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1
【處方組成】木賊15克,麻黃、紫荊皮、白鮮皮、地膚子各12克,蒼術20克。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適用於各期皮損。
【洗浴方法】將藥搗成粗末,加水煎煮15分鍾,過濾去渣,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每次熏洗15分鍾,手足癬浸泡時間越長越好。
另取一劑搗成粗末,加水減半、煎煮內服分三次服用。
處方2
【處方組成】川芎、土茯苓各30克,沒藥20克,血竭、雄黃各15克,斑蝥10克。
【功效主治】活血逐淤、消腫生肌、攻毒散結、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放入半盆開水中,將皮損部分暴露於盆上麵,熏蒸約30分鍾,溫熱後用藥汁衝洗患處約10分鍾,每周治療1~2次。
處方3
【處方組成】蛇床子、大楓子、白鮮皮、鶴虱、地膚子、金錢草、萹蓄各15克,苦參、五倍子各20克,白礬、花椒、杏仁各9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成粗末,加清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待溫後浸洗患處皮損處。
處方4
【處方組成】蛇床子、生大黃、大楓子、白鮮皮、鶴虱草各15克,苦參30克,黃柏、生杏仁、白礬、芒硝、蟬蛻、蜂房各9克,牡丹皮12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活血化淤、殺蟲止癢,主治各期牛皮癬皮損者。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浸泡煎煮片刻,濾取藥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2次。
處方5
【處方組成】石菖蒲、黃芩、大黃、白礬、艾葉、射幹、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活血化淤、疏散風熱、殺蟲止癢,主治尋常牛皮癬。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成粗末,加水2升浸泡煎煮5分鍾,濾取藥汁,倒入盆中,待溫至40℃,熏洗濕敷,用力揉擦患處。每日兩次,每次30分鍾,每劑連用兩次。
處方6
【處方組成】白礬、花椒各120克,芒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適用於各期牛皮癬皮損。
【洗浴方法】將藥加水10升,煎煮,濾取藥汁,趁熱洗浴。每日一次,可加熱再用。
處方7
【處方組成】百部30克,木槿皮、桑白皮、板藍根、黃柏、金銀花、苦參、大楓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生地20克,丁香、防風各15克,狼毒、蟬蛻各10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燥濕消腫、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瘙癢症。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三次,合並三次濾出的藥液,用文火濃縮成500~700毫升,待溫後擦洗患處。每日兩次。
處方8
【處方組成】土茯苓30克,槐米20克,生地黃15克,牡丹皮、紫草、白茅根、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各12克,黃芩、刺蒺藜、烏梢蛇各1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涼血活血化淤、祛風通絡、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水煎兩次,合並兩次濾取藥汁,用於浸泡淋洗。溫度為30~40℃,每次30~40分鍾,每日1~2次。
同樣再煎1劑,合並兩次藥汁,分成兩份,早晚各內服1次,15天為一療程。
注:若皮疹焮紅,舌紅苔黃者加石膏30克;若皮疹暗紅,舌紫暗或有淤斑者加赤芍、雞血藤各10克。
四、體股癬
體股癬是一種夏秋季多發的皮膚病,以成年人發病率最高,通常能夠及時有效徹底的治療。臨床的常見患者往往由於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形成慢性病程,常規藥物治療難以奏效。
采用中藥洗浴,藥物直接作用於病灶部位,有效地殺滅真菌,改善皮膚瘙癢症狀。
處方1
【處方組成】苦參60克,生百部、透骨草、蛇床子各30克,艾葉、白鮮皮、土槿皮、小蘇打各2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活血止痛、殺蟲止癢,主治體癬、股癬。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1.5升,浸泡30分鍾,微火煎煮20分鍾,濾取藥液,待溫後用毛巾浸取藥汁濕敷及坐浴20分鍾。
藥渣可再煎重複使用一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洗浴1~3個療程即愈。
處方2
【處方組成】藿香30克,黃精、明礬各10克,生大黃2克。
【功效主治】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濕逐淤,殺蟲止癢,主治體癬、股癬。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白醋500毫升,浸泡24小時,煮沸冷卻,用藥液浸洗患處3~4小時,在洗浴期間,五天內不得接觸堿性物質。如肥皂、堿麵、石灰等。
處方3
【處方組成】葛根、白礬、劉寄奴各等量,約為15~30克。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透疹消腫、殺蟲止癢,主治體癬、股癬、皮膚瘙癢。
【洗浴方法】將三味中藥研碎,放入盆中加開水攪拌,待溫後將身體於藥水中浸泡20分鍾,七天為一療程。
處方4
【處方組成】益母草30克,藿香24克,花椒、蒼術、明礬各15克,麥冬12克,大黃6克,白醋100毫升。
【功效主治】祛風化濕、活血消腫、殺蟲止癢,主治體癬、股癬。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加水浸泡,煎煮再加醋煮沸片刻,濾取藥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全身。每天一次。
處方5
【處方組成】石榴皮150克。
【功效主治】石榴皮具有殺蟲抑菌作用,對各種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石榴皮煎湯外洗能治療體癬、股癬。
【洗浴方法】將石榴皮切碎,加水濃煎、外塗或趁熱熏洗患處。每天3~5次。
五、頭癬
頭癬是發生在頭皮的淺部真菌癬病,多見於兒童,傳染性強,根據致病菌種的不同,臨床症狀表現也不同,分為黃癬和白癬兩種。
處方1
【處方組成】蛇床子60克。
【功效主治】燥濕、殺蟲止癢,主治頭癬(白禿瘡)。
【洗浴方法】將蛇床子研碎,加水煎煮,濾取藥液,待溫熱後衝洗頭部。每日一次,也可在衝洗完畢後再敷藥膏。
處方2
【處方組成】花椒10克,白礬20克,麻柳葉250克。
【功效主治】散風祛燥、殺蟲止癢,主治頭癬。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淘米水三大碗,煎煮,濾取藥汁,待溫熱適度時,用藥汁熏洗頭部。每日1~2次。
處方3
【處方組成】黃柏、黃精各適量。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益精血,主治頭癬、炎症明顯、分泌物多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煎煮,濾取藥汁,待溫熱時用藥汁擦洗頭部。每日三次,每次15分鍾。
處方4
【處方組成】博落回60克,白礬30克。
【功效主治】抑真菌、殺蟲止癢,主治頭黃癬。
【洗浴方法】將藥博落回研成粗末,同白礬一起加水煎煮,濾取藥汁,剃去頭發,用藥汁洗頭。每日一次,七天為一療程。
注:博落回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為中藥具有消腫、解毒、殺蟲、抑真菌作用;能治療指疔、膿腫、急性扁桃體炎、中耳炎、頑癬、陰道炎(滴蟲性)、下肢潰瘍等。
六、手足癬
手足癬均屬於淺表皮膚黴菌性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鵝掌風”。
足癬患病率很高,是其他部位癬的主要傳染病灶。症狀表現有水皰型,脫屑型和糜爛型,三者可互相轉化,也可同時存在,伴有瘙癢,以水皰型和糜爛型瘙癢最為劇烈,常因抓破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