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隻關心自己,他是一個自私的人,是一個不被人喜歡的人。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必須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別人身上。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強烈的欲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這句話對於"別人"也同樣適用,他人希望得到你的敬慕。如果你過度地考慮自己,就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關心和照顧別人。別人得不到你的關心自然也不會去關心你。
要真正地去關心別人、愛護別人,激勵他們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麵。正如不求報酬做善事但最終有所回報一樣,別人也會加倍的關心你、愛你、接近你。
如果你幫助你的朋友,你必須透過表麵現象,看清他的真麵貌。幫助他達到他內心中所期望的境界,你就可以贏得他的尊敬和信賴。如果在逆境中,你能對一個人表現出理解和關心,不僅是你幫助的人,其他人同樣會對你非常的敬重。
一個人的思想是由行動和語言來表示的,行動有時比語言更直接。大多數人隻關心他人的說話,而沒注意到行動也是一種語言,有時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受到阻礙。
有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傾聽別人的談話。傾聽的藝術是受人喜歡的秘訣之一,當別人有事來找我們時,我們常說的太多。我們總是提出太多的建議,其實大多數時候最需要的是沉默、耐心、寬容和愛護。
受尊敬和受人歡迎的人擁有一種特質,他們懂得如何使別人接受自己。誰做到這一點,誰就能獲得別人的喜愛。所過分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往往使自己不快樂。
有一位著名的演說家,他身高1.68米,和一般男士比身材稍微矮了一點,周圍的人並不以為然,而他自己卻非常在意。由於整天擔心自己比別人矮,他從不與別人一起照相,也不參與社會活動。他變得愈來愈孤僻、畏縮.一次,他在一本書裏讀到了一個藝術家的故事,這個藝術家個性剛毅,他常給那些有心理障礙或麵臨困難的人出主意。他認為要堅信這一原則:想象自己是偉人,祈禱自己是偉人,相信自己是偉人,做事像偉人,那你便會成為一個偉人。
這個故事感動了這個演說家,他開始用一種正確的心態接受自己,現在他不再過分在意自己的身高。後來他認為:"一個人的身高不在於他的腿有多長,或身體有多長高,而在於他是否有智慧和勇氣,那才是最重要的。"那時別人都高於他,看他時需低著頭,但現在,即使是身材高大的人,也不得不持內心裏尊敬他。他成功之處是學會了接受自己,也接受了自己的身高,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自己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如果你經常關心別人,並認為他們很重要,這無疑會增加你獲得成功和幸福的機率,別人也會因此而喜歡你。你必須向他們提供建設性的幫助,同時具備與人溝通的技巧。知道如何幫助別人是一門藝術,一個人如果知道該怎麼做的話,他肯定能獲得別人的感情與尊重。
愛的份量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有關受人歡迎或厭惡的個性分析與研究,後發現,人須具備46項個性特征方能受人歡迎。如此多的個性很難做到,但為了獲得人們的喜愛,必須刻意培養如此多的品質。
有一個外表非常英俊的男子,外表很出眾但卻很少有人喜歡他,這件事很多人都不理解。後來他在和朋友聊天時講出了關於他在人際關係方麵遭受挫折和失意的例子:
他說:"我盡心盡力地去工作,也非常注意人際交往的法則。但不管我怎麼努力,關係總是處理得不盡人意,人們不歡迎我,我深有感觸,這件事令我痛苦難過"。
通過聊天他的朋友發現了他的障礙所在,因為在談話態度中,盡管並不刻意帶有銳利的話鋒,但的確包含有相當程度執拗的批判語調.也就是他的談話中不時表露出自恃清高、甚至目中無人的優越意識.此外他總是習慣性地噘起嘴表示不滿或不同的意見。事實上,這些行為正是他內心想法的真實反映,他的思想的確過於偏執,而且太任性。
"有沒有辦法能夠改變我,使大家喜歡我呢?有沒有辦法能讓我不會無意識的去傷害別人?"
