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方法】將藥搗爛,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取汁擦揉頭皮片刻,用清水洗滌即可除去頭上的白屑。
處方4
【處方組成】幹燥的桑樹枝若幹。
【功效主治】祛風通絡、利水消腫、烏發美顏,主治頭皮瘙癢、祛頭皮白屑。
【洗浴方法】將幹燥桑枝燒成灰,用溫熱水淋過桑枝灰,取汁液洗頭發,可止頭皮瘙癢,易脫頭皮上的白屑。
處方5
【處方組成】火麻仁、花椒各100克,皂莢皮50克。
【功效主治】活血除濕、潤膚生發烏發、殺蟲止癢,主治頭生白屑、脫發、白發等。
【洗浴方法】將藥炒熟研成末,放入淘米水中加熱濃縮去渣,淋洗頭發用。
處方6
【處方組成】鮮女貞葉500克。
【功效主治】消炎、養陰、潤膚,主治頭生白屑、奇癢。
【洗浴方法】將鮮女貞葉剪碎,加清水3升煎煮濃汁,倒入木盆內,待溫後浸洗頭部,並用梳子梳刮頭皮,每日早晚各一次,通常連洗2~3天,可愈。
處方7
【處方組成】硫黃、生大黃各7.5克,石灰水100毫升。
【功效主治】涼血解毒、生發、殺蟲止癢,主治麵部白屑風。
【洗浴方法】將硫黃、生大黃研成細末,加入石灰水100毫升,混合即成,用此藥液擦洗患處。每日3~4次。
五、白癜風
此病的症狀是人體皮膚部分出現大小形狀不規則的原發性色素脫失斑,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此病中醫稱為“白駁風”,推測可能與精神因素有關,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此病多發於青年人,部分患者可並發斑禿或神經性皮炎。診斷須與汗斑、部分性白化病、局限性硬皮病、單純糠疹等相鑒別,發病後如白斑不斷擴大,有新的白斑形成為逆證。若白斑停止擴大、白斑中心或周圍出現色素,白斑變灰、變褐為順證。
白斑處一般無異常感覺,有時有日曬或遇熱後瘙癢等症狀。
處方1
【處方組成】何首烏、枸杞子、熟地各10克。
【功效主治】補肝腎、滋陰、補益精血,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三味藥研成粗末,加水煎煮20分鍾,濾取藥汁,倒入盆中,用紗布浸取藥汁擦洗患處。每日不限次數。
處方2
【處方組成】斑蝥10隻。
【功效主治】斑蝥辛、熱,有大毒,具有破血逐淤,攻毒蝕瘡,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斑蝥去翅,放入60%白酒中浸泡七天,濾取酒液,用紗布浸取藥液塗擦患處,數小時後患處起皰,3~5日結痂,痂脫即愈。
處方3
【處方組成】補骨脂30克,前胡20克,防風10克。
【功效主治】補腎固精、疏散風熱、降氣勝濕,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補骨脂、前胡浸泡於75%酒精100毫升中,防風浸於50毫升氯仿中,各密封浸泡七天,用三層紗布過濾,取汁避光保存,取藥液塗擦患處。每日兩次。
處方4
【處方組成】豨薟草、蒼耳草、紫浮萍、白芷、紅花、赤芍各10克。
【功效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放入木盆中,待溫後擦洗患處。每日1~2次。
處方5
【處方組成】艾葉30克,膽礬(CuSO4·5H2O)、硫黃各10克。
【功效主治】解毒收濕、祛腐蝕瘡、殺蟲止癢,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艾葉剪碎,膽礬、硫黃研成末同艾葉一起加水浸泡煎煮,濾去藥渣,待藥液溫熱後擦洗患處。每日數次。
處方6
【處方組成】麝香適量。
【功效主治】活血通經、開竅醒神,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麝香研成細粉,加75%酒精浸泡、用棉球蘸取藥汁擦洗患處。每日1~2次,擦洗後切勿用水洗。
處方7
【處方組成】補骨脂30克。
【功效主治】補腎壯陽、固精縮尿、增強免疫和內分泌功能、調節神經和促進骨髓造血,主治白癜風。
【洗浴方法】將藥加75%酒精100毫升,浸泡5~7天,濾除藥渣,得暗褐色藥液,直接塗擦在患處,曬日光浴20~30分鍾。
六、魚鱗病
魚鱗病俗名蛇皮病,是以皮膚幹燥、粗糙、表麵覆蓋如魚鱗樣皮疹為症狀的先天性皮膚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導致血虛風燥或淤血阻滯、體膚失養所致。
此病多對稱發生於四肢伸側,尤其以肘、膝伸側為重,常在冬季加重,夏季減輕或消失。
處方1
【處方組成】側柏葉、蘇葉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平肝疏肝、潤膚止癢,主治魚鱗病、牛皮癬及其他皮膚幹燥脫屑類皮膚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粉末,裝入紗布袋內,加水2.5~3升,浸泡煮沸30分鍾,濾取藥汁倒入盆內,用消毒毛巾蘸取藥汁溻洗或溻後加熱水浸洗。
