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思維魔力(1 / 3)

幽默的思維魔力

幽默不但可以豐富人生,陶冶情操,還是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有一次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到芝加哥一家旅店住宿,有人告訴他此地的蚊子特別厲害。他在服務台登記房間時,一隻蚊子正好飛來。馬克·吐溫對服務員說:“早就聽說貴地的蚊子十分聰明,果如其然,它竟會預先來看好我的房問號碼,以便夜晚光臨,飽餐一頓。”服務員聽了不禁大笑。這一夜馬克·吐溫睡得很好,因為服務員也記住了房間號碼,認真的事先做了一切該做的事。

相差僅毫厘

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同樣,成功也沒有接近一說既便你僅差一點,那還是不成功!

大瘟疫,死人不計其數。當時的蘇州府為了製止瘟疫流行,組織了醫局,請當地名醫輪流值班,為前來求醫的人治病。

有一天,一個更夫來到醫局。他全身浮腫,皮膚已呈黃白色。值班醫生薛雪為他切脈檢查後,認為他已病到晚期,沒治了,叫他回去“料理後事”。更夫哭喪著臉出了醫局大門,正巧碰上來接班的大夫葉天士,葉天士重新為更夫診視一遍,發現更夫的病是由於長期使用一種有毒的驅蚊香而引起的。於是,他給更夫開了一副解毒藥。更夫服後,不久便痊愈了。

這件事很快傳到薛雪的耳朵裏。薛雪覺得葉天士是有意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兩人同住在一條街,名聲本不相上下,經常有好事者拿他倆比高低,故此早有嫌隙。薛雪越想越怒,一氣之下,將自己的住宅起名為“掃葉莊”。葉天士聞訊後,也不示弱,把自己的書房更名為“踏雪齋”。從此兩人不相往來。

幾年後,葉天士八十多歲的母親病了。按病情應服“白虎湯”,但葉天士因耽心藥力太猛,母親年老體弱經受不起,所以不敢使用,隻是開了幾劑藥力較緩的藥給母親服用,結果病情總不見好轉。

薛雪聽說此事後,從側麵了解到葉母的病情,便對別人說:“此病非用白虎湯不可。隻要對症下藥,藥力猛一點怕什麼?”有人把這話傳給了葉天士。葉天士虛心采納了這個意見,給母親服用了“白虎湯”,病果然好了。為這葉天士登門致謝。薛雪說:“醫者,責在救人也,豈可以計私怨乎?”於是二人從此結為好友。

沒有一樣的想法

人不可太固執,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恒的,守住永恒,等於蒙上你的雙眼。

一天,一個商人在路上撿到一個小包,裏麵裝著3枚金幣。正當他為得到這筆意外之財而興高采烈時,一位散步的人走來,說這包是他掉在這裏的,要求歸還。商人不以為然,聲稱:“誰撿到的,就是誰的。”

兩人都據理力爭,吵個沒完,但在不知不覺中兩人都自動調換了位置。金幣原來的主人說:“既然我已經丟了就丟了吧。”商人則回答:“我是偶然撿到的,這錢不屬於我。”這樣他們的意見仍完全相反,就又爭吵起來,不過彼此卻互換了角色。

他們不知如何解決,於是到了法官那兒。法官仔細聽取了兩人的申訴,作出裁決:“你們誰都願意讓給另一人的金幣,那麼就由官方沒收吧。”法官走了,兩人卻愣在那兒,仿佛有點後悔。

這時,法官回來了,手裏拿著兩個小包,說:“你們是這樣固執,所以都失去了這筆錢。這給你們一個很好的教訓:頑固堅持自己一成不變的想法而不試圖理解對方,那就會受到損失。我也同樣得到一次教訓,那就是你們的慷慨和謙虛所給予我的教育。因此,我要送給你們每人一份禮物。”

他遞給每人一個小包,每個包裏裝著兩枚金幣。原來,法官為他們添了一枚金幣。

每人失去一枚金幣,卻得到了更多……

禁錮無異於自焚

生命的河流有時汙濁,但那不是永恒的,隨著時間推移,它終將歸於清澈。

有一次佛陀行經一個森林,那一天非常熱,而且是日正當中,他覺得口渴,就告訴侍者阿難:“我們不久前曾跨過一條小溪,你回去幫我取一些水來。”

