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子宮疾病(2 / 2)

臨床表現有:腰骶部疼痛或有下墜感,走路、負重、久蹲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嚴重者脫出腫塊不能自動回納,必須用手推納,但是一站立就會有腫塊脫出。

采用藥浴外洗可降低子宮感染,同時有助於消除脫垂子宮的腫脹和子宮回納。

處方1

【處方組成】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黃連、黃柏、蛇床子、白礬各15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消腫散結、疏散風熱、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主治子宮脫垂,並發感染,濕熱下注。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熏蒸、待溫熱後坐浴;浸洗陰道、子宮口。每日兩次,每次20分鍾,10日為一療程。

處方2

【處方組成】苦參、蛇床子各15克,金銀花20克,黃柏9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解毒療瘡、疏散風熱、殺蟲止癢,主治子宮脫垂。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加水煎煮,濾取藥汁,趁熱先熏蒸,待溫後坐浴浸洗外陰和陰道,待症狀減輕,毒邪已除即可停用。

為了治本,以益氣收斂固脫藥為佳,處方如下:

黃芪、黨參、續斷、桑寄生、煆龍骨、煆牡蠣各15克,升麻、柴胡、杜仲炭、車前子、黃柏各9克。水煎內服,每日三次,痊愈即止。

處方3

【處方組成】蒲公英30克,金櫻子15克,蛇床子、石榴皮、烏賊骨、黃柏、小茴香、烏梅、蘇木、五倍子各9克,炒枳殼6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滅菌、補腎固脫、舉陷升陽,主治子宮脫垂,適用於子宮未脫出陰道口外者。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液,趁熱熏洗坐浴。每日三次,每次20分鍾。

此方法洗浴療20次,子宮即可恢複原位,再治療15次鞏固。另外還可配合口服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和人參健脾丸等。

處方4

【處方組成】白胡椒、附子、白芍、肉桂、黨參各20克,五味子、椿根皮各100克。

【功效主治】補益氣血、健脾固腎、溫中散寒,主治氣虛下陷與腎虛不固而致的胞絡損傷,不能提攝而使子宮脫垂。

【洗浴方法】將藥搗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20分鍾,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內,待溫至不燙皮膚時坐浴、浸洗陰部。每日兩次,每次20分鍾。

處方5

【處方組成】枳殼、益母草、黃柏、金銀花各15克,蛇床子、紫草根各9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殺菌、活血消腫、殺蟲止癢,主治子宮脫垂,濕熱帶下量多者。

【洗浴方法】將藥粉碎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兩升,趁熱熏洗坐浴。每晚一次,連用1~2周。

處方6

【處方組成】黃柏、枳殼各15克,白礬40克,石榴皮18克,五倍子20克。

【功效主治】清熱燥濕、行氣除脹、殺蟲止癢,主治子宮脫垂證,適用於濕熱下注者。

【洗浴方法】將藥搗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20分鍾,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內,先熏蒸待溫熱時坐浴,浸洗陰部及陰道。每日兩次,每次20分鍾,連洗兩周。

處方7

【處方組成】升麻、枳殼、當歸、蛇床子、乳香、沒藥、赤芍、赤小豆各40克,五倍子15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理血固脫、活血消腫、殺蟲止癢。主治子宮脫垂。

【洗浴方法】將藥研碎,加清水適量浸泡煎煮,濾取藥汁,倒入木盆內,趁熱熏洗坐浴,浸洗外陰及陰道。每晚一次,每次20分鍾。

處方8

【處方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參、白礬各10克,蛇床子、升麻、防風、艾葉各12克,雄黃6克。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祛風燥濕、助陽升陷、殺蟲止癢,主治子宮脫垂症,適用於濕熱下注者。

【洗浴方法】將藥搗成粗末,加水浸泡煎煮20分鍾,濾取藥液,趁熱熏洗坐浴。每日兩次,連用8~12日。

處方9

【處方組成】苦參、生枳殼、石榴皮各30克。

【功效主治】收澀升提,主治子宮脫垂。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水3升,浸泡煎煮濾取藥汁,趁熱先熏後坐浴,浸洗外陰及陰道。每晚一次。

同時用蓖麻仁3粒,搗爛做成小餅,敷於百會穴。

處方10

【處方組成】麻黃、小茴香各6克,炒枳殼12克,透骨草 9克。

【功效主治】祛濕消腫、通絡固脫,主治子宮脫垂。

【洗浴方法】將藥搗碎,加溫水浸泡15分鍾,煎煮數沸,放入木盆內,趁熱先熏後坐浴,浸洗外陰及陰道,將子宮脫垂部分輕輕還入原位,臥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