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五畫(3)(3 / 3)

左右是左右

原著

《金瓶梅》第29回:“你這等推幹淨,說麵子話兒!左右是左右,我調唆漢子也罷,若不教他把奴才老婆漢子一條棍攆的離門離戶也不算,恒數人挾不到我井裏頭!”

釋義

無論左邊還是右邊,反正都是如此。意指橫豎就是這樣,下定決心,毫不猶豫。

例句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2折:“左右是左右。將著這一軸美人圖獻與單於王,著他按圖索要,不怕漢朝不與他。”元·馬致遠《青衫淚》第2折:“左右是左右。員外多拿些錢來,我嫁與你將去。”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17:“事到其間,過遷也沒了主意。左右是個左右,不是他,便是我,一發拚了命吧!捏起兩個拳頭,沒頭沒腦,亂打將來。”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6回:“左右隻是左右,不可放過了他。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裏點個火,望裏麵四下焠著。”

巨廈之崩,一木不能支

原著

《金瓶梅》第24卷:“大勢已去,時不財來。巨廈之崩,一木不能支!洪河已決,掬壤不能救。”

釋義

眼看著大廈將要倒塌,僅靠一根柱子怎麼能支撐得住呢?喻指大勢已去,形勢危急,靠個人力量難以扭轉困局。

出典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徐稺傳》卷53:“臨訣去,謂容曰:‘為我謝郭林宗,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

例句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或謂和嶠曰:‘卿何以坐視元裒敗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門,拉拶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文中子)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也’”。唐·杜甫《水檻》詩:“扶顛有勸誡,恐貽識者嗤。既殊大廈傾,可以一木支。”宋·李之儀《鑒然亭》:“溫公天下士,百計興艱危;大廈勢已傾,意欲一木支。”元·王義山《挽竹薌龔侍郎》詩:“一木難支大廈傾,闔門判卻赴波鯨。”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地輿》卷1:“獨立難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廈;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關。”明·梁辰魚《浣紗記》第20出:“我一身去國常回顧,若使齊事了便歸鄉土。隻怕大廈將傾,一木怎扶?”明·吾邱瑞《運甓記》第7出:“三尺青萍,素負斬邪之誌;一腔赤膽,每懷報國之忠。隻是將傾大廈,非一木能支。”明·朱鼎《玉鏡台記》第12出:“吾曹縱有擎天手,隻恐大廈終非一木支。”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目今庫藏空虛,民日生怨,軍心俱離,縱有良將,其如人心未順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5回:“天地反複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穀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明·熊大木《唐書誌傳通俗演義》第10回:“大廈將顛,非一木可支。隋失其德,民叛士散,天下之勢,郡守所知。”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豈不聞古人有言: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你看我手下雄兵十萬,猛將千員,替天行道,濟困扶危,早來就降,免汝一死!”清·李漁《玉搔頭》第10出:“隻恐怕千間大廈,非一木可以支撐。那時節呼應不靈,求援無策,如何是好?”清·王城《提督陳忠湣公殉節詩》:“一木難支大廈傾,將軍殉節萬民驚。”清·葉廷管《鷗波漁話·劫灰錄》:“芾翁題一律雲:一木難支大廈傾,東南半壁盡降城。”清·俞萬春《蕩寇誌》第98回:“一木焉能支大廈!賊勢如此猖狂,曹州地方遼闊,偏又遇著這一個高知府,本城紳士中又無勇敢之才,又可惜天河樓的武解元上省去了,如何是好?”民國·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25回:“早知一木難支大廈,但因名義至此,死不足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