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平生不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世上也就不會有人憎恨自己。切齒,喻痛恨。
例句
宋·邵雍《詔三下答鄉人不起之意》詩:“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斷送落花安用雨,裝添舊物豈須春。”宋·吳曾《能改齋漫錄》逸文:“邵堯夫居洛四十年,安貧樂道,自雲未嚐皺眉,故詩雲: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元·無名氏《張協狀元》第42出:“你如今赴梓州任所,我相公也判梓州。咦!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明·邵璨《香囊記》第11出:“叵耐書生謗大臣,管教漂泊陷邊塵。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明·吳德修《偷桃記》第18出:“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終無切齒人。下官董偃是也。適才行過村市之中,人煙輳集之處,見有一榜,乃是東方朔奏過朝廷,通行天下,訪拿我與黎牛。”明·範受益《尋親記》第5出:“平生莫作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君無子孫,休把陰騭損。”明·汪廷訥《天書記》第20出:“我且先賺出他天書,後行胸臆,有何不可?正是: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明·湯顯祖《邯鄲記》第23出:“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自家京城巡捉使,為抄劄盧家有功,超升外織作坊一個大使。”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34:“自此周廷章無行之名,播於吳江,為衣冠所不齒。正是:平生不作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明·無名氏《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你與我叫住那排軍,我相問則個。正是: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清·無名氏《定國誌》第3回:“今日今時輕太子,他年他日受天刑。人生不作鎖眉事,世上須無切齒人。”
平地裏起風波
原著
《金瓶梅》第12回:“你信淫婦言語,平地裏起風波,要便搜尋娘?還教人和你一心一計哩!你教人有那眼兒看得上你!倒是我不依你。”
釋義
意指突然間發生了意外情況。
例句
唐·劉禹錫《竹枝詞》:“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唐·杜荀鶴《將過湖南經馬當山廟因書三絕》詩:“隻怕馬當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風波。”宋·蘇轍《思歸》詩:“兒言世情惡,平地風波起。”宋·李之儀《和遊一人泉》詩:“新詩解人頤,秀若披雲鬟。突然不可揖,平地翻波瀾。”宋·無名氏《賀新郎·張縣尹美任》詞:“驀地風波平地起,算十常、八九乖人意。”元·張翥《不係舟漁者陳子尚自號》詩:“人情平地波瀾起,身世空虛日夜浮。”元·關漢卿《魯齋郎》第2折:“正青春似水,嬌兒幼女成家計,無憂慮,少縈係;平地起風波二千尺,一家兒瓦解星飛!”元·關漢卿《魯齋郎》第4折:“想人生平地起風波,爭似我樂清閑支著個枕頭兒高臥。”元·賈仲明《玉壺春》第2折:“走將來平白地生波浪,睜著一對白眼睛,舒著一雙黑爪老,掿著一條黃桑棒。”元·施惠《幽閨記》第28出:“艱共險,愁和悶,要躲怎躲,到如今尚有平地風波。”明·張鳳翼《紅拂記》第17出:“爭言天塹難飛渡,全憑地險關逾固。那些個山似洛陽多,平地起風波。”明·孟稱舜《嬌紅記》第28出:“怪他心事忒多端,欲寄音書把雁瞞。青鳥銜來雲外語,管教平地起波瀾。”明·周楫《西湖二集》卷5:“那妻子若是個老實頭便好,若是個長舌婦人,翻嘴弄舌,平地上簸起風波,直弄得一家骨肉分離,五倫都滅絕了,豈不可恨!”清·德壽山《單弦牌子曲·馬介甫》第2本:“終日裏提心吊膽,一晃有一個多月,紙裏邊焉能包火,平地裏又起風波,大奶奶雌威大振,把馬生來幹涉。”清·李漁《蜃中樓》第10出:“你為多情生掛礙,我從平地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