處方2
【處方組成】僵蠶、蟬蛻各50克,鳳凰衣25克。
【功效主治】祛風通絡、活血化淤,主治先天性魚鱗病。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用雙層紗布袋包好,加水浸泡煎煮兩次,合並兩次濾取的藥液,倒入盆內,加溫水浸泡全身30分鍾,並用紗布浸藥液擦洗患處。每半月浸浴一次,連用一個冬季。
處方3
【處方組成】黑芝麻30克,杏仁、桃仁、蟬蛻各10克。
【功效主治】補肝腎、活血祛淤、疏風散熱透疹息風、潤膚,主治魚鱗病。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水煎煮,濾取藥液、倒入木盆、待溫熱後洗浴。每日一次。
七、硬皮病
硬皮病是一種以皮膚腫脹、硬化,小血管痙攣狹窄為特征的結締組織疾病,一般為局限性和係統性兩種類型。經過紅腫、硬化及萎縮三個階段,受累皮膚常與深部組織固著,不易移動,因而可造成麵貌變形和相應器官的功能障礙,屬中醫學的“皮痹”、“血痹”範疇。
處方1
【處方組成】透骨草12克,石菖蒲、製川烏、製草烏各10克,艾葉、紅花、伸筋草、桂枝各10克。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活血化淤、舒筋活絡、軟堅散結,主治硬皮病,症見皮膚硬化、四肢逆冷、關節痹痛,活動受限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液倒入木盆,趁熱先熏後洗,並作適當按摩。每日兩次,每次20~30分鍾。
處方2
【處方組成】黃芪、肉桂、全蠍、紅花各10克,金銀花30克,製草烏6克。
【功效主治】活血祛淤、溫經通脈、消腫止痛、托毒生肌,主治硬皮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碎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液,倒入木盆,待溫後洗浴患處。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鍾。
處方3
【處方組成】威靈仙60克,蜀羊泉40克,石菖蒲30克,艾葉、獨活、羌活、千年健各20克,紅花15克,食醋500毫升。
【功效主治】溫經散寒、祛濕除痹、活血通絡,主治局限性硬皮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碎末,加水2.5~3升,煎煮,濾去藥渣,藥液倒入木盆內,待溫後洗浴患處,在洗浴時可加適量溫水和醋。每日兩次,每劑可用三天。
處方4
【處方組成】苦參、艾葉、蛇床子、蒼耳子、商陸各30克,地膚子6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消腫散結、殺蟲止癢,主治硬皮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液,倒入木盆,待溫浸泡患處,或用毛巾蘸取藥液濕敷。每日一次。
處方5
【處方組成】伸筋草、艾葉、桑枝各30克,透骨草、劉寄奴、肉桂、穿山甲各15克,蘇木、紅花各9克。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消淤、軟堅散結,主治硬皮病,下肢靜脈曲張,如皮腫等。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裝入紗布袋內,加水浸泡,煎煮提出藥袋,用藥汁洗浴或溻洗患處。隔日一次。
處方6
【處方組成】附子、幹薑、九香蟲各10克,細辛5克。
【功效主治】溫經通脈、理氣散寒、溫腎助陽,主治硬皮病。
【洗浴方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待溫後浸泡患處,或用毛巾蘸取藥液濕敷。每日一次。
八、腳濕氣
腳濕氣多由久居濕地、水濕浸淫,或感染濕毒所致,由於公共用品,如拖鞋、洗臉盆等相互傳染而得,得後腳丫處劇癢,抓後潰爛,滲液流出,腥臭難聞,經年不愈,病程纏綿,給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上帶來很大影響。采用中藥外洗是中藥防治腳濕氣的重要方法。
處方1
【處方組成】白礬20克,大楓子、地骨皮、五加皮、皂角各18克,防風、荊芥穗、紅花各12克,食醋3升。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散淤、殺蟲止癢,主治腳濕氣。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食醋浸泡三天,濾取藥汁,用藥液浸泡腳5~10分鍾,每日3~4次,至醋幹為一療程,洗腳用的盆和擦腳布一定要單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