和無形體財產的區別。無形體財產是一筆債務未償付以前的等待;無形財產是將從未來交易中取得利潤的預期。實際上兩者都是“能賣的資本”,像在股票和債券的分別中可以看出的那樣,並且利潤和利息是交織在一起,分不開的。可是,它們是一種預期的有利的交易的重複和一種預期的對收入的等待的區別,前者那種交易受自由和暴露的法則的支配,後者那種收入必須從等值的權利與義務的執行中取得。沒有疑問,這種區別是微妙的,對於那些根據自然科學或者根據法律上的流通性來思想的人,很難解說。凡勃侖所以不承認這種區別,是由於前麵講的“時間的經過”的雙重意義,也由於他把“能賣的產品”和“能賣的資本”作為彼此大不相同的東西。產品,或者有形的東西,以及無形的商譽和無形體的債務,都買進賣出,從買賣中所得的結果是利潤或損失。
他說,這兩種買賣的利潤或損失可以“以一種按時間單位的百分率的形式出現;就是,作為時間經過的作用”。“但是……業務交易本身不是一個時間經過的問題。在這裏時間不是主要成分。一項金錢的交易的數值不是決定於做成這項交易所耗費的時間,交易中產生的利益也不決定於時間”。確實不錯。一筆買賣的交易的條件是在一個時間點上由雙方同意的,這時候雙方意見一致,所有權轉移;可是,如果雙方議定在談判結束和未來的履行或償付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那末,“時間的經過”就是重要成分。
在每一件交易中,利潤或損失的增加在一個時間點上發生,這種增加的連續發生就是時間之流。因此,時間的間隔不是利潤的主要成分。可是,如果那產品現在買進而三十天後賣出,時間的間隔就是利息的主要成分。實際上,時間的間隔作為冒險和等待兩者出現,對現在的價值都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