這位男子的內心中存在有太強烈的本位主義,因此,潛在意識中總以利已為首要的,經常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價值,這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此外,他盡管有意識地努力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但事實上,由於他心中潛在的自我意識過高,不自覺流露出冷漠感,所以很難獲得大家的好感或進一步的溝通。對他而言,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消除過高的自我意識,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並以"愛"對待他人。
現實原則,享樂原則
"現實原則"是什麼?
所謂"生活",就是在我們能做的範圍內調整我們願意做的事的整個過程。
嬰兒每次想得到注意而總是哭喊時,他領悟到他的一切所求不被同樣地考慮;成人想買件新襯衣,因為經濟不好而作罷;所愛的女人不願意和自己結婚,而法律又禁止自己強迫她......這些都是意識的願望被外界環境否定的種種形式。潛意識心理裏,某些受享樂原則刺激而產生的欲念常遭到另一個相反的力量的監察。弗洛伊德稱後者為"現實原則"。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個力量,以來統製我們的潛意識裏那些無法無天的要求;並設法改造它們,使之合於周圍的現實世界,那個充滿法律和責任的世界!
"現實原則"的典型例子即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與享樂原則的關係就像堅決的雙親和任性的孩子一樣。
"享樂原則"是什麼?
嬰兒始終企圖要滿足他的每一個願望。不管他是需要母親的擁抱、吃的東西或除去潮濕的尿布,他總知道怎樣讓周圍的人注意地,並了解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心理大體上也像嬰兒一樣,以相同的方式滿足本身的需求--享樂。任格評德所指的享樂並不是一般所謂"有限的個人享受"的意思。他認為這個字包含了任何一種解脫的快感--如情緒痛苦以後的鬆弛或個人潛意識緊張的減除都是。
潛意識心理的願望和需求像嬰兒一樣,對法律、倫理和禁忌也一無所知。生活世界裏的"可以"與"不可以"對它沒有任何意義;它隻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可能是關愛、重視、力量或者其他的某些東西,若不設法得到是絕不甘休的。
這種衝動在每個人的心理深處造成一個"追求滿足力的固定需要--這就是享樂原則"。弗洛伊德以為它是潛意識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
六、吸引財富
每個人都需要財富,但不是需要的人都能擁有它,要吸引財富除了花時間從事研究、思考和計劃外,還要有積極的心態。
萬事開頭難
確定目標容易,難的是采取行動。任何事隻有動起來了才有了成功的希望。
一位63歲的老太婆菲莉皮亞夫人,決定從紐約市步行到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市。她到達了邁阿密市,在那)L一些記者訪問了她。他們想知道,這種長途跋涉的想法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菲莉皮亞夫人答道,"真的,我所做的一切就是這樣。我隻是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一步一步地,我就到了這裏。"
是的,你必須邁出第一步,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去。否則,不論你花多少時間思考和學習,都不會有所收益。
資金少也能得到財富
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之一就是財富,有些人一直以為,我每天做夢都想得到財富,但我一無本錢,二無機會,又無才能,怎麼能得到財富?你也許還會認為:
"所有那些關於積極心態的和消極心態的問題對於要賺得100萬美元的人說來是極好的。但我對於賺 100萬美元不感興趣。"
"當然,我需要安全。我需要足夠的財力,以便生活得很好。當我退休的時候,我需要一筆積蓄,以維持我今後的生活。"如果我是一個公司的雇員,僅靠薪金生活,我又該怎樣辦呢?"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積極心態者應怎麼看待這些問題吧:
你也能得到財富。你既能確保經濟上的安全,又可得到財富,甚至是足以使你致富的財富。不管怎麼說,隻要你能讓你的法寶的另一麵--積極的心態--很好地影響你。
奧斯卡先生是靠工資生活的雇員,然而他得到了財富。幾年前當他退休時,他說:"現在我想要做的事,就是花時間使我的錢為我賺錢。"
奧斯卡先生所用的原則是太平凡了,以致它常常不為人所注意。
奧斯卡先生在閱讀《巴比倫之首富》的時候發現,財富是可以獲得的,隻要你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從你賺得的每1美元中節省下10美分。
(2)每六個月把你的儲蓄和利息或這種儲蓄投資時所得的利潤拿去投資。
(3)當你投資時,你要聽取行家關於安全投資的忠告,這樣你就不致因冒險而喪失你的本金。
讓我們再重複一遍,以上三條正是奧斯卡的致富原則。你且想想這一點吧,從你賺得的每1美元中節省10美分,並進行安全投資,這樣,你就能得到安全和財富。
你應當何時開始呢?現在就做!
