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我國古代神話中的東方天帝,偉大的發明者。優羲亦叫太昊。

傳說,古華西氏人中有位長得既美麗又好看的姑娘,十分貪玩。一次,她來到雷澤湖畔盡情地玩耍,發現沙灘上有一隻奇特的腳印。好奇心十足的她,不由地把自己的腳放在沙灘上的腳印中比試大小。從此,她懷有身孕,並生下了一個人頭蛇身的孩子,取名為“伏羲”。

伏羲從小就與眾不同。相傳,在他家不遠的若水河邊,生長著一棵參天的“建木”大樹,樹冠聳入雲端,樹身筆直,百仞之下沒有樹杈,人稱“通天樹”。伏羲在眾多的同齡孩子中間,唯獨他能憋足一口氣爬上大樹,登上藍天,然後再順著樹幹溜下來。伏羲長大之後,本領更加出奇高強,遠近各地的人們都十分敬仰他的為人,成為一名大人物。天帝知道天地間有這麼一位能人,便選派伏羲到東方作了天帝,統轄那裏的一切。

伏羲來到東方天地後,巡視途中發現當地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處理。他找來大神“句芒”,協助他治理東方天地。句芒人麵鳥身,外出時駕兩條巨龍,掌管著春天和萬物的生命。伏羲在治理國家中作出的突出貢獻主要是:

(1)發明魚網。遠古,人們吃的是野果,雖見到魚兒暢遊水中,但苦於沒有捕魚工具,也隻能望魚興歎。伏羲見此情景,決意發明創造出捕魚工具。一天,他意外發現蜘蛛網的作用。受此啟發,他用繩子仿照蜘蛛網織了第一張捕魚的網。用此網捕魚,收獲巨大。伏羲高興地把織網捕魚的方法教給大家。後來,用此網也可捕獲獸物。網的發明創造,改變了古人的生存內容,功不可沒。

(2)發明八卦符號。那時候,人類記事的辦法是“結繩記事”,結果記得混亂不清,滿足不了百姓之需。一天,伏羲端坐在方壇上麵,聆聽著八方之風的聲氣,於是畫出了代表著乾()、坤()、震()、坎()、艮()、巽()、離()、兌()等八種符號,以記載天下萬物。這八種記事符號的每一種都代表著許多事物,簡單易學。伏羲便把自己創出的記事符號,教會人民使用,大大增加了人們之間的交往,有力推動了人類創造活動的深入。

(3)發明樂器,尋天火煮食。伏羲為了讓人民在勞動之餘得以娛樂,便鑽研發明了瑟這種樂器,並製作了一些樂曲。後來,黃帝還曾改造他製作過的瑟。伏羲看到人們生吃肉食,引起各種疾病,憂心如焚。他曆經辛勞,到處尋覓,最終找來天然之火,讓大家把食物煮熟吃,改善了食物質量。為此,人們把伏羲稱為“皰犧”,意為“炮製肉食”。

伏羲在治理東方天地過程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世人讚頌。武梁祠有詩讚曰:“伏羲蒼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