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開發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1 / 2)

老子對人體有深刻的研究。他對人的大腦的認識遠遠超越同時代的古人。古代無“大腦”一詞,老子以“王”謂之。老子研究大腦是為了開發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

人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間接處於以大腦為主的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和控製之下。例如修道做功的原動力——即膈肌舒縮活動所形成的曳引力(爭),就是在大腦的調控下通過神經係統的適應性反應而啟動的。人的知覺、運動、記憶等活動都是受大腦管理的。大腦還具有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功能。經過思維活動所產生的思想,支配著人的行為。既然大腦能夠產生思想,支配人的行為,又能對體內各種功能不斷作為迅速而完善的調節,那麼,大腦不就是人體中“天下所歸往”的“王”嗎?老子稱大腦是人體之“王”,確實當之無愧。

老子認為要開發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必須在開發生理特異功能的前提下做好六件事:

1、要規範大腦組織,做到“仁”、“義”、“禮”。

老子稱機體組織之間互相親密協調為“仁”。人體是一個整體,所以隻有互相親密、互相協調才能為開發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創造優化的生理內環境;老子稱人體組織與組織之間,既發揮其獨立自主的生理作用,又能密切配合,做到各各相宜為“義”;老子對規範、改造大腦的機能稱作“禮”。

老子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性的組織,先天潛能是人體組織的組成部分,所以,開發潛能必須著眼於治理和規範整個機體組織,才能取得成功。他在德經首章指出:“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四個短句裏邊,每句都含一個“失”字。此字古今字義迴異。今義“失”意為遺失、過失、背棄。這些意義都與本章文意不相融合。“失”本義之一“舍”,舍本義釋。釋者解也。引申為釋放、施行。這一意義與上下文意相符。故“失”引申為釋放。所以,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因此,釋放功能轉換,然後才能使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哺育升登。釋放哺育升登,然後才能使大腦組織親密無間。釋放大腦組織親密無間,然後才能使大腦組織各得其宜。釋放大腦組織各得其宜,然後才能使大腦組織得到規範。

2、必須將功能轉換注入於人體最細微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之內。

老子在德經第36章指出:“道者,萬物之注也。”詮釋如下:

“道”,功能轉換;“萬物”,先天潛能的代稱;“之”,頰側上出;“注”,灌注;“也”本義陰性,引申為陰性事物。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功能轉換,先天潛能要想成為“頰側上出”,必須將功能轉換灌注於陰性事物。

大腦內的先天潛能轉化成為意識層的高功能是由於功能轉換“注入”於陰性事物的結果。從攝入特殊營養素起,一直到煉成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為止的全部過程,都是功能轉換產生特殊陰陽變化的結果。功能轉換所產生的哺乳與反哺乳的氣功效應,對先天潛能具有營養和準平的作用,所以能使大腦潛能組織發生變化,開發出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

3、必須開通全身的經絡網絡。

功能轉換“注入”陰性事物是有條件的。從人體組織結構學來看,陰性事物是指人體最細微的基本結構單位。即人體潛能細胞。要將功能轉換“注入”到人體最細微的細胞組織中去,必須打通全身的經絡網絡係統。這樣,才能使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沿著能量的通道,注入於細胞之內,所以,打通經絡穴位和暢達全身整個的經絡網絡係統,是將功能轉換“注入”陰性事物必須具備的生理基礎。

4、在大腦內開展熱力強勁的分子熱運動。

熱力強勁的分子熱運動是特殊能量類型轉換的形式之一。大腦內持久地開展熱力強勁的分子熱運動,才能使大腦組織內部逐漸發生變化,使潛能組織在哺乳與反哺乳的氣功效應下得到輕輕的捶擊,最後能導致潛能組織發生“創傷”、“相背”、“剝離”等特殊生命現象。

氣功分子熱運動的修煉,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功級。在初級練功階段,氣功分子熱運動主要產生在腹腔或腰部,有一定的熱量和熱度,曆代氣功界人士稱為“丹田火熾”、“兩腎湯煎”,這是初級功夫的分子熱運動;練功到了中級功初期,其時中脈已通,“百會”和“會陰”已經打開,功能轉換主要是發生在腹底,所以,以會陰為基底的三角區會產生意義更重大的練功效應,即會陰、男性的睪丸、女性的子宮等等都會產生熱值較高的分子熱運動,曆代氣功界人士非常看重這時的氣功熱效應,把煉得外腎(睪丸的別稱)發熱,誇張為“神仙功夫”,這是中級功夫初期出現的分子熱運動;煉氣功到了中級功的中後期,分子熱運動自下而上,導致頭部和腦部發熱,熱度會越來越高。標誌著練功正向著高級功階段前進。老子把大腦分子熱運動比喻為“煮飯燒菜(炊)”。說明熱值很高,開發大腦潛能的修煉正在進行。