阿難回頭去找那條小溪,但小溪實在太小了,有一些車子經過,溪水被弄得很汙濁,水不能喝了。於是阿難回去告訴佛陀;“那小溪的水已變得很髒而不能喝了,請您允許我繼續走,我知道有一條河就離這裏隻有幾裏路。”

佛陀說:“不,你回到同一條小溪那裏。”阿難表麵遵從,但內心並不服氣,他認為水那麼髒,隻有浪費時間白跑一趟。他走了一半路,又跑回來說:“您為什麼要堅持?”佛陀不加解釋,仍然說:“你再去。”阿難隻好遵從。

當他再走到那條溪流,那些溪水就像它原來那麼清澈。純淨——泥沙已經流走了。阿難笑了,提水跳著舞回來,拜在佛陀腳下說:“您給我上了偉大的一課,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恒的。”

真誠、坦率與機智

真誠、坦率、機智之間並簡單的加減關係,但加在一起便可創造一個“奇跡。”——萬事無憂。

丘吉爾有一個習慣,一天中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一停止工作,就爬進熱氣騰騰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後裸著身體在浴室裏來回踱步,以示休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來到華盛頓會見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要求美國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並給予物資援助。丘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白宮。

一天早晨,丘吉爾洗完澡,在白宮的浴室裏正光著身子在那裏踱步時,有人敲浴室的門。

“進來吧,進來吧。”丘吉爾大聲喊道。

門一打開,出現在門口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他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便轉身想退出去。

“進來吧,總統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大聲呼喚,“大不列顛首相是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對美國總統隱瞞的。”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這次談判獲得了成功,英國得到美國的援助。可以設想,丘吉爾的那句話,或許對談判不無作用!

有膽有識創新業

膽徊和勇氣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再加上智慧,您就應該是一個完美的創業者了,快快行動吧!

一次,去采訪一位酒店的總經理,讓他談談自己的成功經曆,他笑著說:“我談不上什麼成功經曆,但我想,我的那一次求職經曆卻鑄就了我今天的事業。”

接下來,他講述了自己的那次求職經曆:大學畢業我便憑著一腔熱血和豪情壯誌,來到這個據說大有發展前途的城市。我想海闊任魚躍,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中,我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的,然而我太天真了,也太不成熟了,我的專業在這裏根本無人問津,剛剛踏出校門,我一無經驗,二無一技之長,沒過多久我便陷入了困境中,我不得不找些零工做,以賺些錢維持生活。最後,零工也沒得做了,口袋裏也空無一分。

我在街上盲目的走著,希望能找到一個招聘的地方,走了大半天,仍然一無所獲,我又累又餓,心情懊喪得無法形容。這時,我看見一家酒樓,或許是裏麵的美味可口的佳肴具有誘惑力,我竟不由自主的走了進去,熱情的小姐把我引到桌子旁坐了下來,並把菜單遞給了我,我選了半天,畢竟身無分文啊!我猶豫著點一份辣子雞丁,一份米飯,一瓶啤酒。我狼吞虎咽的把飯菜吃了個精光,之後我知道我要麵對現實了。

我裝出一種鎮定樣子,對服務員說:“請你們的經理出來一下,我有話和他講。”

經理出來後很有禮貌的望著我:“您有什麼事呀?”

