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五畫(4)(1 / 2)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原著

《金瓶梅》第47回:“善惡從來畢有因,吉凶禍福並肩行。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釋義

平生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心裏就平靜踏實;即使半夜有人敲門,也不會擔驚害怕。

例句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3折:“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自家劉衙內孩兒。俺二人自從到陳州開倉糶米,依著父親改了價錢,插上糠土,克落了許多錢鈔,到家怎用得了?”元·無名氏《黃花峪》第4折:“白日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自家蔡衙內的便是。我這兩日有些眼跳,著這梁山泊夥人攪的我不自在。”元·無名氏《盆兒鬼》第2折:“為人本分作經營,淡茶粗飯心自寧。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明·楊景賢《西遊記》第1本第3出:“念佛修行去誦經,誰知處處有神明。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明·吳德修《偷桃記》第18出:“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我因謀人妻子,今日聞說出下榜文拿我。”明·吳世美《驚鴻記》第8出:“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若還作了些些事,白日青天也動情。”明·欣欣客《袁文正還魂記》第19出:“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我不驚。罷了!這個是冤枉事,不好做。”明·許自昌《水滸記》第17出:“日間不幹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晁兄,你那黃泥岡上的事已露了,本府差人來縣中,叫添人協拿。”明·張鳳翼《灌園記》第25出:“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是誰,又是許多人馬?”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38:“正要稱意停眠整宿,隻聽得有人敲門。正是: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33:“後生,你去不得。你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便去何妨!”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5:“十來個賊,不曾走了一個,多被捆倒。正是:日間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明·周楫《西湖二集》卷13:“說著王立大驚,渾身冷汗。果是:日間不幹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明·羅懋登《西洋記》第47回:“黃鳳仙接了飛票,嚇得魂不附體,隻恐怕泄漏了昨夜的機關。這正是:為人莫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明·吳遷《新民公案》卷2:“自古說:為人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烏七聽得說八月所幹之事,心便慌了。”明·無名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後生,你去不得!你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明·無名氏《風流和尚》第10回:“你是那庵裏女僧,來此何幹?正是: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打門心不驚。”清·袁於令《西樓記》第34出:“日間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呀,老爺回來了!”清·王浚卿《冷眼觀》第26回:“大約是說的上等人捫心午夜,暗室無虧,本來無須鬼神鑒察,即俗語為人不做欺心事,黑夜敲門心不驚之意。”清·吳貽先《風月鑒》第11回:“大爺的話說錯了,為人不作虧心事,何怕半夜鬼敲門。我姑奶奶有什麼子說你的,你想想你有什麼可說的,姑奶奶就說你什麼。”清·黃瀚《白魚亭》第10回:“左想右想,沒甚來由,也不管他,大著個膽子說道:‘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清·王夢吉《濟公全傳》第167回:“俗言有這兩句話說的不錯,心裏不做虧心事,不怕三更鬼叫門。心裏沒病,不怕冷言侵。”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9回:“自古道:為人莫作乖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叵耐自己從前得香屏之時,他卻攜了晉大人一份家貲,卻有二三十萬上下。”清·無名氏《生綃剪》第9回:“善惡從來報有因,吉凶禍福並肩行。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免吃驚。”

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原著

《金瓶梅》第25回:“金蓮道:‘我若是饒了這奴才,除非是他肏出我來。’正是: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金瓶梅》第87回:“提了樸刀,越後牆,趕五更挨出城門,投十字坡張青夫婦那裏躲住,做了頭佗,上梁山為盜去了。正是: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