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秋季養生之起居保健(1 / 3)

中醫秋季養生之起居保健

這在秋天顯得特別重要,主要是秋天的氣候變化太大,早秋以熱、濕為主;中秋前後較長一段時間又以燥為主;而到了深秋、晚秋,卻又以涼、寒為主。因此,人們在睡眠、穿衣、護膚、居住等起居的各個方麵,都要提高警惕,注意養生。

一是衣服保健。夏去秋來,涼風習習,雖涼還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煉。這和讓小孩常常三分饑與寒是一個道理。如果觀一葉落而知秋,早著裘棉,那時穿上去就脫不下。隨著寒冷的加劇,就會越穿越多,禦寒的能力越來越差。那些冬天下水遊泳的人,為什麼那麼經凍呢?他們不就是從秋天開始天天鍛煉挨凍,逐漸增強體質,適應氣候變化的嗎?所以,“秋凍”乃是含有積極意義的健身辦法,是古今養生都十分強調的秋天養生方法。所謂“秋凍”,通俗地說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這樣,就避免了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泄,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守的養生需要。當然“秋凍”還要因人。因天氣變化而異。若是老人、小孩,由於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進入深秋時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氣溫驟然下降,出現雨雪,就不要再“秋凍”了,一定要多加衣服。

當然“秋凍”的含義不僅僅在穿衣保健方麵,而應從廣義上把它引申為秋天的一個養生原則,即在秋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注意一個“凍”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秋天,由於天氣多變,有寒熱之異,溫燥、涼燥之別,故衣服的增減要適時。古語雲:“飲食以調,時慎脫著”;“避色如避難,冷暖隨時換”,指的就是要隨時注意根據氣候加減衣服。秋季有時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要保持體溫恒定,就應多預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

二是護膚保健。每天秋季,隨著天氣的變冷,人的肌膚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變化,血液循環變慢,皮膚幹燥,容易出現細碎的皺紋,尤其是在眼睛周圍。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對皮膚的護理。

精神美容法:這是由於皮膚的美醜與人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當人精神緊張、優愁、煩躁不安時,臉上就很容易出現麵疤和褐斑。皮膚的變化之所以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主要是因為荷爾蒙的分泌與自律神經的平衡可因心緒的變化直接反映在皮膚上。所以,想要美麗固然需要借助化妝品,但精神上的美容法也不容忽視。

中國有句俗語:“笑一笑,十年少”,這說明笑是一種最直接、最基本的美容法。當人心情愉快,喜笑顏開時,必然會麵色紅潤,容光煥發。這是由於人在笑時,其表情肌的舒展運動,可以使笑者的麵部肌肉及皮膚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因而加強了麵部皮膚的彈性。因此,國外現已有人將笑列入了體育美容之列。既然心情的好壞會影響人內分泌的平衡,因而是決定著皮膚美麗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故當心情不佳時,應適時地進行心理上的放鬆和積極的自我暗示,將鬱悶的心情轉為開朗,在精神上達到美容之效果。

藥物美容法:按給藥途徑,可分為外用和內服兩類。按作用部位,可分為顏麵肌膚美容劑,五官美容劑,毛發美容劑,形體美容劑,美化氣味劑等。按用藥目的,可分為保健和治療兩大類。按劑型不同,可分為膏劑、粉劑、糊劑、液劑、乳劑、湯劑、丸劑等。按具體功用,可分為潤膚悅顏,抗皺駐顏、增白瑩麵、嫩手護膚、明目益瞼、扶睫生眉、榮唇豔口、健鼻護耳、潔齒牢牙等類型。按方劑來源,可分為宮廷秘方、仙士效方及民間驗方等。由上可知,藥物美容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裏隻舉例談一下。

聖惠麵脂方:杏仁(湯浸、去皮尖)200克、白附子未90克、密陀僧(研細)、胡粉(研細)各60克、白羊髓250克、珍珠未一克、白鮮皮未30克、酒300毫升、雞蛋白7枚。上藥先以杏仁入少酒,研如膏,又下雞子白研一百遍,又下羊髓研二百遍,後加入諸藥未,漸漸加入酒,均研細,盛於瓷盒中。每夜以漿水洗麵)拭幹後塗之,本方令麵色悅澤如桃花紅光。

地黃美容丸:生地黃不拘多少,白蜜適量。取生地黃洗淨,搗爛絞汁,將汁用微火久煎,使之成幹糊狀時加入白蜜再煎,直至煎得可以做成丸子為止,取出做成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溫米酒送服15~20克,一日三次。本方久服青春常在,膚麵清秀,“服百日麵如桃花”。

杏仁美容膏:杏仁100克、滑石粉200克、雲母粉100克、香白芷50克。先將杏仁、香白芷焙幹研細粉,再與滑石粉、雲母粉混合拌勻,然後加適量蜂蜜調成軟膏。每日塗敷麵部少許。本品潤澤肌膚,治麵容幹燥無澤或麵部有黑點者。

花粉煎外擦法:花粉10克。水煎30分鍾時取汁,蘸汁外擦麵部,每日一次。本方潤膚美容,可治療皮膚粗糙、過敏、雀斑、黑斑。

容顏不老方:生薑800克、大棗250克、晶鹽川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茴香200克。上藥共搗成粗未,和勻備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沸水泡服。功能健脾胃、調營衛、益氣血,有抗衰駐顏之功,令人容顏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