我說:“我已經在這裏吃完飯了,但是我身無分文,我希望在你們這裏找工,第一可以償還我今天的飯錢,第二我的確很需要一份工作,要不然,我每天都會這樣餓肚子的。”

他上下打量了我一下,笑著說:“可以,不過我們要給你3天的試用期,你先寫個簡曆行嗎,我們好給你安排合適的工作。”

3天試用期過去了,我留了下來,從一個文員一直做到酒店的副總經理,有了經驗、資金和各種關係後,我又開了屬於自己的酒店。

聰明為你帶來慧眼

我是個隻要被這新春的酒灌醉、吟誦這《金縷》的歌、過上這美好的日子就知足常樂的侏儒……

我是個隻要身穿彩衣、獻筋鬥戲、享受升平之世就知足常樂的侏儒。祈願讓我如願以償。

祈願不要讓我窮得一粒米也沒有,祈願也不要讓我富得連熊掌都吃膩了;

祈願不要讓我愚昧到良美不分,祈願也不要讓我聰明到明察星象;

祈願更不要讓我成為英武勇敢的英雄。我現在每每在夢中登難攀之峰頂,渡難越之海洋——也就是在做著使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的夢。每當出現這種夢境,我並不覺得可笑。我正苦於像和龍搏鬥似的和這個夢搏鬥。請不要讓我成為英雄,——不要讓我產生想做英雄的欲望,保護空手無力的我!

掃淨心地心自淨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世上無處不淨地。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位老和尚的,他早已離開塵世,然而在他生活過的這座小城裏,人們至今還經常談論著他的故事。

他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就是掃地,一早到晚掃地,掃地,再掃地。

天蒙蒙亮的時候,他就開始在那裏掃地了。從寺內掃到寺外,掃到大街上,掃出城門,一直掃出離城十幾裏,也許幾十裏以外。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小城的年輕人,從小就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年輕人的父親從小也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那些做了爺爺的,從小也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這個老和尚是很老很老的了,老得慈眉善目,像一尊羅漢。他好像老到一定的程度就穩定下來,不再發生變化了。像是一株古老的鬆柏,不見它再出枝發芽,卻也不再見它衰老。

沒有人知道這位老和尚已經活過多少歲月,但是小城的人卻記得他離開塵世的日期,是這位老和尚預先告知他的弟子的。到了這一天,他果然坐在蒲團上,安然圓寂了。小城的俗眾也為他修成正果誦經念佛,香煙線繞著萬戶千家。

又過了若幹年,才有人發現了那位老和尚確切的生辰年月。此人是這小城的一位長者,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他閑步郊外,走過一座小橋,見橋石上鐫著字,字跡大部磨損,仔細辨認,才知道石上鐫著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傳記。傳文說,根據老和尚遺留的度碟記載推算,他享年一百三十又七歲從盤古開天地,得享此高壽者未知有幾,小城人於是稱其為佛祖臨世。你能認為是荒誕的嗎?

據說軍閥孫傳芳部隊有一位將軍在這小城紮營時,忽然起儀要放下屠刀,懇求老和尚收他為佛門弟子。將軍於是丟下他的兵丁,拿著掃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後掃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

不知道那位將軍以後怎樣了,但他至今卻還留在這小城人的心裏。

含糊不“得”

說話本應準確、清楚。但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許多話是具有模糊性的。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些話不必要、也不便於說得太實太死。

王元澤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兒子,在他剛幾歲時,有一個客人把一頭樟和一頭鹿放一個籠子裏,問王元澤哪一頭是樟,哪一頭是鹿。王元澤回答說:“樟旁邊的那頭是鹿,鹿旁邊的那頭是樟。”王元澤的回答固然沒有錯。但是,王的回答是含糊其辭的,因為他沒有確切地指明哪頭是樟,哪頭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這“含糊其詞”上,王光澤如果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那就顯示不出他的聰穎和機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對他的才華的讚賞了。

一個財主晚年得子,不勝高興。生日那天,大家都來祝賀。財主問客人說:“這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甲說;“這孩子將來能當大官!”財主大喜,給了賞錢。財主又問第二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乙說:“這個孩子將來要發大財!”財主又賞了錢。財主又問第三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丙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死的。”財主氣極了,把他打了一頓。說假話的得錢,說真話的挨打。既不願說假話,又不願挨打,怎麼辦?隻好說:“啊呀,哈哈,啊哈,這孩子,哈哈……。”

