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月經不調(1 / 3)

一、經前緊張綜合征

經前緊張綜合征是指出現在月經來潮前數日的一係列症狀,如緊張、壓抑、煩躁、易怒、失眠等,一般在月經來潮前7~14天出現症狀,經前2~3天加重,月經來潮後症狀消失,其特點具有周期性。可分為三個類型。

肝氣鬱結型:經前情緒不暢、煩躁易怒、胸脅脹悶、乳房脹痛、舌苔薄白,脈胘等。

脾胃虛弱型:經期前後脘腹脹滿,神疲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不溫、舌苔白膩、脈沉緩等。

腎陰虛型:經前頭暈耳鳴、心悸煩躁、口舌生瘡、手足心熱、腰酸腿軟、麵色潮紅、舌幹、脈弦細數等。

處方1

【處方組成】香附、砂仁、佛手、枳殼、陳皮、蒼術各15克。

【功效主治】燥濕健脾、疏肝解鬱、行氣除脹、溫中止瀉,主治經前緊張綜合征,適用於脾胃虛弱、腹脹便溏者。

【洗浴方法】將諸中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20分鍾,濾取藥汁,坐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

處方2

【處方組成】當歸、柴胡、茯苓、白術、薄荷(後下)、川芎、香附各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

【功效主治】疏肝解鬱、補血活血、補氣利濕、健脾安神,主治經前緊張綜合征,適用於肝鬱氣滯者。

【洗浴方法】采用浸浴療法,將藥研成粗末,加水浸泡片刻,煎煮,濾取藥液,浸浴30分鍾。每日一次。

處方3

【處方組成】黃柏、天冬各20克,生石膏(前煎)、鉤藤各30克、知母、菊花各10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瀉火清肝、除煩,主治經前緊張綜合征,適用於虛熱上浮、麵紅、眩暈者。

【洗浴方法】將藥生石膏加水先煎20分鍾,再加其他搗碎成粗末的中藥,煮沸20分鍾,濾取藥汁,待溫浸浴30分鍾。每日一次。

處方4

【處方組成】各種鮮花,如月季花、玫瑰花、桃花、菊花、水仙花、茉莉花等適量。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理氣疏肝、解鬱、調經,主治經前緊張綜合征。

【洗浴方法】將各種鮮花用開水浸泡,加水調溫度在40℃左右、洗浴30分鍾。每日一次。

二、閉經

女子年逾18歲仍未行經者,稱為原發性閉經,或已行經者而又中斷達三個月以上者稱為繼發性閉經,中醫稱為“經閉”。

閉經可分為全身性疾病所致的閉經、子宮性閉經、卵巢性閉經、垂體性閉經、下丘腦性閉經等。中醫將閉經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心火偏旺型 經閉不行、心煩失眠、尿赤、便秘、舌絳少苔、脈細數。

(2)痰濕阻滯型 肥胖、多痰、經止不行,不孕,四肢倦怠,舌苔淡白而膩、脈滑。

(3)寒濕凝滯型 閉經數月、少腹冷痛、喜溫惡寒,舌苔淡白、脈沉緊。

(4)氣滯血淤型 月經停止,急躁易怒,兩脅脹痛、乳房脹、少腹疼痛、情緒不暢、脈弦。

(5)肝腎陰虛型 閉經、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兩顴潮紅、五心煩熱、盜汗、舌苔少紅,脈沉細。

(6)脾腎陽虛型 長期閉經,麵浮腫,心慌氣短,四肢沉重,手足不溫、畏寒喜暖、腰膝酸軟、納少便溏、舌苔淡白、脈沉細。

(7)氣血陰陽俱虛型。

處方1

【處方組成】益母草、月季花各30克,鮮者加倍。

【功效主治】活血調經、疏肝解鬱、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閉經,適用於血淤濕凝者。

【洗浴方法】將益母草搗碎,同月季花一起加水煎煮,濾取藥液,溫熱浸浴下半身。每日一次。

處方2

【處方組成】雞冠花、山楂各30克,艾葉10克。

【功效主治】行氣散淤、收斂止帶、溫經散寒,主治閉經,適用於寒凝血淤者。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水煎煮,濾取藥液,趁熱浸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

處方3

【處方組成】當歸、元胡、蘇木、川芎、血竭各15克。

【功效主治】活血祛淤,行氣通經,主治閉經,適用於血淤氣滯者。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成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待溫後浸浴下半身。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鍾。

處方4

【處方組成】生地黃、當歸、赤芍、桃仁、五靈脂、大黃、丹皮、茜草、木通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