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獨立的人格是天才的一半(3)(1 / 3)

正因為孩子還是一個充滿著多變性的個體,自然的體型、行動、認知與精神發展上,都和已經定型的“大人”不同。既然二者無法處在同一情況上,大人又怎能不經細察,就妄自以自己已經定型的標準與頭腦來否定孩子的奧秘,自作主張地判決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呢?

想要了解孩子,就必須以多觀察來了解他們成長的法則。我們當然無法以橫切樹木的方式剖析兒童,更不能將他們像小老鼠一樣關在實驗室裏作試驗。但是可以經由多方的觀察,發現孩子的生長法則,推敲出他們的真正需要,然後更進一步地針對發現的結果與孩子的需要,研討出對症下藥的教育方法,用最適當的安排滿足孩子內心的需要,讓他們自動地產生“去嚐試”的喜悅和大人所謂的“學習意願”。

自我選擇自我放棄

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把握,還是由別人把握,結果將是鄉村教師和世界級哲學家的區別。

要善於取舍。康德雖然對神學不感興趣,因而沒有遵循父母的意思以神學為自己的專業,但通過母親信仰中的道德成分,養成了康德嚴於律己的習慣和特別忠誠、認真的性格。這對於造構他的邏輯嚴密的哲學體係大有裨益。

一位成功人士回憶他的經曆時說:“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送我一本世界地圖,我好高興,跑回家就開始看這本世界地圖。很不幸,那天輪到我為家人燒洗澡水。我就一邊燒水,一邊在灶邊看地圖,看到一張埃及地圖,想到埃及很好,有金字塔,有埃及豔後,有尼羅河,有法老王,有很多神秘的東西,心想長大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埃及。

“看得入神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大人從浴室衝出來,胖胖的圍一條浴巾,用很大的聲音跟我說:‘你在幹什麼?’我抬頭一看,原來是我爸爸,我說:‘我在看地圖!’爸爸很生氣,說:‘火都熄了,看什麼地圖!’我說:‘我在看埃及的地圖。’我父親跑過來‘啪、啪!’給我兩個耳光,然後說:‘趕快生火!看什麼埃及地圖?’打完後,踢我屁股一腳,把我踢到火爐旁邊去,用很嚴肅的表情跟我講:‘我給你保證!你這輩子絕不可能到那麼遙遠的地方!趕快牛火!’

“我當時看著我爸爸,呆住了,心想:我爸爸怎麼給我這麼奇怪的保證,真的嗎?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嗎?20年後,我第一次出國就去埃及,我的朋友都問我:‘到埃及幹什麼?’那時候還沒開放觀光,出國是很難的。我說:‘因為我的牛命不要被保證。’所以我自己就跑到埃及旅行。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麵的台階上,買了張明信片給我爸爸。我寫道:親愛的爸爸:我現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麵給你寫信,記得小時候,你打我兩個耳光,踢我一腳,保證我不能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現在我就坐在這裏給你寫信。寫的時候感觸很深。我爸爸收到明信片時跟我媽媽說:‘哦!這是哪一次打的,怎麼那麼有效?一腳踢到埃及去了。”’

你的生命,要靠自己去雕琢。你要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確定人生的目標,也就是為自己“人生道路怎麼走”、“朝著什麼方向走”、“最終要達到什麼目的”進行設計。被別人“保證”,並且照著別人的“保證”去做的人,他的生命注定隻能平淡無奇,碌碌無為。隻有對自己的牛命充滿激情和幻想的人,才會不斷地超越自己,達到一個又一個高峰,人生也因此而絢麗多彩,跌宕多姿。

做父母的絕不可以濫用自己的權威,強迫子女做他們所不願做的事。哪怕是好事,父母的要求是正確的,也隻能耐心地開導,絕不能一意孤行,強迫、蠻幹。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與孩子在一起時,父母都在不斷地糾正孩子的錯誤,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別人看來,這種孩子簡直是“一無是處”。其實,這是強加於人,這是在扼殺孩子。家長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