隨機應變

在針鋒相對的說辨中,要根據當前對手的傾向,以及雙方關係變化的需要,把握稍瞬即逝的置辯時機。尤其不要忽視對手轍亂旗靡、陣腳鬆動的時機。

四十年代,在重慶。有一次中共代表團總部宴請美國《時代》周刊記者懷特,周恩來同誌做東道主。那天,宴會異常豐盛,最後一道主菜是烤乳豬,周恩來指著烤得金黃誘人,外皮酥脆可口的乳豬請客人品嚐,沒想到懷特盡管雙眼盯著烤乳豬直咽口水,卻還是把手中的筷子放下。過了片刻,懷特對大惑不解的同桌人用不太流利的中國話解釋說。“我是猶太人,猶太人是不許吃任何樣式的豬肉的,如果毫不隱諱地吃豬肉,是大逆不道的。”在場的人頓時陷入窘態,不知如何是好。

周恩來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笑著對懷特說:“這是在中國啊。你再好好看一下,明白嗎?看!你看它像豬。但是,在中國,這不是豬,而是鴨啊。”一番話引得懷特縱聲大笑,他隨即拿起筷子直搗那脆薄的乳豬皮,夾起烤豬肉就往嘴裏放,在場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一針要見血

迂回包抄固然是一種說辯謀略,但直露鋒芒有時更能奏效。直露鋒芒,需要勇氣和自信。

法國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產主義者弗朗斯瓦·諾埃爾·巴貝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審時辯護說:“當我第一次受審時,我曾隆重地提出保證,我要偉大地、莊嚴地來維護我們的事業,這樣,我才對得起法國的真誠朋友,我才對得起自己。我一定會踐守我的諾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麼感激你!因為你使我處於比所有其他的人更為自由的地位。我所以是更為自由,正是因為我身上背著鐵鏈。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多麼美好!我所維護的事業是多麼崇高!它隻許我說出真理——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內心感覺沒有對我指點出真理,這項事業會迫使我說純粹的真理。正是因為我身上背著鐵鏈,我在無數被壓迫者和受難者之前有發表自由意見的優先權。……

“我們雖然關在回籠裏,並受殘酷的折磨,但隻要我們還能得到那崇高的事業的支持,我們便有責任公開宣布我們所熱愛的真理……”

巴貝夫就這樣在法庭宣揚了革命理想,這種充滿戰鬥激情的語言,說明雄辯的力量首先來自無私無畏的膽略。

財富並不是錢多

擁有健康、年輕、生命,也就擁有了最大財富,這是非錢財可以衡量的。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幹嘛不高興?”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廣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不正麵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十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八十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了超過一千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歎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

青年愕然無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樣子。

狗急莫跳牆

任何問題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法,隻要運用恰當,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將會一踏糊塗。

有一次,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離職回國,紐約市商會為總領事設宴餞行,美國漢學家夏德應約擔任了那位總領事臨別致辭的翻譯。在紐約商會和中國領事館看來,讓夏德先生擔當此任實在是再恰當不過的。

但是當這位總領事起立致辭時,夏德教授卻為之慌慌失措了,因為總領事說的是滿口的福州話,他一句也聽不懂。事到臨頭,他當然不能向商會當局臨時解釋說中國方言太多,他根本聽不懂福州話。在一瞬間的局促不安之後,教授情急生智,他竭力做出洗耳恭聽的樣子,不僅默不作聲,而且大做其筆記。當領事演說完畢之後,隻見夏氏從容起立,用英語為總領事重新演說一番_一開頭他便說,我(總領事)這次離紐約返國,內心裏充滿了一喜一悲的矛盾。喜的是即將重返祖國與親朋久別重聚,悲的是與紐約請新交舊識從次握別……夏氏如此這般發揮了一氣,說得情文並茂。當夏的“翻譯”演說結束的時候,全場熱情洋溢,掌聲如雷。

棉裏藏針

人都有難得糊塗的時候,尤其在鋪滿鮮花的道路上,別以為自己可以輕易得到如此厚禮!

