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維e首次用於治療。
1948年-大劑量維c用於治療炎症。
1949年-維b3與維c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
1954年-自由基與人體老化的關係被揭開。
1957年-q10多酶被發現。
1969年-體內超級抗氧化酶被發現。
1970年-維c被用於治療感冒。
1993年-哈佛大學發表維生素e與心髒病關係的研究結果。
維生素D
維生素d既被看作維生素,又被當作一種荷爾蒙,因為它是維生素中的極少數例外。絕大多數維生素人體無法自己合成,而必須通過食物或者藥劑補充來攝取,而維生素d卻可以由紫外照射的皮膚(陽光直射就可以)合成。當然,從食物中一樣可以補充維生素d。天然來源包括鱈魚肝髒中的油脂以及其它鹹水魚包括大比目魚、劍魚、金槍魚、沙丁魚以及青魚等等的魚肝油中。此外,奶類往往含有比較多的維生素d,所以是另一種理想的補充源。其它還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太陽花種子,肝髒以及蛋類食品。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少兒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症狀包括骨頭和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失眠,緊張以及痢疾腹瀉。維生素每日最適宜的服用量是200到600個國際單位/天。
維生素d主要用於組成和維持骨骼的強壯。它被用來防治兒童的佝僂病和成人的軟骨症,關節痛等等。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通過添加合適的維生素d和鎂可以有效的提高鈣離子的吸收度。除此以外,維生素d還被用於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機率,對免疫係統也有增強作用。
維生素d的作用機製。維生素d的前體(生成維生素d的原料)存在於皮膚中,當陽光直射時會發生反應轉化為維生素d3,d3分子被運送到肝髒並且轉化為維生素d的另一種形式25位單脫氧膽固醇,這種形式的效用更大。然後25位單脫氧膽固醇又被轉運到腎形礦脈並在那裏被轉化為1,25位二羥膽鈣化(甾)醇,這種形式是維生素d最有效的狀態。然後維生素d將和甲狀旁腺激素以及降血鈣素協同作用來平衡血液中鈣離子和磷的含量,特別是增強人體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
維生素d不應該用於血鈣過高的病人,或者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偏高的人。另外對患有腎結石和動脈硬化的病人來說也必須小心使用,因為維生素d可能會引起他們的甲狀旁腺疾病,削弱腎功能甚至引起心髒疾病。
皮質類固醇對維生素d的作用有抵消作用。消膽胺和礦物油會抑製人體對維生素d的吸收,所以應該避免一起食用。苯妥英鈉和安眠藥可能增加維生素d的效果而降低血壓。
缺乏維生素d最典型的會引起少兒的佝僂病和成人的軟骨病。其它的典型症狀還包括肌肉萎縮,痢疾腹瀉,失眠,緊張等等。居住在地球南北極的人和一些常年室內工作的人往往無法自身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還有一些疾病也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比如克羅恩氏病(crohn’sdisease)等等。
維生素造成的主要毒副作用是血鈣過多,早期征兆主要包括痢疾或者便秘,頭痛,沒有食欲,頭昏眼花,走路困難,肌肉骨頭疼痛,以及心律不齊等等。晚期症狀包括發癢,腎形礦脈功能下降,骨質疏鬆症,體重下降,肌肉和軟組織石灰化等等。
劑量控製。每周將臉部、手部和胳膊直接暴露在正午的陽光中2-3次,每次15分鍾就足以補充人體全部需要的維生素d。注意不要用防曬用品,否則吸收會大大減少。較高緯度的地區冬天太陽光的強度可能無法充分刺激皮膚產生維生素d,不過幸虧人體可以將夏季產生的維生素d儲存起來供以後使用。
適宜用量為每天200-600個單位(50歲以下,200單位;50-70歲,400單位;70歲以上,600單位)。更高的用量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有很多共同的方麵,比如它們都是水溶性的,多餘的b族維生素不會貯藏於體內,而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b族維生素必須每天補充。b族的維生素之間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一次攝取全部b族的維生素,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另外,如果b1、b2、b6攝取比率不均的話,是沒有效果的。b族維生素的家族正在逐漸擴大,除了我們已知的b1、b2、b5、b6、b12等之外,還有目前爭議比較大的b17等。下麵隻就幾種常用的b族維生素介紹一下。
維生素b1被稱為精神性的維生素,這是因為維生素b1對神經組織和精神狀態有良好的影響;維生素b1的缺乏容易引起各種腳氣病。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包括:酵母、米糠、全麥、燕麥、花生、豬肉、大多數種類的蔬菜、麥麩、牛奶。
維生素b2進入人體後磷酸化,轉變成磷酸核黃素及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與蛋白質結合成為一種調節氧化-還原過程的脫氫酶。脫氫醇是維持組織細胞呼吸的重要物質。缺乏它,體內的物質的代謝紊亂,出現口角炎、皮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結膜炎和角膜炎等。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牛奶、動物肝髒與腎髒、釀造酵母、奶酪、綠葉蔬菜、魚、蛋類。
