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當不良行為發生時,不必解釋為何要遵守規定。若要解釋,則應在孩子違反規定前或不良行為終止後。當詹妮弗仍在沙發上蹦跳時,不要這樣對她說:“你不應該在沙發上蹦跳。它很貴,我們還欠著公司的錢。沙發的彈簧會變鬆……”相反,您隻需對她說:“從沙發上下來!”
在您下達命令後,詹妮弗可能會聽從命令並從沙發上下來。但讓我們假定詹妮弗可能不遵從您的命令。她可能想試探一下您究竟用什麼來維持您的命令。不要用嚴厲的懲罰或威脅來製止她,否則有可能會使已經很棘手的親子關係問題更加複雜。
●孩子需要紀律約束與愛
紀律約束是指教育孩子自我控製和改善行為。孩子從您的愛和紀律約束中學會自尊與自控。我們用紀律來約束孩子是因為我們愛他們,我們希望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能力的人。要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這需要愛心、知識、努力與時間。本書將教給您一些改變孩子行為的基本原則以及幫助孩子的實用技巧。但如果要真正有效地幫助孩子,您必須反複運用這些技巧,同時,您必須付出努力、時間和愛心。
●父母未能管教孩子的原因
有多種原因使一些父母不能用紀律去約束、管教他們的孩子。這些父母必須了解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怎樣去克服、解決。如果您不首先改變自己的行為,那您也別指望孩子會改變他的行為。下麵是父母覺著難以改變自己行為的各種原因。
①絕望的父母。這類父母感到他們的孩子無法改變,並且總會產生不良行為。因此放棄對孩子的管教。
某天放學以後,威廉斯太太與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凱文的老師談論凱文的事情。威廉斯太太總是向別人抱怨她兒子的不良行為,但她從未試圖去真正管教自己的兒子。
當威廉斯太太與凱文的老師談話時,凱文正在走廊的那頭靠近大垃圾桶旁玩耍。威廉斯太太說:“我拿凱文毫無辦法,他從不做他該做的事情。”
在媽媽與老師交談時,凱文則在大垃圾桶中鑽進鑽出。
凱文的老師說:“您看凱文在幹什麼?他正在鑽垃圾桶!”威廉斯太太回答道;“是的,他總是做那種事情。就在昨天,他跳到泥坑裏而且……”
母親從未給凱文下達命令,如“離開那個垃圾桶!”她從未要求孩子停止他正在幹的事情。她也從未主動地幫助凱文改進不良行為。媽媽已對兒子不存希望了。
②非對立的父母。這類父母刻意避免與孩子對立,有時很害怕因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而將失去孩子的愛。當聽到“我恨你”、“你是個極壞的爸爸!”或“我真希望有個新爸爸!”時,父母被完全擊垮了,管教孩子的意願也被削弱了。
③精疲力盡的父母。這類父母看上去似乎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處理活動過度或行為不良的孩子。有些父母可能是單身家長,要整天工作。精力不充沛的父母經常會有短期或長期的抑鬱症狀。“他從哪兒得來的那麼大的能量?當然不是從我這兒。我總覺著精疲力盡——尤其當我看到他時……”
④ 內疚的父母。這類父母因孩子的行為問題而自責;當他們試圖去懲罰孩子時尤感內疚。自責與內疚阻止了父母去教育孩子。這類父母變得更被動,對孩子更放任。
⑤發怒的父母。許多父母在懲罰孩子時會變得心煩意亂並發怒。因為他們無法在懲罰孩子時不生氣、不心煩,所以他們索性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熟視無睹,以免動怒。但是,暫時隔離法可以幫助父母心平氣和地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教養孩子和維係家庭是一個困難且有挑戰性的任務。心理學家以及其他專家能夠幫助父母逐步了解自己及其家庭,並幫助他們改善教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