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十畫(4)(1 / 3)

賊人膽兒虛

原著

《金瓶梅》第35回:“賊人膽兒虛,自知理虧,拿了他箱內一套織金衣服來,親自來盡我,我隻是不要。”《金瓶梅》第83回:“賊短命,既不與他有首尾,賊人膽兒虛,你平白走怎的?”《金瓶梅》第85回:“你使性兒不進來,和誰憋氣哩!卻相是賊人膽兒虛一般。”

釋義

那些做盜賊的人,心中膽怯,神情極不自然。意指做壞事的人,唯恐敗露,心中不安。

例句

宋·悟明《聯燈會要》卷27:“卻顧謂侍者曰:‘適來有人看方丈麼?’侍者曰:‘有。’師曰:‘作賊人心虛。’”元·白樸《牆頭馬上》第4折:“躊也波躕,賊兒膽底虛,又怕似趕我歸家去。”元·賈仲明《對玉梳》第3折:“這的是你財上分明大丈夫,賊兒膽底虛。”元·馬致遠《任風子》第2折:“原來這害丹陽刺客心頭怕,殺劣馬賊人膽底虛,使不著膽大心粗。”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2折:“哎!你個義子休心怕,你正是賊兒膽底虛。”元·無名氏《神奴兒》第3折:“他為甚的便慌篤速,一句句緊支吾?你正是賊兒膽底虛。”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16:“俗語道:賊人心虛。壽兒被太守句句道著心事,不覺麵上一回紅,一回白。”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4回:“這分明是賊人膽虛。這悶氣,我受不的!”明·羅懋登《西洋記》第56回:“這正叫是:做賊的膽下虛。他隻聽見佛爺叫聲金毛道長,他就一朵祥雲一齊兒竟轉北天門上去了。”清·張春帆《宦海》第7回:“那少年男子做賊心虛,提著一個包裹,先自逃走。”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7回:“這夏鼎賊心膽虛,猛可的嚇了一跳,不覺的立住了腳。”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冒得官畢竟賊人心膽虛,一聽話內有因,便漲紅了臉,一句對答不上。”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0回:“回家之後,雖說有馬老爺教他的一派胡言可以抵製,畢竟是賊人膽虛,見了太太總有點扭扭捏捏說不出話來。”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0回:“這個毛病,起先人家還不知道,這又是他們做賊心虛弄穿的。”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4:“做賊人心虛,人而做賊,已無人心矣,遑問其虛與不虛哉?然賊者,習也;心者,性也。習相遠而為賊,性相近而猶虛。”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原著

《金瓶梅》第20回:“李瓶兒尚不知墜他計中,每以姐姐呼之,與他親厚尤密。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金瓶梅》第72回:“常言道: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老婆還有個裏外心兒,休說世人。”

釋義

對人說話要有所保留,處世要存有戒心,有所提防,不可表露全部心意。佛教禪宗指話語不可說盡,應盡量暗喻隱含。

出典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15:“上堂:‘太陽東升,爍破大千之暗。諸人若向明中立,猶是影響相馳。若向暗中立,也是藏頭露影漢。到這裏作麼生吐露?’良久曰:‘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參上堂世法裏麵謎,卻多少人佛法裏麵醉。”

例句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如今俗語雲:逢人且說三分話,隻此便是忠。”元·高明《琵琶記》第30出:“笑伊家短行,無情忒甚,到如今,兀自道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明·範受益《尋親記》第16出:“作惡須防災禍侵,勸君仔細自沉吟。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明·陸采《明珠記》第31出:“自古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我心上為無雙小姐舊約,指望偷出宮中,再成夫婦。”明·沈璟《義俠記》第5出:“落盡紅芳又綠陰,膩紅愁態靜中深。從今莫說三分話,已自全拋一片心。”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低低用幾句真言挑出,挑出他真情肺腑,畢竟那阮三說也不說?正是:人前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32:“孫富教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明·安遇時《包龍圖判百家公案》第28回:“大抵開元不可輕,口能招禍又傷身。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清·袁於令《西樓記》第29出:“那時功德圓滿,隨即自盡便了。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清·李雨堂《萬花樓》第5回:“還有一言,你可曉得?古語雲: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清·徐震《賽花鈴》第6回:“紅生一時失卻檢點,便把方公前日訂姻一事,並方蘭平昔妒忌因由,備細說了一遍。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豈可全拋一片心。”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1回:“俗語說得好:逢人隻說三分話,路上須防人不仁。足下方才這話,幸撞著小弟的耳朵裏,若遇了別人,不大不了的!”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回:“一言抄百語,你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切記,切記!”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16回:“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蓮花落,蓮花落。”清·四橋居士《隔簾花影》第10回:“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哩哩,蓮花蓮花落。”清·無名氏《山水情》第4回:“方才我描過他,實是有理得緊。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清·無名氏《杏花天》第9回:“悅生道:‘芳卿之論,果是金石。其乃知機人也,令當銘刻。’正是:逢人慢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清·無名氏《巧聯珠》第9回:“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莫道隔牆無耳聽,須知窗外豈無人。”清·無名氏《醒夢駢言》第6回:“(張維城)怕人家笑他沒福,隻推葬後人口欠平安,因此打算要遷。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