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四畫(2)(1 / 3)

中看不中吃

原著

《金瓶梅》第19回:“你本蝦鱔,腰裏無力,平白買將這行貨子來戲弄老娘!把你當塊肉兒,原來是個中看不中吃,蠟槍頭,死王八!”《金瓶梅》第19回:“我早知你這王八砍了頭是個債樁,就瞎了眼也不嫁你!這中看不中吃的王八!”

釋義

外表好看,其實並不好吃。意指貌似強大,實際沒有真本事,毫無用處。

例句

明·單本《蕉帕記》第4出:“龍郎,龍郎!你不要做了個好看不中吃的。”明·吳承恩《西遊記》第20回:“你這個老兒,忒也沒眼色!似那俊刮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吃。想我老孫,雖小頗結實,皮裹一團筋哩!”清·錢彩《說嶽全傳》第75回:“歐陽從善搖動雙斧,劈麵相迎。兩馬跑開,斧棍並起,一來一往,不上十二三個回合,這個番賊,原來中看不中吃的。”清·陸應暘《樵史演義》第27回:“不料中看不中用,兵心懼怯,打聽得北兵很勇,不能取勝,一時逃的逃,掠的掠,竟成瓦解。”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1回:“靳公公滿口罵著:‘這杭子原來中看不中吃!’”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5回:“怪道有人說他家寶玉是外像好裏頭糊塗,中看不中吃的,果然竟有些呆氣。”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什麼如何是好?都攆出去,不要這些中看不中吃的就完了!”清·無名氏《後西遊記》第32回:“看將來果然好一條鐵棒,但恐中看不中吃,且等我試他一試。”

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

原著

《金瓶梅》第99回:“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若還作惡無報應,天下凶徒人食人。”

釋義

古人認為,凡人必須真心做人,誠意做事,千萬不要心存欺瞞。因為你的所作所為,終究為上蒼明察。欺心,指昧心、欺罔。神明,指天神。

出典

宋·王楙《野客叢書》卷29:“舉頭三尺有神明,見徐鉉語。”

例句

元·高克禮《雁兒落過得勝令》曲:“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元·喬吉《兩世姻緣》第2折:“秀才嗬,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元·高明《琵琶記》第27出:“孝心感格動陰兵,不是陰兵墳怎成?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元·無名氏《神奴兒》第4折:“誰著你個逆風兒點火落的這自身燒,便不念自家骨肉自家親,也須知舉頭三尺有神靈。”元·無名氏《張協狀元》第20出:“這般人活命短!舉頭三尺有神明,兩兩分飛阿好悶。”明·徐元《八義記》第37出:“改換衣裝扮道人,遠探公主信和音。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沈受先《三元記》第5出:“一點仁心格鬼神,佳兒早晚下天庭。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梁辰魚《浣紗記》第43出:“誰憐家國一時傾,拿得奸臣恨始平。奉勸世人行好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明·畢恩《三報恩》第20出:“仙詩靈夢兩俱全,巧合渾如有鳳期。凡事勸人休著意,舉頭三尺有神祇。”明·單本《蕉帕記》第26出:“試官有眼總如盲,全靠天公自作成。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郭勳《雍熙樂府》卷11:“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祇,咱人便行一步也有個當方土地。”明·無名氏《白兔記》第3出:“福禮三牲要誌誠,祭賽鳴王果是靈。凡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無名氏《妝樓記》第35出:“作善終須有善報,作惡還須有惡刑。凡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無名氏《和戎記》第30出:“一表君臣之義,二全夫婦之情,三顯昭君貞節,真個是成功天地。正是: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4回:“走路的聽得這異事,兩個錢買一本,倒教人做了一個月極好的生意。這正是那兩句成語合得著: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明·無名氏《警世陰陽夢·陰夢》第5回:“道人立在二門上,看得明白,隻把舌頭伸,歎道:‘正是:天網恢恢毫不漏,舉頭三尺有神明。’”明·無名氏《開辟演義》第17回:“龍王領命而去。正是:莫道陰陽無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清·陳天池《如意君傳》第30回:“為人切莫要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若還作惡無報應,天下凶徒人食人。”清·陳飛霞《陰陽鬥》第16回:“為人作事有天知,莫道前因有所欺。善惡到來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祇。”清·無名氏《繡鞋記》第10回:“無端被陷實堪憐,同室操戈隻為錢。一任欺淩人不畏,舉頭三尺有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