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浴神不死”(1 / 1)

老子在“總結”道經第10章指出:“浴神不死”。老子在人類曆史上最先提出了“浴神不死”這一科學論斷,成為氣功與人體生命科學理論上具有主導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什麼叫“浴神”?“浴”本義洗澡。《說文》:“浴,灑身也”。古“灑”同“洗”。用水洗身體,除去汙垢,叫做灑身,老子將“浴(灑身)”的應用範圍拓展至精神意識領域。“浴神”意為淨化意識;“不死”是活動的意思,指生理功能進一步活躍起來。這裏的“死”不是生死的“死”。所以“浴神不死”的意思是:淨化意識,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會進一步活躍起來。

人的精神意識與生理功能構成了人體內的一對矛盾。精神意識是大腦的重要功能,是整個人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精神意識是在大腦生理功能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種由大腦生理功能產生的對精神意識的作用叫做正作用。反過來說,精神意識對人體生理功能產生的作用就叫做反作用。老子在氣功的實踐和不斷探索生命奧秘中發現,精神意識對生理功能的反作用是十分巨大和深刻的。他把淨化意識達到“虛無”或“無極”的狀態稱作“浴神”。當氣功修煉者進入“浴神”的功能態時,精神意識對生理功能的反作用就會顯示出來。他把在“浴神”的前提下,攝入人體的特殊營養素、特殊能量以及功能轉換稱作“有”。人體內的生理功能運動就是在“有”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氣功修煉的實踐證明,淨化意識能夠引發人體內各種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導致人的體質逐步地得到變化和改造。後世流行本(如《河上公章句》)不明文意,將“浴神不死”篡改為“穀神不死”,並箋注曰:人能養神則不死也。這是完全不對的。不僅“浴”不可改作“穀”,而且“不死”亦不可當作長生不死。這一篡改歪曲了老子的本意,加上注釋有誤,給後世崇神論者鑽了一個大空·82·子,使讀者發生誤解。

“浴神不死”的提出,標誌著古老的中華氣功已經與人體生命科學有機地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意識產生於人腦的生理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即在“無”的意識功能態下),意識反轉過來,成為推動生理功能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