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畜牧業(2 / 3)

(2)薩西瓦爾種

為深棕色黃牛,偶見有白花斑點,角短。原產於旁遮普地區的中部(包括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部分),現在在卡納塔克、北方邦和中央邦都有飼養。主要供乳用,泌乳期平均為300天左右,產奶量一般為1600公斤,高產的可達4500公斤,閹牛可供役用。

(3)哈裏亞納種

原產於羅塔克、希薩爾、古爾岡、卡納爾等縣和德裏區,現在也有部分純種分布於金德、納巴、巴蒂阿拉、齋普爾、佐德浦爾、洛哈魯、阿爾瓦爾、珀勒德布爾等地。這是一種乳、役兼用黃牛,毛色呈白色或深灰色,體高、體重與信德種相仿,母牛泌乳期230天左右,產奶1000~1900公斤,最高可達4000公斤,閹牛可以用來耕地和拉車。

(4)穆拉種

為乳、役兼用的水牛。毛色大多全黑,少數為棕色,頭頸部、四肢及尾部間或雜有白色,角彎曲,公水牛體重可達600公斤,母水牛稍小,但也有500公斤左右。該品種的母牛是優良的乳用品種,泌乳量在1500~2000公斤左右,高的可達3000公斤,乳脂率6~8%,閹牛役用性能很好。主要分布於旁遮普南部、德裏和北方邦北部,其他邦也有飼養。

(5)塔爾帕卡爾種

最初產於信德東南部幹燥的半荒漠地帶,現已在印度獲得大量的繁殖。分布範圍除拉賈斯坦的馬爾瓦高原地區以外,還向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東北部延伸。這是一種乳、役兼用的黃牛,毛色以灰白為主,產奶1500~2000公斤,最多可達4500公斤,耐粗飼,抗病力強。

(6)坎加亞姆種

其名稱來自科因巴托爾縣的坎加亞姆。這是一種以役用為主的黃牛,灰白色,公牛體高162厘米,體重520公斤;母牛身高144厘米,體重340公斤。母牛產奶量約1300公斤,耐粗飼,公牛使役年限長。

此外,還有吉爾種、坎克雷傑種和昂果拉種等,都是比較優良的品種。

(二)養羊業

印度養羊業包括山羊和綿羊牧養,分布廣泛,飼養分散。主要分布於氣候比較幹燥的西北部半幹旱和幹旱地帶,以及高原的內地。1990年,印度有綿羊5458萬隻,山羊11000萬隻。羊毛、羊皮、羊奶和羊肉是印度重要的畜產品,1990年屠宰綿羊1800萬隻、山羊4100萬隻,共產羊肉57.2萬噸、羊毛3.2萬噸和羊皮14.9萬噸,此外還產羊奶近150萬噸。每年約有一半以上羊毛供出口。

印度的綿羊約有60%較均勻地分布於拉賈斯坦、馬哈拉施特拉、安得拉和泰米爾納德等邦。分肉用和毛用兩大類型。綿羊中的大部分屬粗毛羊,毛長8~12厘米,有色毛占多數,主要作地毯原料。卷毛型的綿羊多為毛用,而多毛型的則多為肉用。綿羊分布大致可分4個地區。

1.北部溫帶區

包括查謨和克什米爾、喜馬偕爾和北方邦的丘陵地區,約有綿羊300多萬隻,占綿羊總數的7.5%,生產由中等到優質的羊毛,羊毛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左右,達200多萬公斤。重要的品種有古雷茲、卡納、巴卡爾瓦爾、加迪以及克什米爾穀地和蘭普爾的布謝爾種等,大部分是由本地種和外國優良品種雜交而成,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雜交種更為廣泛。本區養羊業很大部分實行季節遷徙性放牧,如在喜馬拉雅山山區,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草地可供夏季放牧,2500~3500米之間秋季草木繁茂,可作為秋季牧場,而到冬季牧群回到河穀地帶。

2.西北區

包括旁遮普、哈裏亞納、北方邦的平原部分以及拉賈斯坦、古吉拉特和中央邦。這裏既有低地草地,生長多年生草本植物,如雙花草、蒺藜草、狗牙根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如畫眉草和三芒草等,而且幹旱地區的鹽堿地上還有穀精草、鼠婦草等植物。除天然牧草地以外,尚有10%左右的大田作物播種麵積用於種植牧草和飼料作物,另有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秸稈可作飼料。所以這一地區養羊較多,特別是拉賈斯坦邦飼養綿羊數為全國最多。本區共有綿羊1300多萬隻,占全國總數的32%,除喬克拉和帕塔瓦提所生產的羊毛質量較好外,大多生產質量粗劣的羊毛,年產羊毛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重要的綿羊品種有查克拉、納利、馬格拉、普加爾、馬爾瓦裏、洛希等等。其中洛希羊為長耳羊,無角,毛白色,長10厘米,平均剪毛量公羊為2.25公斤,母羊為1.55公斤。公羊平均體重70公斤,母羊37公斤。此種羊產肉性能好,母羊泌乳量也高,產雙羔較多。

3.南部半島區

包括馬哈拉施特拉、安得拉、卡納塔克和泰米爾納德等邦。有綿羊2100多萬隻,占全國綿羊總數的一半左右。其中50%左右為肉用,其餘生產粗劣的有色羊毛,羊毛年產近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6%左右。主要品種有德幹—貝拉裏、內洛爾、曼迪亞、科因巴托爾等毛用品種和梅奇裏、蘭納德、馬德拉斯紅種、哈桑和特裏奇黑種等肉用品種。德幹羊毛色多呈黑色,少數為灰色或雜色,由混型毛組成,體型小,公羊平均體重34公斤,母羊22公斤,耐粗飼,剪毛量較低,每隻僅為0.3~0.4公斤。尼爾吉裏種已通過與外來品種(美利奴羊、南塘種、切沃伊塔種等)雜交而生產優質羊毛。