現在讓我們把奧斯卡先生的經曆同另一個人的經曆作個對比,這個人有健康的身體,並且讀過一本勵誌書。當他被介紹給拿破侖·希爾時,他已 50歲了。
他笑著對希爾說:"多年前我就讀過你的《思考致富》,但是現在我還是不富裕。"
拿破侖·希爾笑起來了。然後他嚴肅地答道:"你能富裕,你的前程遠大。你必須預先作好準備。為了利用可以利用的機會,你首先必須培養積極的心態。"有趣的是,這個人確實很注意希爾的忠告。五年後,這個人還是不富裕,但他已發展了積極的心態,擺脫了貧窮。他原先欠債好幾千美元,在這五年期間,他償還了債務,並且已經開始用他所節約的錢從事投資。
當他再研究《思考致富》這本書時,他真正地學會認識和應用這本書所提出的原則。
所以,僅僅讀書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於,要樹立積極的心態,要下功失去理解和應用書中所講的那些成功原則,這是你成功的前提。
實現夢想
如果你有值得追求的目標,你隻須找出為什麼你能達到這個目標的一個理由就行了,而不要去找出為什麼你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幾百個理由。你的思想和你說的有關你自己的話能決定你的心態。你的心態也就決定了你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
你想獲得你所想要的東西,還要做到,一旦看準了目標就立即行動,並且要"多走些路"。克裏曼特·斯通自述的親身經曆可以說明這兩條原則:
一個晚上,我正在墨西哥城訪問弗蘭克和克勞迪婭夫婦。克勞迪婭談到:"我盼望我們在加丁區能夠有一所房子."(加丁區是這個美麗的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你們為什麼還沒有呢?"我問.弗蘭克笑著答道:"我們沒有這筆錢."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麼,那有什麼關係呢?"我問道,未等回答,我又提出一個問題:
"順便說一下,你是否讀過一本激勵自己的勵誌書?"
"沒有。"這是回答。
於是我就告訴他們一些人的經曆,這些人知道他們想要什麼,讀了一些勵誌書,聽從書中的意見,然後就付諸行動。
我甚至告訴他倆幾年前我以自己的條件--首次付款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購買了一套價值30000美元的新房子以及怎樣如期付清了房款,我答應送給他們一冊我推薦的書。
弗蘭克和克勞迪婭下了決心.
就在這一年的12月,當我正在我的書房裏學習時,我接到克勞迪婭打來的電話,她說:"我們剛剛從墨西哥城來到美國,弗蘭克和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謝你。"
"感謝我,為什麼?,"
"我們感謝你,因為我們在加。丁區買了一所新房子。"
幾天後在吃飯時,克勞迪婭解釋道:"在一個星期六的傍晚,弗蘭克和我正在家裏休息。有幾位從美國來的朋友打電話來,要我們用汽車把他們送到加。丁區去。"
"恰好那時我們兩個人都相當疲乏。此外,我們在本周早些時候已送過他們到那裏。弗蘭克正準備'請求原諒',這時這本書上的一句話閃現予他的心中--多走些路。"
"當我用汽車送他們通過這人造的天堂時,我看見了我所夢想的房子--甚至還有我所渴望的遊泳池。"
"弗蘭克買了它。"
弗蘭克說:"你可能很想知道:雖然這個房產的價值超過50萬比索,而我的存款隻有5000比索。但我們住在加。丁區新居的費用比住在舊居的費用還要少些。"
"這是為什麼呢?"
"哈,我們買了兩套房間,我們在財產上相當於一所房子。我們將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間的租金足以償付整個房產的分期付款。"
故事畢竟並不十分驚人。一個家庭買了兩套房間,出租一套房間,自住另一套房間,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吃驚的是,一個沒有經驗的人隻要弄懂並應用某些成功原則,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