通常的談判場合,雙方所擺出的陣容中往往有首席代表和次要代表、前台談判代表之分。一方的主談的回答問題,通常要看一看副談的態度或副談的某種暗示,即使他們想非常迅速地把交易做成,也總是表現出一種從容不迫的神態,努力放慢對話的節奏,也就是說,在激烈的談判中要努力尋找緩衝的時間來思考和斟酌,避免倉促中做出不當的決定。

無論是外交談判還是商貿談判,並非人們想像中日常對話那樣,你問我答,快言快語,口惹懸河,而是千方百計爭取時間充分思考,以妥善方式有節奏地回答談判對方的問題,以免出言不慎而導致不良後果。

在1956年的美蘇兩國最高領導人的談判中,蘇共領導人赫魯曉夫自以為比美國總統艾豪威爾聰明,其實,艾森豪威爾正是采取了棉裏藏針的策略。

在談判過程中,不論赫魯曉夫提出什麼問題,美國總統都是表現得似懂非懂,糊糊塗塗,總是先看看他的國務卿杜勒斯,等杜勒斯遞過條子來後,艾森豪威爾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回答問題。當時赫魯曉夫很看不起艾森豪威爾,認為他智力低下,而他自己作為蘇聯領袖,似乎知道任何問題的答案,而無須他人告訴他說些什麼話,所以當場譏諷地問道:“究竟誰是美國的總統?是杜勒斯還是艾森豪威爾?”

其實,是赫魯曉夫錯了,他不了解艾森豪威爾在談判桌上所表現的特點,正是一種棉裏藏針的策略。他這樣做,至少已經充分做到了兩點:即爭取到了思考問題的時間,又獲得了別人的提示啟迪。棉裏藏針,正是一種絕妙的談判策略。

在談判過程中,特別是談判到了緊要關頭,也常常需要故意放慢節奏。如:在回答問題前,提議對方把話再說一遍,把問題解說清楚,預先安排一個打岔的機會,如有客來訪和有電話要接,突然感到口渴要喝茶;或讓對方埋頭閱讀你當場提供的一大堆資料;或者以不知道一些問題為托辭臨時去尋找專家谘詢;臨時替換談判小組成員,以造成談判間歇;不時地休會或者幹脆閉會,用電話或電報向有關領導請示等都是非常奏效的方式。

剛柔並濟虧得活道

在交際場合中會遇上各種各樣的不通情理的人,他們好戲謔作樂,專以挖苦諷刺別人為快。你會任憑對方戲謔,侮辱嗎?

不論是外交場合的談判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會發生一些令人難以預料的局麵和出現一些難堪事,如何去對付這種局麵和事件,如何巧妙地把來自對方的難堪事和自我發生的差錯所造成的難堪事處理得好,實在是一種高明的談判,處世技巧,在人們的生活中,在許多談判場合下,事情的成敗關鍵往往決定於此。

1955年,周恩來總理出席萬隆會議,在某國唆使下的一股國際反動勢力掀起反華叫囂,企圖破壞萬隆會議和與會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頓時會議陷入一片混亂。周恩來作為代表團團長,麵對這嚴峻的場麵,馬上作出了果斷的應變措施,發表了著名的《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補充發言》提出了“求大同、存小異”的觀點和誠意歡迎各國外交使節親自到中國大陸來看看……。由於整個補充發言充滿了誠意和坦率,使那些受蒙蔽的與會國外交使節終於消釋了重要疑慮,轉敵對情緒為友好態度。當周恩來走下講台時,許多國家的代表擁向周恩來,親切握手,稱其為“會議的明星”、“帶來和平的人物”。

在交談中不要顯得笨拙而又無能,回敬的方法要巧、要當,又不會有失文明和破壞氣氛。英國大作家蕭伯納年輕時身體很瘦弱,一次宴會上有一個胖得像豬一樣的資本家取笑他說:“蕭伯納先生,一見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在場的人一聽此話,不免為蕭伯納捏一把汗,而蕭柏納卻彬彬有禮地回答道:“我也一樣,一見到先生,就知道了世界上鬧饑荒的原因。”機敏巧妙的反駁,使在場的人敬佩不已。

投石問路

一個精明的賣主,可以將買主投出的“石子”變為一個良機。凡事如此!

作為買主,他由此可以從賣主那裏得到賣主很少主動提供的資料。來分析商品的成本、價格等情況,以便作出自己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