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如何度過“多事之秋”(2 / 2)

秋季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並盡可能少食用蔥、薑、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滯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早秋季節,氣溫仍然較高,是蚊蠅滋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時期,食物極易腐敗變質。兼之人體胃腸功能經盛夏消磨,處於一年四季中的低穀期,飲食稍有不慎,即可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杆菌腸炎、冰箱性腸炎等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所以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品汙染,把住“病從口入”關。不吃生的、腐敗的和未煮熟的食物,盡量少吃海鮮類食品;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時要清洗消毒。

精神調養秋季人們的情緒通常不太穩定,心情煩躁,因此,要注意精神調養,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寧靜。秋季氣溫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萬物開始蕭條,人們在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中情感容易悲傷,如再遇上不順心的事,極易誘發消沉的心緒。臨床中也發現,秋冬季節也是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等症易高發的季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正確把握自己,學會自行解脫,保持心情舒暢;可與親朋好友走出戶外,參加如郊遊、登高賞景等有意義的活動,也可參與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以豐富生活的內容。

起居調養秋季適當早起,可以預防腦血栓的發病。秋季氣候幹燥,容易導致口幹咽燥、便秘等症,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入睡後腹部要蓋被,以防受涼,誘發感冒、腹瀉。要注意室內通風。由於秋季氣溫下降,不少人家關門閉窗,以保室內溫度,這樣做可能使室內加重汙染,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頭痛、頭暈、鼻竇不適、畏光、流涕、惡心和胸悶等症狀。因此,不宜終日閉戶,天涼也要多開窗通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要在居室內吸煙,以減少汙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廚房最好安裝排風扇,使油煙及時排出室外。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勤灑水,以調節室內濕度。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使機體有較強的免疫力。

運動調養秋季日照充分,景色迷人,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遊的黃金季節。早晨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適量的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適當增強鍛煉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增強抗病能力。人們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身體好的可以選擇爬山、釣魚、郊遊等活動,而身體較差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項目,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氣功等。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如青年人可以打球、爬山、遊泳等,年老體弱者則可以打拳、慢跑、散步、做操等。堅持鍛煉身體,可以增強正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