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流通(2 / 3)

兩者互相依賴,可是彼此不同,像效率和稀少性不同一樣。周轉的比喻的其他應用可以在使用價值的意義的起源中看到。使用價值以前的意思是指從物質東西的使用中得來的快樂,因此是沒法計量的,是經濟學家所不采取的。可是,快樂有雙重的意義,可以指對一個人全部財物的享受,也可以指享受它的一部分,例如糖或麵包。一個人的全部快樂可以由於財物的豐裕而增加,從糖或麵包得來的部分快樂卻由於它本身的豐裕而實際逐漸減少。

因此,使用價值這個名詞,原來的意思指全部,後來有了部分快樂的意義,稱為遞減的效用,而盡可能改變和補充那遞減的部分,把全部保持得比較穩定不變。不了解這種整體對它的各部分的關係,使心理學派的批評家最初否定“豐裕增加效用遞減”的原則,因為快樂顯然隨著豐裕而增多。周轉的比喻調和其中的矛盾。作為一個整體,快樂隨著豐裕而增多,同時各種不同的快樂卻隨著它本身的豐裕而遞減,並且因此以不同的再現率重複出現。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這種部分一整體關係才被快樂主義經濟學家發現。這是周轉的比喻的一種特殊問題。可是,遞減效用的發現引起了另一種雙重意義,使用價值的意義。各種商品,不管是土地、機器、勞動或食物,都受豐裕增加、效用遞減的原則的支配。由於耗損、折舊、陳廢和消費,它的使用價值也必然遞減。兩者的分別應該是明顯的,可是,如果兩者都用貨幣計量,這種分別就被模糊了。因此,使用價值或財富這個名詞被賦予雙重意義,既是物質的生產的程序,又是買賣的取得的程序。一種是物質的周轉,用工時計量;另一種是所有權的周轉,用元計量。使用價值和稀少性階值都決定於買戶的需要。不滿足需要的使用價值是沒用的;如果生產量多於需要,也是沒用。可是這是“無用”的一種雙重意義。

因此“需要”這個名詞本身有一種雙重意義,我們區別為“文明價值”和“稀少性價值”。弓箭已經不是使用價值,除了為了娛樂消遣。炸藥和槍炮替代了它們。襯圈的女裙已經不是使用價值。貼合身材的裙子替代了它們。我們可以把這些文明價值上的變動,在發明和時式這兩種意義下,分別為陳廢。它們通過競爭的努力發生影響。發明創造新的使用價值,由於較高的效率或變化,使得舊的廢棄無用。這些是文明上的變動,文明隻是一切風俗習慣的總稱。我們管它們叫文明價值,因為它們有一種心理的基礎,文明上的變動是舊的使用價值的陳廢和新的使用價值的發明。

構成文明的總變化的這些習俗上的變化不像那種繼續存在了千百年的古老的習俗。它們可能是突然的和勢不可當的。據說卡內基曾放棄一座剛剛造好六個月的價值百萬元的鼓風爐,以便代以新發明的連續生產法,把鐵礦砂連續製成鋼,不讓它冷卻下來作為生鐵。以前的習俗在六個月內已經陳廢,所有他的競爭者都不得不采用新的習俗,否則在產業中就不能立足。在陳廢以外,使用價值又由於折舊而減少,可是稀少性價值卻由於豐裕而減少。折舊有種種不同的名目,按照使用價值的性質而定。它是機器的磨損,地力和其他天然資源的消耗。這是使用價值的逐漸“用光”,必須由人力加以補充。這種折舊、陳廢和再造就是技術的周轉的意義。我們還是和平均數打交道。周轉的率或速度是整個機構或全國的平均率。

因此它可以被分為不同部分的許多各別的周轉率,這些構成整體的平均率。人們用來表示這種區別的古典的和通俗的名詞是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流動資本是原料、半製成品和停止流動的製成品,因為它們已經到了最終消費者的手裏。固定資本是地力、建築物、機器、公路、橋梁等等。可是,這樣的分別不完全適合那程序。沒有什麼固定資本。一切都在流動,可是周轉率不同。貯藏室裏的一堆煤暫時是“固定的”。

根據它的多少和在本機構裏的用途,由出量加以消耗,由入量予以補充,它的周轉率也許是每年十二次,或者每月一次。所有其他的流動資本物品都是這樣。可是,建築物或機器,由於折舊和陳廢,可能需要在一年、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中加以補充或更換。它的周轉率也許是每三十年一次,或者大約每年百分之三。其他的固定資本也是這樣。

固定資本,由於折舊和陳廢,平均周轉率也許結果是十二年一次,或者每年百分之八。折舊或陳廢這一重要事實,在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一般區別方法中——以及老派經濟學家的區別方法中——受到了隱蔽。許多業務很好的合作化的電話公司,由農民自辦並且對社員取費低廉,到了它的虛幻的“固定”資本由於折舊或陳廢必須更換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破了產。有些州郡往往發行期限三十年的債券來建築可以維持十年的水泥路,然後又必須發行一次三十年期限的債券,為了另一個十年的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