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民國時期(16)(2 / 2)

當時,該班有演職人員:

須生:武惠仙、王永年。

花臉:老二百五、春林。

小旦:夜明珠。

生角:三兒生、誌海、明月生、二搗蛋、三搗蛋。

鼓板:狗蠻師傅。

呼胡:劉柱。

箱班主:魏金順。

每天兩開戲,白天黑夜不能安然一時,常有鬼子、漢奸、特務來搗亂,不是打罵藝人,就是汙辱女演員,把個戲園攪得烏七八糟。演員提心吊膽,觀眾人心惶惶,自然營業不佳。就這樣苦打苦熬,整整忍受了八年,實在苦不堪言!許多名老藝人,忍受不了那班豺狼禽獸的摧殘和生活的折磨,相繼含恨離開人間。三兒生、蓋天紅、老十四紅、拉麵紅、說書紅、南路紅、馬來源、一聲雷、任村黑、喬金仙以及滿堂、油漢、銀柱、萬金、喜福則、狗蠻等就都是在這時期因受折磨和被迫害致死的。

倘若沒有日寇的橫行肆虐,這些名藝人是斷然不會相繼過早去世的,實在令人痛惜!這些名家的作古,帶去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無疑對晉劇事業是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抗日戰爭勝利後,山西政權仍然掌握在土皇帝閻錫山手中,廣大藝人更是苦上加苦,朝不保夕。在榆次,閻匪指令“國民兵團”領導戲園,每日演出兩場,演戲收入都讓當官的拿走了。演員們責問他們,兵團團長吳文燦競競說他們奉命保護戲園,收入都供給演員們工資、口糧和生活了。事實上,藝人們連肚皮都填不飽,那有什麼工資和口糧?

每天開戲前和散戲後,全體藝人要列隊迎送“大令”(即閻軍壓園子的頭兒),感謝他們“保護戲園”有功。稍有遲慢,掌班人首先就難免一頓皮肉之苦。更有偽兵常常在演出時故意搗亂、尋事,演員時時處在心驚肉跳的緊張狀態,哪能演好戲?加上當地的一些孽種——便衣、特務、漢奸,更是狗仗人勢,如狼似虎,每天飲酒作樂,喝得酩酊酸大醉,橫衝直撞,恣意鬧事。你還不能反抗,一吭聲就保不住大禍臨頭!

那時社會混亂,物價飛漲,一天就能漲幾回,一二十塊錢才能買到一塊豆餅,藝人們掙不來錢,隻好忍饑挨餓,在死亡線上掙紮……

32、藝人的新生

1948年農曆六月十一日,兵團來了命令,要我們騰出戲園給官兵們住,我們隻好往南寺搬家。一出門看見街上亂七八糟,有槍、有炮、有子彈……天下著大雨,一片殘敗景象。一看這形勢,我們明白了:他們要跑!果然到半夜時,外麵雨越下越大,他們都溜之大吉,跑得比兔子還快第二天榆次解放,解放軍一進城就喊我們去領糧,捧著領到的“救命糧”,我們禁不住熱淚盈眶:謝天謝地,總算熬到這一天,重見天日了!

解放以後,黨向藝人伸出了溫暖的手,把我們組織起來,開展勞軍活動,在勞軍演出的路上,雖然常常遇到反動派的飛機轟炸,但有子弟兵的護送,畢竟覺得安全多了。當時我們心裏隻是想著:怎樣才能為這些把我們從火坑裏救出來的英雄們演好戲呢?

不久,縣政府給我們派來文化館長石利華同誌,領導劇團工作,組織藝人開會學習黨的政策,改造藝人的思想。並將原來的大眾劇院改成新生劇團,通過民主選舉,選出高瑞雲為劇團團長。

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藝人的生活,遵照“按勞付酬”的原則,初步決定每人每月夥食費十八元,服裝費三元,滿夠我們的生活費用了。接著,又明確規定,藝人工資采用“按股均分”的方法,根據每日演出收入進行分配,三天一開賬,更符合了劇團的實際情況。與此同時,經過全團的熱烈計論,製訂了劇團的紀律、管理、檢查製度,保證了劇團工作正常開展。

通過學習、整頓,大大提高了藝人的思想覺悟,激發出了從來沒有過的積極性和幹勁。全團上下,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很快排出了現代戲《小二黑結婚》、《劉胡蘭》、《羅漢錢》、《小女婿》和《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一批深受觀眾歡迎的新劇目。

藝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精神煥發。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已是新中國的“新文藝工作者”了,他們的神聖職責是歌唱新中國,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這以後,廣大晉劇文藝工作者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正確指引下,更加發憤圖強,勵精圖治,譜寫出一曲又一曲更加輝煌壯麗、鼓舞人心的梨園新曲,為晉劇藝苑增添了無限春色。至於晉中、太原一帶的晉劇活動情況,就都是人們耳聞目睹、眾所周知的當今現實了,我們不想多費口舌,再加贅述,還是留給我們的後人和戲曲專門家們去總結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