維生素b6是機體內許多重要酶係統的輔酶,參與氨基酸的脫羧作用、色氨酸的合成、含硫氨基酸的代謝和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等生理過程,是動物正常發育、細菌和酵母繁殖所必需的營養成分。缺乏維生素b6容易引起:貧血症、脂溢性皮膚炎、舌炎。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啤酒酵母、小麥麩、麥芽、動物肝髒與腎髒、大豆、美國甜瓜(cantaloupe)、甘藍菜、廢糖蜜(從原料中提煉砂糖時所乘的糖蜜)、糙米、蛋、燕麥、花生、胡桃。
維生素b12是由內髒中的細菌合成的,而且維生素b12存在於一切以動物為來源的食物中。維生素b12很難被人體吸收。胃所分泌的一種物質是吸收維生素b12的必要因素。對維生素b12的吸收來說,鈣也是必要的元素。維生素b12對身體製造紅血球和保持免疫係統的功能也是必要的。維生素b12也已經用於哮喘、疲勞、肝炎、失眠和癲癇等的治療。維生素b12儲存於肝髒中,但是很容易通過尿排除體外。維生素b12是很安全的,而且沒有副作用。維生素b12缺乏者常是老人和酗酒者。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動物肝髒、牛肉、豬肉、蛋、牛奶、奶酪。圖為是小雞缺乏維生素b12的症狀,可以看到腳爪有明顯的畸形。
維生素家族
目前已知的維生素達20多種,這些維生素在人體內擔負著重要功能,缺乏維生素可能導致多種疾病。各種疾病及與其相關的維生素簡要總結如下:
免疫相關:維生素c,維生素b複合體。癌症防治:維生素b複合體,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皮膚病:維生素c。骨質疏鬆症:維生素k。
下麵對主要幾種維生素的功能、缺乏症以及食物中的主要來源分別進行簡要介紹。
維生素a(視黃醇)
功能:與視覺有關,並能維持粘膜正常功能,調節皮膚狀態。
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幹燥,皮膚幹燥及痕癢。
主要食物來源:紅蘿卜、綠葉蔬菜、蛋黃及肝。
維生素b1(硫胺素)
功能:強化神經係統,保證心髒正常活動。
缺乏症:情緒低落、腸胃不適、手腳麻木、腳氣病。
主要食物來源:糙米、豆類、牛奶、家禽。
維生素b2(核黃素)
功能:維持眼睛視力,防止白內瘴,維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
缺乏症:嘴角開裂、潰瘍,口腔內粘膜發炎,眼睛易疲勞。
主要食物來源:動物肝髒、瘦肉、酵母、大豆、米糠及綠葉蔬菜。
維生素b3(煙酸)
功能:保持皮膚健康及促進血液循環,有助神經係統正常工作。
缺乏症:頭痛,疲勞,嘔吐,肌肉酸痛。
主要食物來源:綠葉蔬菜,腎,肝,蛋等。
維生素b5(泛酸)
功能:製造抗體,增強免疫力,輔助糖類,脂肪及蛋白質產生人體能量。
缺乏症:口瘡,記憶力衰退,失眠,腹瀉,疲倦,血糖過低等。
主要食物來源:糙米,肝,蛋,肉。
維生素b6
功能:保持身體及精神係統正常工作,維持體內鈉,鉀成份平衡,製造紅血球。
缺乏症:貧血、抽筋、頭痛、嘔吐、暗瘡。
主要食物來源:瘦肉,果仁,糙米,綠葉蔬菜,香蕉。
維生素b12(鈷胺素)
功能:防止貧血,製造紅血球,防止神經遭到破壞。
缺乏症:疲倦、精神抑鬱、記憶力衰退、惡性貧血。
主要食物來源:肝、肉、蛋、魚、奶。
folicacid(葉酸)
功能:製造紅血球及白血球,增強免疫能力。
缺乏症:舌頭紅腫、貧血、消化不良、疲勞、頭發變白,記憶力衰退。
主要食物來源:蔬菜,肉、酵母等。
維生素c(抗壞血酸)
功能:對抗遊離基、有助防癌;降低膽固醇,加強身體免疫力,防止壞血病。
缺乏症:牙齦出血,牙齒脫落;毛細血管脆弱,傷口愈合緩慢,皮下出血等。
主要食物來源:水果(特別是橙類),綠色蔬菜,蕃茄,馬鈴薯等。
維生素d
功能:協助鈣離子運輸,有助小孩牙齒及骨骼發育;補充成人骨骼所需鈣質,防止骨質疏鬆。
缺乏症:小孩軟骨病、食欲不振;腹瀉等。
主要食物來源:魚肝油,奶製品,蛋。
維生素e(生育酚)
功能:抗氧化劑、有助防癌;生育相關。
缺乏症:紅血球受破壞,神經受損害,營養性肌肉萎縮,不育症,月經不調,子宮機能衰退等等。
主要食物來源:植物油、深綠色蔬菜、牛奶、蛋、肝、麥、及果仁。
維生素f(亞麻油酸、花生油酸)
功能:防止動脈中膽固醇的沉積,治療心髒病。幫助腺體發揮作用,使鈣能被細胞利用,從而增進健康和成長,也有助於皮膚和毛發健康生長。
缺乏症:心血管疾病等等。
主要食物來源:植物油(由亞麻、葵花子、大豆、花生等榨取的油)以及花生、葵花子、核桃等堅果類食品。
維生素h(生物素)
功能:合成維生素c的必要物質,是脂肪和蛋白質正常代謝不可或缺的物質;還具有防止白發和脫發,保持皮膚健康的作用。
缺乏症:白發,脫發,皮膚幹裂等等。
主要食物來源:牛奶、牛肝、蛋黃、動物腎髒、水果、糙米中。
維生素l
功能:促進乳汁的分泌。
缺乏症:乳汁分泌不足等等。
主要食物來源:牛肝、蹲魚、酵母、野菜。
維生素k
功能:與凝血作用相關,許多凝血因子的合成與維生素k有關。
缺乏症:體內不正常出血。
主要食物來源:椰菜花、椰菜、西蘭花、蛋黃、肝、稞麥等。
維生素p(生物類黃酮)
功能: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增強維生素功效;增加毛細血管壁強度,防止瘀傷。有助於牙齦出血的預防和治療,有助於因內耳疾病引起的浮腫或頭暈的治療等。
缺乏症:與維生素c缺乏症類似。
主要食物來源:橙、檸檬、杏、櫻桃、玫瑰果實以及蕎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