4.東部區

包括比哈爾、西孟加拉、奧裏薩、阿薩姆和東部其他各邦。有綿羊320多萬隻,占全國總數8%,大部供肉用,年產羊毛隻占全國總產量的2%。本區沒有自己獨特的品種,多為肉用型,隻能生產少量羊毛,且毛質低劣。

為了提高印度綿羊毛的產量和質量,在浦那成立了羊毛分析研究室,專門從事羊毛的質量研究,提出各種改良措施,如從國外進口優質毛的綿羊。在喜馬拉雅山山區和德幹高原西部,還繁殖進口的美利奴羊與地方種綿羊雜交的品種,如美利奴羊與別卡納爾羊雜交育成席沙代爾羊,公羊體重54~63公斤,母羊體重34~36公斤,剪毛量比原來的單純別卡納爾羊有所提高,公羊剪毛量從3.0公斤提高到3.6公斤,母羊剪毛量也從1.35公斤提高到2公斤左右。目前印度所產的優質羊毛還不能滿足國內的需要,所以每年尚需進口,1990年進口2.5萬噸。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90年印度擁有山羊11000萬隻,約占世界山羊總頭數的1/5。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其中50%以上產於拉賈斯坦、比哈爾、旁遮普、馬哈拉施特拉、北方邦和古吉拉特等邦,以拉賈斯坦邦為最多,約有全國山羊總頭數的17%。山羊除提供皮毛、羊奶和肥料以外,因為廣大的印度教徒禁食牛肉,還是印度肉類供應的主要來源。1990年全國共屠宰山羊4100萬隻,產肉41萬噸,羊皮10萬噸,同年產山羊奶達150萬噸。

印度山羊的主要品種分屬於以下4個組群:

(1)喜馬拉雅山羊

主要分布於克什米爾地區、旁遮普邦和北方邦丘陵區。此種羊毛色為白色,產肉性能良好,每頭羊可產優質絨21~56克。

(2)帕什米納山羊

產於克什米爾,生產一種質地優良的羊毛,其下層絨毛可用來編織婦女用的披巾(印度稱為沙麗)。

(3)平原山羊

包括一些最好的乳肉兼用羊種,比較著名的有馬爾瓦裏、科諾爾和賈姆納帕裏種等。賈姆納帕裏羊毛色為白色,間或雜有黑色;耳大下垂;體型大,公羊體重67~90公斤,母羊也有45~60公斤;母羊泌乳期210天,平均產奶約250公斤,最高可達500多公斤,乳脂率可達6%。奧裏薩東部和北部的山羊適應性強、體型小,但產羔多,一胎常有雙羔或三羔,肉質和羊皮的質量都較好。

(4)德幹高原山羊

除產少量羊奶外,主要肉用,羊的質量屬於中等。

(三)養豬業

印度由於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影響,在50年代初以前,豬的飼養量較少,1950年為391萬頭,後逐漸有所增加。現在除一家一戶飼養以外,政府還經營養豬場和種豬場。如在北方邦的阿裏格爾、西孟加拉邦的哈林加特、安得拉邦的甘納瓦蘭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拉伊等都建立了附有醃肉廠的豬育種站,至第三個五年計劃(1961~1966年)結束,全國已有52個種豬場和140多個養豬農場,第四個五年計劃(1969~1974年)以後,豬場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至1984年,全國豬隻存欄數已達865萬頭,年屠宰量為255萬頭,提供豬肉8.4萬噸,豬鬃3.5萬噸,豬肉產量比70年代初增長了64.7%,以北方邦、比哈爾邦和安得拉邦為最多。但是,與印度人口相比,人均年占有豬肉量僅為0.11公斤,顯然不能滿足需要;若與世界豬肉總產量相比,僅為世界總產量的0.1%。

(四)養禽業

印度的家禽飼養以分散和個體飼養為主,大多數農戶把養禽作為家庭的副業,商品率不高。獨立初期,全國僅有家禽7740萬隻。近年來,在穆斯林、基督教徒、一些部落和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家中,家庭養雞場有所增加,有組織的家禽飼養場朝為大城市市場服務的方向發展。至1984年,全印度已有家禽1.6億隻,比獨立初期增加1倍多,年產禽肉從70年代初的8.3萬噸增至1984年的15萬噸,同期禽蛋產量也從46萬噸左右增至82萬噸。

印度雞的品種多為本國品種,國外引入的純種雞僅占百分之幾。有名的印度鬥雞“阿什爾”在各邦都有飼養,羽毛黑色,間或有深紅色或黃色,公雞體重2.4~2.5公斤,母雞2~3.5公斤。吉大港雞為肉用品種,羽毛白色,體重1.8~2.5公斤。蛋用的布爾薩雞冬季4個月可產蛋55個。印度跑鴨以產蛋多而著名,體型細長,毛黑色,體重2~3公斤,母鴨年產蛋150~200個。

重要的家禽飼養地區有泰米爾納德邦(占全印度家禽總飼養量的25%)、西孟加拉邦(12.6%)、比哈爾邦(11.2%)、阿薩姆邦(8.9%)、孟買地區(8.5%)以及中央邦(6%)。在馬哈拉施特拉、奧裏薩、卡納塔克、喜馬偕爾和德裏等5個邦或地區先後建起了許多家禽飼養場,目前全印度已有邦辦家禽場100多個,縣辦家禽場50多個,還有100多個集體家禽發展區和60多個家禽飼料加工廠,在旁遮普邦的古爾岡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孟買兩地,還建立了與外國協作的規模較大的家禽育種場,進行國外引進種雞純種繁殖及雜交改良。家禽的商品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