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和稀少性的關係 “真實”和“名義”的價值
以上的討論是為了說明所有的商品經濟學家,無論是古典的客觀派或是快樂主義的主觀派,都默認財產製度,作為他們在財富的定義中的出發點,結果產生了馬克思和普魯東的革命派以及稀少性和效率的混淆。如果改用“活動”來說,財產的概念,包含它的買賣的交易關係中的權利、義務、自由和暴露,就是稀少性的意誌的一麵;物資,包含它的管理的交易關係,就是效率的意誌的一麵。一種同樣的意誌的和物質的混淆貫串在真實價值和名義價值的意義裏。區別的關鍵在於什麼東西被認為重要或不重要,以及當一切在變化的時候,什麼東西似乎是真實的。
我們在前麵曾經談到,每一派經濟思想在今天都有它的信徒,因為各派選擇整體的一部分,在這一部分的基礎上建立它的理論體係,而認為其他部分是自明的或者不重要的。實際上,每一個政治經濟學研究者在他自己的心裏重複各學派的曆史演變,經濟學說史的研究不是一種學究式的好奇考古——而是重述我們自己的思想的進化。在我們的文明中,事實上個個人作為一個重商主義者開始他的工作生活,因為錢是他賴以取得生活的習慣的和最重要的工具。他能得到的錢越多,越是富有和成功;一個國家能從別的國家得來的錢越多並且需要付給它們的錢越少,似乎越是繁榮。他始終是一個重商主義者,若是他事業成功,若是國家繁榮。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用錢來衡量。
可是,他若是有思想或者事業不成功,或者國家不景氣,或者債務國不能償還,他就開始疑問,錢或貨幣背後的真實價值是什麼,或是什麼東西比貨幣更重要?然後他開始辯別貨幣是名義上的價值或者製度上的價值,另有一種東西是真實的價值。這裏他的疑難問題開始了,實際上所有伴隨重商主義或者信奉重商主義的各派經濟思想,都陷入了個人在區別真實價值和名義價值或製度價值時所碰到的迷惑。我們所謂真實價值的意思,是不是各有關方麵之間因為沒有強迫或欺騙而做到的公平合理的價值?
若是這樣的話,名義價值就是實際價格,而真實價值是應該成為價格的東西。這是以托馬斯·亞奎納為首的神學派的答案,也是現代製度學派的答案。或者我們所謂真實價值是不是指一種“自然”價值,這種價值自會實現,假使沒有壟斷或者沒有政府的幹涉,讓一切價值決定於勞動和資本的完全自由的競爭?若是這樣的話,名義價值就是稀少性價值,而真實價值是以勞動為價值的唯一尺度所應得的價格。
這是斯密、李嘉圖和馬克思以及亞奎納的答案。我們所謂真實價值是不是指我們從消費中所享的快樂,或者在生產中所受的痛苦呢?若是這樣的話,名義價值就又是實際的貨幣價格,而真實價值是我們的滿足或者犧牲。這是心理學派和亞當·斯密的答案。我們所謂真實價值是不是指我們用錢可以買到的商品的數量呢?若是這樣的話,名義價值就是貨幣價值,而真實價值是付出貨幣所換得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這是現代經濟學家的意義最後,名義價值本身對於那必須立刻償付債務或者購買食糧、而他的產品或勞動賣不出足夠的錢來的人,卻是非常真實或現實的價值。這是一切商業經濟中的意義,並且是人們何以是重商主義者的原因。當我們碰到這些不同的真實價值的意義總是和製度學派或者貨幣的名義價值的意義形成對比,並且發現各派商品經濟學家在名義價值的意義上意見一致而在真實價值的意義上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們就認為必須進一步探討名義價值和真實價值的這些意義。
經過仔細分析,我們發現他們所謂名義價值實際上是指稀少性價值,這種價值依賴財產的製度,它的計量標準是另一種代表稀少性價值的製度的單位——貨幣;所謂真實價值是指人們認為重要的無論什麼東西,包括貨幣本身在內。他們既假定稀少性作為一種不變因素,在碰到任何異於這種不變狀態的變化時,就叫它名義價值。
困難在於習慣的稀少性尺度的不穩定。它也許是黃金、或是紙幣、或是信用。金元在使用價值的物質方麵被穩定為二十五點八喱,成色百分之九十,可是,它的稀少性價值是平均購買力。現代的指數發明以後,才可能量度貨幣在稀少性價值上的變動。各種商品,包括貨幣在內,有它自己的不斷變動的稀少性價值。稀少性本身是一切買賣的交易中人們所需要的總數量和所能得到的總數量之間一種時刻變動的社會關係。這種所需要的和所能得到的數量被人含糊地叫做需求和供給。可是我們沒有方法直接地量度需求和供給。我們隻能量度供求對交易的影響。類似熱度或重量的測量法。我們測量熱度的變動,間接地測量它對一種由人們在上麵分成固定的長度單位的水銀柱的影響。
同樣地,我們測量稀少性的變動,根據它對一件稀少商品的價格的影響,這裏所用的單位是元和分。可是,這種單位本身不是固定的,像長度的單位那樣。這種單位比較近似重量的單位,重量單位在拔海高處的份量輕於在標準海麵,而必須用數學方法算出它們的海麵等數。貨幣的單位也是這樣。它的變動性必須根據某一時間,例如1913年或是1926年的一種假定的平均購買力水平,加以訂正,然後它的稀少性的變動和它的平均購買力的變動(高於或低於那基準水平)成反比例。從這基準水平出發,個別商品的相對稀少性的變動,成為它們的價格對平均數的“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