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識未必有智慧 高智能創出輝煌
每一個大學生都憧憬將來開創自己的事業,可是能從憧憬飛躍到實施的又有幾個呢?孫正義正好比是這寥若寒星中的佼佼者。他飛躍的方法既獨特又平凡……
1983年,日本經濟界爆出了一個特大新聞:由一個毛頭小子創立的日本軟件庫以3300多家代理店、1萬多種經營品種、13億日元的高額年利,摘取了日本計算機軟件流通業的桂冠。這位毛頭小子——27歲的孫正義成為轟動一時的明星人物,被譽為日本企業界的神童。連日本經濟界的宿耆們不得不刮目相視。
如此年輕的企業家是靠什麼起步的呢?他出身名門望族?不,他生於一個朝鮮血統的日本家庭。他家富萬鍾?不,他父親僅是個“上班族”。他是省吃儉用,積沙成塔,由小而大嗎?不,他年不過而立,從時間上來算,顯然毫無可能。那麼,究竟他起步的支柱來源於何方呢?
1973年,孫正義遠涉重洋,來到美國求學。他用了3個星期的時間完成了在日本未學完的高中學業。兩年後,他進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巴克雷分校就讀經濟。
大學生活無比奇妙,它激發青年人的求知欲,使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那些從書本上和課堂上學到的基礎知識,經過青年人特有的頭腦一發揮,便形成了現實生活中尚屬虛無的充滿幻想色彩的新事物。這種幻想可以說是大學生活的特征之一,也是大學生們特有的樂趣之一。無數的幻想中,極少數深深地銘記在它的主人心中,以致於畢業後竭盡全力去實現,從而結出豐碩的成果。但更多的則如空中的流星,刹那間發出炫目的光芒,很快就消失到無影無蹤了。
孫正義也是一樣,他無比刻苦地學習。嶄新的知識,使他浮想連篇,經常靈機一動,一件超凡脫俗的新事物便出現在他機敏的頭腦裏。與眾不同的是,他十分珍惜這些智慧的閃光,沒讓她們一閃即逝,而是一一用筆記下來。哪怕表麵看來是十分荒唐的。其中甚至包括一種永遠不會沉沒的船艇。
隨著知識和幻想的增加,大學生們對畢業後大展英才的雄心壯誌也逐漸膨脹起來。孫正義原來的願望就是從事經濟事業,這時他更憧憬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家。在這個問題上,他同樣與眾不同,不僅僅狂熱地編織未來美好的前景,而且還冷靜地分析研究實現的途徑。
他明白,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知識、資格和資金。前兩樣,自己正在或將要取得。而資金呢?除了父母每月寄來的一些生活費外。自己還別無收入。這點錢僅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因此通過省吃儉用來積蓄辦企業所必須的資金是不現實的。課餘時間去打工,其菲薄的收入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他連想也沒去想依賴父母取得資金這條路。要不象大多數同學一樣,畢業後再去考慮?那,未免太晚了。人生的黃金年華有幾何?況且當前正值世界經濟的繁榮時期,賺錢相對容易,同時也是造就企業家的時代。幾年以後,如果遇上經濟蕭條,那就困難多了。怎麼辦呢?如何盡快地獲得資金這個惱人的問題日夜縈繞著還是個大學生的孫正義。
一次,他偶然看到了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生平事跡。他為這位偉人所傾倒,激動不已。這次不僅如此,同時還深有感觸地陷入了沉思:青年的愛迪生起步之時,又何嚐有什麼資金呢?甚至比自己的起點更低,因此起碼來說,自己現在受的是高等教育,這是愛迪生當年做夢也不敢想的啊。他能靠發明創造起步成為大企業家,自己為什麼不能呢?即使自己沒有愛迪生那樣天才的創造性,但隻要抓住一點取得突破,也會獲得成功。
怎麼正確地找準突破點呢?孫正義翻閱了專利目錄。發現某些專利的立足點與他平時記下的那些帶有幻想色彩的設想很相似,隻是專利實際得多而已。他茅塞頓開,年輕的心興奮地激動起來。對,把幻想色彩去掉,搞實際的發明,爭取獲得專利,並設法賣掉,創業的資金不就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